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要養豬,並且還是用人工智慧!

講真,鮮姐這輩子就服姓馬的,其中又以馬雲為最,畢竟時至今日他再幹出啥驚天動地的事兒都不稀奇了,比如,養豬。。。

沒錯,繼網易丁三石之後,馬雲也瞄準了畜牧業,不過相比丁磊聽音樂吃水果的豬,馬雲的就更高大上了——人工智能養豬!

馬雲要養豬,並且還是用人工智能!

2月7日,阿里雲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佈達成合作,利用自家‘ET大腦’涵蓋的視頻圖像分析、面部識別、語音識別、物流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術,來對環境中的各項條件,以及畜牧自身從懷孕到出生再到成長過程中每一項數據進行監測,讓每一頭畜牧都有自己可供記錄、查詢以及分析的檔案。

馬雲要養豬,並且還是用人工智能!

看起來還是有點不太好懂,那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波,用AI養豬,到底是怎麼個養法呢?

打個比方說,成年豬擠壓,是豬崽的死亡誘因之一,在傳統的養殖業裡面,這個問題似乎並不沒有被完美解決,但是有了語音識別技術就不一樣了。

這項技術能夠有效捕捉到幼崽在被擠壓的時候發出的叫聲,做出判斷,以便飼養員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問題,避免小豬崽被擠死。。。

馬雲要養豬,並且還是用人工智能!

更有意思的是,根據阿里工程師記錄的數據,甚至連母豬發情期語音都有,用來調配交配週期,也就是說,豬的X生活質量可能都在監測之中。。。

馬雲要養豬,並且還是用人工智能!

還弄了這麼洋洋灑灑的一大版,豬:我不要面子的啊!!!

馬雲要養豬,並且還是用人工智能!

言歸正傳,說的更牛X一點,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每頭小豬都會得到妥善的照顧和安排。

比如,圖像分析技術可以通過攝像頭,自動分析並記錄小豬的出生數量、順產還是剖腹產。。。而小豬一出生,就會有自己的檔案。

它們的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頻率和軌跡等數據,都將被人工智能所採集和分析。

分析點啥?舉幾個栗子。

不愛動的時候,根據數據能看看是不是懷孕了;

想要偷懶的時候會被發現,飼養員會手動敢去運動,以免只長肥肉;

紅外測溫會實時監測豬的溫度,第一時間預警避免發生疫情。。。

馬雲要養豬,並且還是用人工智能!

按照這種科學方式養出來的豬,不管是健康度、生長速度還是免疫力都是槓槓的!

據悉,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後,每頭母豬每年能夠多產下3只幼崽,且死淘率降低3%,按照這個趨勢發展,豬肉降價是必然。

當然,可能有不少老鐵發現,在上文關於阿里的新聞裡,措辭很嚴謹,用的是“畜牧”二字,也就是說,阿里人工智能的滲透,很可能不僅僅侷限於養豬,未來養牛、羊、雞鴨等都可能被一網打盡。。。

馬雲要養豬,並且還是用人工智能!

其實人工智能在畜牧業的應用並非阿里首創,最近國外已經有一家農場,引入圖像識別技術對牛群進行管理,並對每頭牛的體溫、行為、飼料等情況進行監察,幫助飼養員清楚地瞭解牛群狀態。

我天朝的大佬們似乎也已經開始下手,京東的跑步雞、網易的未央豬,現在又來了個馬雲打算一網打盡。。。所以只能說,未來是人工智能的天下,各個行業都可能面臨顛覆,時間早晚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