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志」我的十年成長記

「影像志」我的十年成长记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編者按】細讀本文,或許不夠熱烈,但文如其人。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今天我們推薦中院金融庭張小燕法官。

曾想

參加工作已經十一年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一路走來,經歷的點滴不勝其多,最大的挑戰當數從研究室轉崗到業務庭。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入職後的前七年,

我都在研究室與

綜合事務、文字

材料打交道。

「影像志」我的十年成长记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

幾年打磨下來,我從一開始不知公文為何物,不懂材料如何寫,到最後能獨立完成綜合材料並熟練應對刊物編輯、審委會記錄、案例報送、少年審判、平安綜治、普法宣傳、司法協助、學術討論會組織等各項工作要求。就在我處於工作舒適區的當口,工作崗位調整到了民二庭。一紙調令之後,我成為了一名審判一線的法官。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影像志」我的十年成长记

當初的五味雜陳

至今記憶猶新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躍躍欲試的激動只是一閃而過,更多的還是茫然、不安和焦慮的情緒。我下意識地覺得前路坎坷,很懷疑若干年前在學校學的東西還記得多少,在研究室掌握的技能是否有用武之地。“不要擔心,誰都會辦案。”這是當時鼓勵我的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

我心知肚明,辦案,談何容易?會辦案,又當是另一種更高的境界!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一切還得

從頭學起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在審判長的指點下,我到檔案室借來卷宗仔細學習,旁聽庭審仔細觀摩。我學著如何閱卷、發現問題;模仿怎麼開庭、如何提問;歸納類案的審查要素和審理重點;學習怎麼找法條、如何寫判決書......記得一個二審案件,原告的訴求不少,合議庭認為原審判決對某一訴求涉及的事實問題認定不清,決定發回重審。我心有疑惑,其他判項涉及的事實認定、法律適用都沒有問題,需要全部發回嗎?有沒有可能部分發回呢?在不少人看來,這是個幼稚、可笑的問題,但當時的我還是翻閱資料,四處求教。我一再告誡自己,作為業務新手,不懂就學、不懂就問,這是必須踏出的第一步,不必擔心出醜。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影像志」我的十年成长记

轉型的陣痛

超乎想象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適逢經濟波動,商事案件井噴,盯著系統案件數蹭蹭往上漲,“爆燈”此起彼伏,我陷入深深的焦慮之中,時感焦頭爛額。加班加點成為常態不說,緊繃的神經在回家後仍未鬆懈。有幾次晚上回到家中,想到案件好像哪個地方不對勁,但又記憶模糊,坐立不安,先生實在看不下去,只好連夜又載著我回單位查閱卷宗,一看究竟。更甚者,身體的生物鐘居然自動調整到在凌晨三、四點鐘醒來,案件又一個一個不受控制地飄進腦海,深感自己被莫名的恐慌包裹。也正因如此,我養成了半夜起來寫判決書的壞習慣。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隨之而來的

還有工作對象的

改變。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我面對的不再是法院內部工作人員,而是案件當事人。對著形形色色的當事人,我曾有忍俊不禁的時候,也有破口大罵的衝動。我也像其他法官一樣,會遭到當事人無理的謾罵,甚至被威脅。學會正確對待他們也是一項新的考驗。審判長言傳身教:控制情緒,不流露自己的喜惡;讓各方都有相同的機會發言,但控制好節奏;讓當事人感受到你在傾聽。在業務庭這些年,我也一直在修煉這一技能。直到那天,一位敗訴當事人接受我的答疑後,對我說了句,“謝謝你啊,張法官。”我頓時感慨萬千,對一名法官最大的褒獎莫過於敗訴方發自內心的那聲“謝謝”吧。但我知道,接待當事人,學習永遠在路上。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訴訟案件之外,

我還參與了

破產審判工作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那是剛到業務庭不久,中院收到了一份企業重整申請,這是全市法院第一例破產重整案。秉著“反正都要學,學破產法也是學”的想法,我接下這個案件,開始了一邊做訴訟,一邊辦破產的雙軌工作模式。當然,訴訟案件和破產案件同時向我湧來讓我的焦慮、煩躁成倍增長,但也讓我在邊學邊幹、邊幹邊學中得到全面鍛鍊和迅速成長。其間,面對二十餘名信訪債權人,我不厭其煩地解釋,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面對管理人的報告、方案,我一遍遍仔細研讀、詢問,做到知其所以然;面對需要協調的問題,我一次次與政府部門溝通,實現問題的順利解決。重整方案通過後,債權人的喜悅之情和企業職工激動的淚水讓我深受感染,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辦理重整案件的成就感。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到業務庭的四年裡,我陸續接觸了金融借款、民間借貸、保險糾紛、買賣合同、租賃合同、股權糾紛、票據糾紛、企業破產等越來越多的案件類型,得益於組織和團隊幫助,我的業務能力得到了提升,慢慢步入辦案正軌,也獲得了不少肯定和榮譽。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但我深知,審判是一門經驗的藝術,我的審判經驗仍談不上豐富,距離“會辦案”的境界尚遠。成為泉州法院第一批辦理破產案件的人員之一,於我而言不外乎早他人一步接觸此類案件,多了一個學習的機會。因為形勢的原因,破產審判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但並非我一人之力促成案件的成功審理,是領導的重視支持,團隊的通力協作以及管理人的盡責履職成就了破產審判。作為主辦法官的我,只是將集體智慧展現於眾人面前,並有幸代表集體領授讚譽。榮譽屬於集體,應該把掌聲獻給在背後默默付出的人。榮譽加諸於我,更顯殷切期待和責任重大。以後的路很長,學習的路也很長。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我成長於研究室,在業務庭重新出發,不僅理解綜合部門的瑣碎和不易,也體驗過審判一線的忙碌、緊張和壓力,同時更是越發明白什麼叫事與願違。

已記不清多少次被問起那個老套的問題,“家庭與工作哪個更重要?”我的回答從未改變,因為我由異地而來並非為了找個工作。一切彷彿是那樣理所當然,但現實卻在啪啪打臉。

「影像志」我的十年成长记

若干年前,我兒子還奶聲奶氣地對他爹說,“爸爸,你能不能不要煮這麼難吃的東西給童童吃。”現在,卻已演變成略帶嫌棄地對我說,“媽媽,你別煮了,爸爸煮的比你好吃多了。”哎,這幾年我不僅成功地讓一位閩南小夥子成長為優秀的家庭煮夫和家務能手,還順帶把他發展成兼職校對員,時常拖著他配合我校對文書。看著他一邊打哈欠,一邊念著“原告訴稱......被告辯稱......”,心中滿是愧疚,但也只能嘟囔,“趕緊對完,早點睡吧。”兒子雖然調皮,但有時也懂事得讓人感動。

有一次,他班上同學的母親有事諮詢,剛起了個頭,這小子就挺身而出,擋在前面說“你不要麻煩我媽媽了,她工作太忙了。”還有一次因為瑣事,我大聲訓斥了他。沒想到,他竟不緊不慢地對我說,“媽媽,我知道你很煩躁,要是以前,你不會這樣批評我的!”聽到這話,眼淚瞬間湧入我的眼眶裡。

法官生涯剛剛起步,路漫漫其修遠兮,今後會是怎樣的境遇不得而知。但就如離家時母親囑咐我的,做人、做事都要“照起工”;也如先生提醒我的,不要總去“消費”某個成功的案件,不要停在原地。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往前走就可以了。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撰稿人:張小燕

「影像志」我的十年成长记

泉州中院

qzzy0595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