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規模化之後 農民要被淘汰了嗎?

土地規模化之後,面臨的問題就是農業生產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了,只需要一個“大地主”,幾個工人,一群機器就能完成大面積的農業種植工作。那麼,還在家種地的農民會面臨失業問題嗎?

我們在探討規模化之前,先大致看看整個國家發展趨勢:中國經濟這些年來一直處於增長的態勢,每年的GDP增長速度都保持在6.9%-14.3%之間。

但由於中國幅員遼闊、人口太多加上歷史原因,在經濟增長的環境下仍然存在一個經濟上的短板,那就是農業。如果8億農民每人的年收入能達到一個普通白領的收入……你可以腦補下這樣的畫面。

土地規模化之後 農民要被淘汰了嗎?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規模化是必然的嗎?

可以看出,傳統的農耕模式早已不再適應現在農業的發展需求。顯而易見,傳統農業賺錢比較困難,不然2.47億進城農民工是怎麼出來的數據。

未來農業發展需要的是新型職業化農民,那樣的農民才能發揮出土地應有的價值,才能在規模化經營中取得卓越的成效,才能一步一步的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現。

所以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即在保證土地生產率有所提高的前提下,使每個務農勞動力承擔的經營對象的數量(如耕地面積),與當時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以實現勞動效益、技術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

有多少農民會被淘汰?

土地規模化之後,面臨的問題就是農業生產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了,只需要一個“大地主”,幾個工人,一群機器就能完成大面積的農業種植工作。這意味著未來,農民要被淘汰了?!

這個問題乍聽很嚴峻,中國8億農民呢,那問題豈不是很大?其實,問題沒有那麼多。

土地流轉帶來的租金和分成

粗略計算,八億農民中,六億都算是青壯年的勞動力,但這些勞動力在今年的時候有2.47億都會在城裡謀生活,土地規模化並不會讓他們失業或者淘汰,他們也會在其中得到土地所帶來的流轉租金和分成。

新農民將有新出路、新效益

當農業發展到“未來”這一步,並不是說就能完全的機械化、智能化,農業產業要發展,必須要有大量的人口做支撐,否則就不會發展成一個體系完備的產業。

如科幻電影裡演的那種高智能機器人化,基本不現實,所以剩下的3.5億農民會有新的出路,儘可能的學習知識,接受高等教育。從這一現實狀況來看,起碼有2億則不會因土地的規模化而有所影響,反而會因此而受益。

城市化將成為出路

當然,還是會剩下一部分農民面臨“危險”的境地,但國家在推動規模化的進程中會讓這一部分農民淘汰嗎?答案是否定的。

數據分析,當前中國城市化率超過50%,按“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超過60%,預示著仍將有1億以上的勞動力從農村流失出去,從而得到較為穩定的收入。

三農改革是必然的趨勢,也是往好的方向發展的歷史演進,任何一個朝代的改革如果不考慮的廣大人民的利益,損失將不可估量。所以,無論怎樣的發展與變革,保護農民的利益,都會排在所有政策施行的最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