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的結局真的像書里寫的那樣嗎?

紅樓夢的魅力在於後四十回的遺失,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吸引了很多人解讀研究。薛寶釵作為紅樓夢主角之一,她的結局一直爭議不斷,引起了很多讀者的討論。

薛寶釵的結局真的像書裡寫的那樣嗎?

第一種結局,是依據高鶚續寫的內容來看,從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薛寶釵嫁給了賈寶玉,兩人勉強維持生活。後來賈寶玉還考取了功名,但是卻出家了。這時候的薛寶釵已經懷孕,面對寶玉的離去,只能獨自撫養兒子長大。

紅樓夢之所以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在於它細膩的文筆和獨特的寫作手法。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往往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就會成為一個伏筆,也預示著人物的命運和結局。

薛寶釵的結局真的像書裡寫的那樣嗎?

第二種結局,有也有人認為在寶玉出家之後嫁給了賈雨村,為什麼這麼說呢?

書中第一回說到,賈雨村進京趕考,用盡了盤纏,暫時寄居在甄士隱家旁邊的葫蘆廟內,因為甄家的一個丫鬟多看了兩眼,就覺得人家對他有意思,口占了五言一律。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而後覺得不過癮,想起自己的志氣抱負,又續了一句,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薛寶釵的結局真的像書裡寫的那樣嗎?

我們主要來解讀最後的一句。這兩句詩詞的意思是美玉在匣子裡求得好的價格,金釵在奩內等待時機騰飛。反映了賈雨村的志氣遠大,一直在等待時機。另外一層意思可能就是影射兩位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命運。曹公喜歡寫伏筆,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在談笑間的一句話可能就會成真,這也是我讀紅樓夢最大的感受。

假設第一句的玉暗指林黛玉,它的意思是林黛玉在閨閣中求得善價,善價同音善嫁,想嫁個善良的好人家。賈寶玉作為賈代善的後人,比較符合詩詞的含義。後來的情節中,林黛玉確實想要嫁給賈寶玉,儘管沒有成功。

薛寶釵的結局真的像書裡寫的那樣嗎?

上一句暗示林黛玉的姻緣,那麼下一句緊接著暗示薛寶釵的婚姻。根據賈雨村的詩詞來看,最後的結局可能是這樣,薛寶釵和賈寶玉結婚後,因為雙方的價值觀不同,賈寶玉厭惡讀書,討厭仕途,而薛寶釵一心逼迫賈寶玉讀書趕考,產生矛盾和衝突,隨著衝突的增多和矛盾的擴大,賈寶玉離家出走,拋棄了妻子。

寶釵自寶玉出走之後,遇到了如日中天的賈雨村,兩人見面感覺惺惺相惜,有談不完的經濟仕途學問。正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可惜賈雨村為官不知收斂,最後也落得被抄家的悽慘結局,被髮配東北充軍行役。寶釵跟隨受盡了顛沛流離,死在了蠻荒之地,也符合“金簪雪裡埋”的判詞。賈雨村在冰天雪地裡苦撐了幾年之後,病故而亡。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本紅樓夢,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大家關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