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空氣汙染讓全球居民減壽一年

東方剪報:

最新研究顯示:空氣汙染讓全球居民減壽一年

據8月22日發表在《環境科學技術通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上的一篇研究報告,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空氣汙染會使人的壽命縮短約一年,而在亞洲和非洲汙染較嚴重的地區,壽命被縮短的時間更長,平均為1.5至2年[1]。

“我們系統地量化了空氣汙染對於人類壽命的影響,對於全球居民來說平均減少了一年的壽命。”——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克雷爾工程學院的約書亞·阿普特(Joshua Apte)說道。他主導了這項研究,合作者包括環境工程師和公共衛生研究者。

該研究主要針對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細顆粒汙染物——PM2.5——這是指空氣中直徑不超過2.5微米的顆粒物,這些細小的可吸入顆粒物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發電廠、工業化石燃料燃燒、汽車尾氣都是它的主要來源[2]。

研究人員採用了全球疾病負擔項目的數據,這一項目覆蓋了全球185個國家。他們首先通過標準生命表(壽險精算學中通過統計概率相關算法計算得出),估算出不同年齡階段人們的預期壽命[3]。接下來在另一個量表中,研究人員列出了包括PM2.5、水汙染、癌症等影響預期壽命的風險因素。他們先估算出特定區域內人口的死亡率,然後假設該地區沒有PM2.5的汙染,重新估算出另一個死亡率。兩個結果作比較,就能夠得到特定區域PM2.5對於當地人口壽命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結果發現,2016年,全球人口的預期壽命中位數為72.5歲,其中高收入國家為80.9歲,撒哈拉以南非洲為62.8歲。約有95%的人口生活在PM2.5含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指導值(每立方米10微克)的地區,而PM2.5在全球範圍內會使人的壽命平均減少一歲。

最新研究顯示:空氣汙染讓全球居民減壽一年

►圖表來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lett.8b00360

空氣汙染致中國人平均壽命減少約1.25年

具體對中國來說,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6.3歲,空氣中PM2.5的含量為每立方米55.2微克,這使得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減少了大約1.25年。

研究人員還發現,隨著一個國家PM2.5的濃度增加,平均預期壽命的損失也隨之上升。每個區域的人口都有自己的健康水平基準線,因此死亡率影響因國家而異。

即使在空氣相對清潔的高收入國家,比如美國和澳大利亞,也存在著PM2.5汙染,這也會使這些國家的居民付出減少數月的生命代價。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該團隊還計算了每個國家將環境PM2.5水平限制在每立方米10微克的潛在益處。加拿大等高收入國家已經達到了這一標準,但其他國家,通常是發展中國家,汙染水平往往要高出許多倍。

但是,研究者警告,減少空氣汙染並不能完全恢復因為汙染而導致的預期壽命的損失,而且,濃度低於每立方米10微克並不意味著汙染物不存在,它們仍然會帶來重大的健康風險。例如,將空氣質量提升到WHO的標準,中國人的預期壽命平均增加0.76歲,而埃及人平均可以恢復大約1.3年的壽命。

如何活得更久?

該研究的數據顯示,印度是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如果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將空氣汙染物控制在每立方米10微克以下,60歲的人將有更多的機會活到85歲。

科學家們還比較了PM2.5,吸菸和癌症等不同的風險因素在各個地區的差異。例如,在南亞,PM2.5空氣汙染對死亡率的影響大於所有癌症的影響總和。

研究還表明,改善空氣質量可以延長壽命,其效果堪比改善水衛生、解決乳腺癌或肺癌問題。但在高收入國家,這種趨勢發生了逆轉,相比空氣汙染可導致減少平均0.03年的壽命,癌症能夠減少平均3.53年的壽命。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全球環境健康專家柯克·史密斯(Kirk Smith)指出:“這項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幫助我們決定把錢花在哪裡,顯然當今空氣汙染是全球的主要健康風險因素。”

來自東方剪報媒體監測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