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20年丨發起式基金「六年之癢」:清盤壓力大,再現募集失敗

5天募集5戶共計2.6萬——對於一隻新發公募基金而言,如此募集規模令市場驚愕,背後所折射出的市場窘境亦無需多言。還好,“發起式基金”的身份保證了該基金的正常成立發行。

9月4日,安信量化優選股票型發起式基金公告,截至募集期結束,5天共募集了1002.63萬元,除去安信基金本身認購的1000.1萬元以外,5天僅僅募集了2.53萬元。

一定程度上,發起式基金與基金成立難度“反相關”。今年來截至目前,已經成立了196只發起式基金(份額分開計算),而去年同期只有77只。

“在新基金髮行較為困難的時期,發起式對於‘保成立’的目標來說是一種有效的選擇。”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近期他所在的公司便新成立發行了一隻發起式基金。

年化10%以上不到3%

在監管層倡導“把持有人利益和基金公司利益捆綁”推動下,發起式基金應運而生。

根據規定,發起式基金不受普通公募基金成立條件限制。基金公司成立發起式基金需在募集資金時,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基金經理等人員的資金認購的基金金額不少於1000萬元,持有期限不少於3年。

Wind統計顯示,第一隻發起式基金是於2012年8月10日成立的天弘債券型發起式;緊接著,國金國鑫靈活配置發起式成立。2012年共有24只發起式基金成立(不同份額分開計算)。隨後的2013年至2017年,分別有32只、18只、92只、126只、173只發起式基金成立。截至9月10日,今年以來有196只發起式基金成立。

基金公司成立發起式基金,一個重要原因是新基金首發困難,即難以達到普通基金2億元成立門檻;另外一個可能則是新產品存在潛在風險,管理層建議選擇發起式基金的模式。

發起式基金早在設立之初,自是被寄予厚望,通過公司自購的方式,將基金公司與客戶的利益有機結合在一起,有助於調動基金經理的積極性和提高管理業績。

不過,發起式基金的業績並非全部盡如人意。Wind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在可統計的643只發起式基金中,有171只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小於10%,270只處於虧損狀態。 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上的只有18只,佔比不到3%;年化5%以上的也只有25%。

分析人士指出,發起式基金通過與管理人利益的捆綁,在實際運作中投資策略可能會趨於保守,更為注重風險控制,因此在震盪及下跌市場中優勢或更為明顯。

記者瞭解到,在發起式基金成立之初,為提高新基金獲批速度和發行效果,也有基金公司便將原本準備上報的普通公募產品重新“包裝”為發起式基金,普通新產品改走發起式基金審批通道成為一些基金公司突擊發行的一條捷徑。

“六年之癢”

對發起式基金而言,業績不佳外,還要面臨成立三年後清盤的考驗。

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發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後,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2億元的,基金合同將自動終止,且不得以召集、召開持有人大會的方式使基金合同效力延續。

國聯安基金在2015年12月15日發佈公告稱,國聯安中債信用債指數增強型發起式基金正式清盤。這也是國內發起式基金首現主動清盤。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該基金的管理規模僅為0.34億元。同年12月28日,西部利得穩定增利債券型發起式基金公告清盤,在基金合同生效滿三年的時點,該基金的資產規模更是僅剩下0.12億元。而隨著三年成立期限的漸行漸近,有相當一部分基金將會面臨巨大的持續營銷壓力。而隨著不斷有“迷你基金”清盤出現,基金公司也不再避諱將基金清盤。

“畢竟不管是持營還是維持基金的生存,成本都很大。反倒是清盤對持有人、對公司都是利大於弊。”有基金公司人士坦言。

此外,在弱市環境中,發起式基金甚至出現了不能成立的情形。

9月1日,匯安基金髮布匯安裕慧純債定期開放發起式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公告顯示,截至2018年8月14日止,基金的募集期限屆滿,未能滿足備案的條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匯安裕慧純債定期開放發起式基金招募說明書顯示,該基金募集申請於2017年11月16日獲批。募集時間為2018年5月15日-8月14日。這也是今年第二例發起式基金的募集失敗。

4月,長信基金公告長信穩尚三個月定開債發起式募集失敗,該基金也是公募史上第二隻募集失敗的發起式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