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白人,也不再有黑人,數百年後,人類很可能都是同一種膚色

全球變暖可能會改變我們身體內部的運作機制,並導致我們的外表發生明顯變化。

氣候變化可以減少種族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引發大規模遷徙實現的。

沒有白人,也不再有黑人,數百年後,人類很可能都是同一種膚色

氣候變化引發了溫度上升和乾旱,還導致降水模式發生改變,植物生長季也因此延長。受此影響,植物和動物也在不斷進化,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生物學家已經觀察到,松鼠和鮭魚的發育速度變快了,導致它們的繁育年齡提前;夏天來得更早了,一些花因此提前盛開;珊瑚也在與微型藻類建立新的關係,以期在溫度更高、酸度更大的海洋中生存下去。

隨著地球持續變暖,預計其他物種也會在進化方面發生改變,其中就包括我們人類。氣候變化將改變我們身體內部的運作機制,這種變化雖然微妙,但影響深遠,同時,還可能導致我們的外表發生明顯改變。

身體內部

氣候變暖意味著,瘧疾、西尼羅河病毒和其他長期只在熱帶地區傳播的疾病將蔓延到溫帶。其結果是,生活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人們將面臨這些疾病的威脅,我們的免疫系統將被迫進化出新的防禦機制。那反過來也許會導致其他非傳染性疾病的流行。

兩種血液疾病——鐮狀細胞貧血症和地中海貧血症——可能大行其道,因為它們擁有一種有益的副作用:抵抗瘧疾。如果瘧疾進入北美、東亞和歐洲人口稠密的地區,這些疾病或是新的疾病或許很快會在人群中出現。

同樣,由於可以種植農作物和飼養牲畜的地方不同於以往,我們的消化系統也將逐漸進化,從而適應食物供應的改變。隨著中東和北非地區開始飼養牛,當地成年人對牛奶的消化能力已經有了提高,而對於糖和脂肪,今後數代人也許會進化出更強的耐受力。

此外,飲食習慣的改變也會引發我們身體微生物群系的變化——它們是生活在我們腸胃中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有助於保持我們的健康。素食者的微生物群系往往跟肉食者存在差異,如果持久的乾旱導致飼養牲畜的成本過高,微生物群系的變化將會更加明顯。

外表變化

雖然上述變化對生物學家來說非常重要,但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見的。然而,隨著我們身體內部發生改變,我們的外表也會變得不同。有證據表明,地球變暖可以消除人種(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種群”)之間的差異。

氣候變化之所以會減少種族差異,是因為它會引發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近幾十年來,全球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紛紛湧入沿海地區的大城市。但隨著極地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大量人口將被迫逃離海岸。

沒有白人,也不再有黑人,數百年後,人類很可能都是同一種膚色

而且,隨著乾旱變得愈加普遍和嚴重,生活在乾旱地區的人們將不得不遷徙到擁有更可靠水源的地區。

這些遷徙將打破曾經使人類群體相互隔離的地理障礙。事實上,這個過程已經在進行了。

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截至2017年,全球共有2.58億人生活在他們出生地以外的國家,自2000年以來增加了49%。

世界銀行在今年3月發佈的一份報告中預測,到2050年時,氣候變化將導致1.4億人遷徙,那些目前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的人尤其有可能遷徙到其他地方。

大規模遷徙帶來的後果之一就是生物學家所說的基因流動,這是由種群間基因混合引起的一種進化。當不同種群的人交配和繁殖時,他們的基因會混入子代身上。這可能導致子代出現有別於親代及其種群的新的性狀組合,比如佛得角的居民擁有黑皮膚和藍眼睛,那是葡萄牙人和西非人異種交配的結果。

膚色趨同

基因流動最顯著的影響之一或許是,不同種群的膚色將變得越來越接近。

膚色差異是自然選擇作用於不同人種的結果。

真黑色素能夠讓皮膚顏色變深,從而有助於抵禦強烈的陽光。但過多的真黑色素會讓身體難以合成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維持骨骼健康所必需的。所以,數千年以來,隨著人類種群擴散到世界各地,他們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即在擁有太多真黑色素(可能間接導致骨骼畸形)和太少真黑色素(可能引發癌症和先天缺陷)之間取得平衡——進化出了不同程度的皮膚色素沉著。

沒有白人,也不再有黑人,數百年後,人類很可能都是同一種膚色

這樣一來,不同地區的種群進化出了匹配當地陽光強度的皮膚顏色:赤道附近的人膚色較深,而極地附近的人則膚色較淺。

但現如今,人們可以使用防曬霜和維生素補充劑,因而,自然選擇對人體膚色的影響已經不及基因流動的影響了。由於膚色受到多種基因的控制,因此,膚色不同的父母生育的孩子,膚色往往會介於二者之間。

按此說來,過了五代至十代人(125-250年)之後,黑色或白色皮膚的人會越來越少,而皮膚呈棕色或橄欖色的人會越來越多。此外,同時擁有深色皮膚和淺色眼睛的人,會變得更加常見。

在巴西、新加坡和美國這些多種族國家,種族融合已經在進行當中。

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混血兒在美國新生兒中的比例從1970年時的1%,增長到2013年時的10%。而且,這種增長趨勢將會持續:未來40年,混血人口預計將增長174%。

結論是什麼呢?隨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在外表上越來越相似,種族主義也許會逐漸消失。

  • 本文作者斯科特·所羅門(Scott Solomon)在萊斯大學教授生態學、進化學和科學傳播課程。他著有《未來人類:探索人類持續進化背後的科學》(Future Humans: Inside the Science of Our Continuing Evolution)一書。

翻譯:何無魚

造就: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