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

“青山不厭三杯酒,長日惟消一局棋。”走進攖寧齋,又一次被張勁松老師的情趣所感染。幾幅古裝寫意人物畫,踏春,品茗,對弈,尋詩,濃濃淡淡的筆墨之間,氣韻生動,詩意盎然,每一幅都承載著畫者對詩性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而詩性則意味著畫者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中國是詩性的國度,縱觀中國美學史,無論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還是雕塑、建築、電影……無不圍繞著詩性而展開,這就意味著中國美學是詩性人生的實現,為中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對於詩性人生的關注,構成了中國美學的中心。

攖寧齋是張勁松老師齋號。攖寧:道家所追求的一種“心齋”“坐忘”的修養境界。

《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者,攖而後成者也。"“攖寧”便是張勁松老師心之所寄。古之達人,高人一籌,皆是他情有所寄,不肯浮泛虛度光景。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詩性攖寧齋——畫家張勁松速寫

張勁松作品

張勁松老師工作之餘,幾乎所有剩餘時間,都是宅在攖寧齋讀書品茗、埋頭於繪事,沉迷於精彩的藝術世界,不願須臾離開,寄情真我。

而如若寄真我,故必有一癖。人有一癖,方可寄胸中塊壘俊逸之氣,從而寄真我、保真心。華淑在《癖顛小史》裡說:“癖有至性,不受人損,顛有真色,不被世法,顛其古之狂歟,癖其古之狷矣。不狂不狷,吾誰與歸。”一個人有所癖,才會有真性情。張勁松老師至性至情,皆因愛畫成癖。

什麼是癖?

陳傳席說:“癖者,大抵愛一物而不能自已。”即如王羲之好墨,陶淵明愛菊,米芾拜奇石。張勁松老師如此愛畫,其實就是以畫抒性情、寄真我、寫本心,尋找一份不被世俗沾染的真善美。

細賞張勁松老師的畫,畫中人物多為一人,或立或臥,神態各異,好像參透了萬物。觀其半閉雙目,似乎能感受到人物的心境及生命狀態,進而發現有許多更加感人的東西深藏其中。畫中人不止是表面上姿勢的特立獨行,他們在做人方面,也有著堅毅的操守、孤傲的氣節。他們有信仰,令人讚歎景仰。

而人物背景多是山石、澗水、松林、竹徑,林泉之中自有一種幽意閒情以及淡泊與荒寒之氣,充分表露出他孤高、冷毅、寄情于山水之間,隱逸於萬象之外,不為塵世所動的赤子真情。

張勁松老師刻有一方“寧做我”的閒章,便表明了他對“我以我法”“我即是我”的特立獨行與卓然不群。這足以體現他的一種胸襟,一種抱負,一種理想。

張勁松老師認為畫畫是一種宣洩,畫時,必須體會詩性精神,在畫中將自己的感受直抒胸臆表達出來,將自然界中最能展現水墨特徵的意象表現出來,讓畫作充滿鮮活的氣息。筆墨的千變萬化滿含著思緒,可以讓賞讀之人面對時思緒聯翩。畫作因人而富有生氣,人因畫作而得以釋放。畫者與畫作互為表裡,相得益彰。畫作因人而生,而人又賦予畫作更加鮮活的生命。

生命也是一種創作,把情感在咫尺之間呈現,化喧鬧為靜穆,化孤獨為高古,化寂寞為秀雅,把歲月的痕跡,印烙在尺素之上,揮就一首生命的詩篇,這是張老師一生的追求!

張勁松簡介:

張勁松,字熔之、鑄之,號牧石、思齊軒、攖寧齋,1969年4月生於山東高密, 1990年畢業於昌濰師專油畫系, 先後結業於中國美院國畫系和中央美院油畫高級研修班, 受業於馮遠、吳山明、唐勇力、吳憲生、高天雄諸先生。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級美展並獲獎。2014年,在中國(高密)紅高粱文化節舉辦《澄懷觀道》個人書畫展,高密電視臺專題報道。2015年,青州電視臺《翰墨青州》頻道為其製作專題片。出版作品集十餘種, 速寫作品被用於湘教版小學《美術》教材 。現為中國藝術家協會會員, 山東美協會員 ,濰坊美協理事 ,高密美協副主席 ,豪邁畫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