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那些消失的老街,你還記得幾條?

一條老街,一段故事,一段歷史。南充那些退出歷史舞臺的老街,你還記得幾條?

南充那些消失的老街,你還記得幾條?

翻開1994年出版的《南充市志》,裡面記載了當時的南充市街道圖。吉慶巷、青年街、果山街、解放街、紅牆街、文明街、孔邇街、大東街、小東街、大西街、小西街、龍王街、下河街……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呈現在眼前,這些老街有的保存至今,有的已經消失。小編走訪了部分保存至今的老街,兩旁的房屋早已不是木質結構,隨處可見的是修建於上世紀的多層樓房。

“以前每條街都有‘主打’產業,不像現在這樣混搭,有些街道甚至以主打產業命名。有的街道兩邊是廠區,有的街以布鞋為主打,做布鞋和賣布鞋的隨處可見,有的街以生產和銷售釦子以及梳子為主,有的街則以售賣木箱子為主打。”今年70歲的唐定遠大爺從小在果山街一帶長大,他說這主要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前的情形,之後,那種“一街一市”的格局被逐漸打破。

隨著城市的發展,也有部分老街消失,有的老街原地重建,更改名稱,成為地圖上的另外一條街道,有的則成為居住用地。市民政局地名科工作人員說,根據他們的瞭解,不少老街深入人心,很多老人至今仍直呼這些老街的名稱,實際上他們口中的老街早已不存在。據統計,目前已經徹底註銷的老街有10多條。

當年的商業集散地--禹王后街

南充那些消失的老街,你還記得幾條?

一直以來,南充市最為熱鬧的地方莫過於五星花園,而在五星花園修建之前,最為熱鬧的要算禹王后街、果山街一帶。根據民國三十五年南充縣城區圖,禹王后街在現果山街一帶,禹王前街則位於現濱江大道的位置,兩條街都很短。禹王后街北接模範中下街和當時的果一街接口處,向南延伸200多米後,和小北街相連。新中國成立後歷經多次翻修,1978年鋪上瀝青,1997年街名被註銷。

南充那些消失的老街,你還記得幾條?

“記憶中的禹王后街兩邊都是木質結構的老房子,賣家電、服裝、日雜用品的店比比皆是,逛街買東西的人熙熙攘攘。”市民政局地名科工作人員說,當時到順慶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錯過禹王后街。甚至有人說,沒逛過禹王后街,就沒有真正到過順慶。如今的果山街兩旁依舊商戶林立,但早已不是那條聲名遠播的街道。

南充那些消失的老街,你還記得幾條?

果山公園裡,常來品茶休閒的老人不時會聚在一起,回憶當年禹王后街的盛況。唐定遠說,最開始果山公園是開放式的,後來修牆收費,再後來拆牆恢復免費開放,這一帶的人氣相當旺,有很多知名的小吃,“白塔大橋附近有一家餐館賣的雞油桂花湯圓,就特別好吃。”

南充那些消失的老街,你還記得幾條?

關於禹王后街的得名,說法不一而足。在果山公園裡休閒的多位老人給記者講了一個廣為傳誦的故事。據傳,禹王曾住過禹王后街一帶。禹王是黃帝的第四代子孫,是上古治水英雄,住在嘉陵江的老百姓經常受到洪水的威脅,於是希望禹王能夠庇佑他們。傳說歸傳說真實性難以考究,但無疑給禹王后街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絲綢之都-繭市街

絲綢是南充一大特色,和絲綢相關的街道除了知名的絲綢路、桑園路之外,還有當年的繭市街,這條街道也是老南充人揮之不去的記憶。在五星花園周邊,多數銀行網點的名稱都叫五星花園網點,唯獨中國工商銀行設有個繭市街支行。在部分年輕人的記憶裡,五星花園周邊只有涪江路、人民南路、模範街、人民中路以及文化路,哪裡來的繭市街?

南充那些消失的老街,你還記得幾條?

其實,新中國成立前,大西街至什字街是一條老舊的城牆,城牆外面環繞了一條公路。1921年,老城牆邊突然建起了許多店鋪,這些門面大多以經營蠶繭生意為主。每年新繭產出後,附近的農民就將收穫的蠶繭運到這裡,賣給經營蠶繭生意的小商販們,這些商販再轉手賣給城裡的絲廠、作坊。1923年,當時的政府將這條街正式定名為繭市街。

1950年,原南充縣政府拆除了古城牆,修建起了一條南起大西街,北至金魚嶺的大道,名為巴山路,是人民南路、人民中路、人民北路的前身。隨著小路改成大道,繭市街隨之消失。儘管如此,但正如南充的絲綢文化深入人心一樣,繭市街也深深地印在了老南充人的心裡,現在依舊有不少市民親切地將人民中路一帶稱為繭市街。

南充那些消失的老街,你還記得幾條?

關於繭市街的具體位置,有人說在人民南路,有人說在人民中路,也有人說在這兩條路之間,只有一小段。

一名大爺說:“我們在老街長大,看著老街消失,希望能有文字圖片將這些老街的情況記錄下來。如果沒有史料可查,今後的年輕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這些老街的存在。”

龍王街融入濱江大道

位於嘉陵江邊的龍王井,建於清朝時期,歷經百餘年風雨,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南充人。對“老南充”而言,它不僅是一口給人生命的井,更是一種情結。據《新修南充縣誌》記載:有水自石穴出,甚甘洌,北城飲水此為最珍,說的就是龍王井。龍王井水質清澈,歷史上極少乾涸,周邊老百姓每天都要從井裡挑水做飯。

南充那些消失的老街,你還記得幾條?

龍王井邊上有一條龍王街,這條街因井而得名,由於城市的發展,龍王井已經乾枯了幾年了。龍王街位於嘉陵江邊,北接原南充織綢廠後側,南至勝利路東段口接上渡街。這條街道始建於1955年,1958年建成,1985年時長度達到1271米,寬約七八米,兩邊多為木質結構房屋。龍王街臨近嘉陵江,靠江一側曾是居住區,另外一側則是南充出名的廠區,除了原南充織綢廠外,還有原南充內燃機廠、原南充地區罐頭廠等。

南充那些消失的老街,你還記得幾條?

隨著城市的發展,濱江大道的修建被納入日程,一來提升城市檔次,二來起到防洪的作用,龍王街成為濱江大道的一部分。2004年濱江大道修建完成,龍王街退出歷史舞臺。現在濱江大道一側是鬱鬱蔥蔥的綠地,另外一側則是高樓大廈,現代都市氣息十足。在江邊散步的何大爺說,年輕的時候他經常和朋友一起到龍王井附近的江水裡游泳,每天都會經過龍王街。

南充那些消失的老街,你還記得幾條?

濱江大道的改造,可謂是南充的大手筆建設,分為濱江北路、濱江中路、濱江南路,延伸至嘉陵區。隨著這條大道的修建,多條沿江老街退出歷史舞臺,除了龍王街之外,還包括上渡街、下河街、伍家巷等。

南充那些消失的老街,你還記得幾條?

隨著城市的發展,新街道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老街或實現華麗轉身,或逐漸落寞留下滄桑的面孔,或消失得不留一點痕跡。對於老街的記憶,你還有什麼特別的情感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