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東方剪報:

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誰都知道,魏忠賢是個大奸臣,大貪官。可為什麼又有人說,假如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呢?那麼今天,咱們客觀看待歷史,咱們就來剖析一下,魏忠賢到底為大明王朝做了什麼。

史書上記載這魏忠賢本來是個市井無賴,中年自鬮入宮,由守門太監一躍而成為控制內閣、左右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他利用手中權勢結黨營私,殺戮忠良,無惡不作,禍國殃民。

通過特務機構東廠、錦衣衛、鎮撫司殘酷壓榨和殺戮人民;魏忠賢的閹黨把大批反對他們的正直的士大夫,如東林黨人,編成“天鑑錄”、“點將錄”等名冊,按名殺害。

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可事實是魏忠賢即便是壞的徹底,他還是明白一個道理的,那就是他的權力,他的金錢,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大明不滅的情況下才有的,如果大明完了,他也就完了。

1627年皇太極猛攻錦州時,袁崇煥與監軍紀一起下令不許出戰,任憑趙率教在錦州苦苦支撐,錦州破在旦夕的時刻,滿桂公然違抗袁崇煥的不抵抗命令,主動出擊,冒死以救錦州。

寧錦大捷後,魏忠賢論功行賞,升了血戰有功的滿桂、趙率教的官,而罷免了畏敵避戰,不救錦州的袁崇煥。魏忠賢並沒有因為這位一心熱衷於議和的袁崇煥在寧遠城給他修生祠而放過他在寧錦之戰中的怕死避戰之罪。

也沒有因為毛文龍上書力保和他作對的東林黨人而處分毛帥,這也是為什麼天啟朝後期關外局勢一直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原因。

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對抗外敵魏忠賢提拔有能之士,而對內,魏忠賢開始收取礦業稅減輕農業稅。這個礦業當時是文武群臣和皇親國戚控制的,而魏忠賢卻敢這麼幹,究其原因竟然是因為明朝當時處於小冰河時期,作物不長農民苦不堪言,而魏忠賢這一舉動讓農民減輕了非常大的負擔。

崇禎即位的時候,海內難民揭竿四起、關外清兵虎視眈眈,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富有處理軍國大事經驗,以及善於把握動盪時局的“能人”來獨當一面。

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這裡列舉幾條崇禎作死的例子)

第一:廢除礦業稅加重農業稅。

本來農民剛剛喘口氣,而崇禎為了集中權力,拉攏百官,廢除礦業稅又加重農業稅。這一舉動直接造成了百姓吃不上飯,難民巨增,起義軍的隊伍學來越多。

第二:廢除驛站。

為了穩定財政收入,崇禎皇帝一口氣廢除了多數驛站,以減少國家的財政支出,這一舉動,更是等於砸了很多人的飯碗。而這其中有這麼一個人,他就是後來的反王李自成。

第三:殺了魏忠賢。

雖然無法扭轉國勢日衰、積重難返的敗亡趨勢,但也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坍塌崩潰。但崇禎為了整頓內政和平息眾憤,更是為了獨掌大權,藉著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一舉肅清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其後果不言而喻了。

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

幡然醒悟的同時,無力迴天的崇禎在精神上徹底崩潰了。收葬魏忠賢遺骸,既是他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17年執政生涯的全盤否定。

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所以說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老魏雖說有過失,但也不至於投敵叛國,他對於這個國家還是有存在的意義的。而崇禎只不過是個理想派,而絕非是個實幹派。

咱們不說別的,就算到了最後,北京城被李自成圍了,崇禎讓大臣捐點銀子勞軍,結果沒人甩他,要是魏忠賢讓你捐,誰特麼的敢不拿嗎?!

再說一個故事吧,說冬天一隻小鳥凍僵了,掉在田裡,一頭牛經過在它身上拉了泡屎。屎的溫度讓小鳥漸漸甦醒過來了,小鳥高興的唱起了歌,路過的狐狸聽到了它的歌聲,結果把它從屎裡拖出來吃掉了。

不是所有在你身上拉屎的人都是敵人,不是所有拉你出糞坑的都是朋友,在你不明情況的時候,最後閉上你的鳥嘴。崇禎就是不明情況下瞎折騰,結果斷送了自己的江山。

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來自東方剪報媒體監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