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匠心還原歷史,讓江西省圖書館的古籍古書起死回生

他們用匠心還原歷史,讓江西省圖書館的古籍古書起死回生

之前,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讓大家認識到了文物修復這個特殊的職業,他們用自己的匠心精心,

讓歷史淹沒的遭到破壞的文物起死回生。我們欽佩這些文物修復師“一雙巧手”,但也知道他們為一件文物修復付出的辛苦和不易。

和故宮文物修復職位大相徑庭的,就是今天要介紹的古籍修復師。在江西省圖書館裡有專門的古籍古書修復室,

裡面這些讓古籍重新煥發生機的古籍修復師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

他們用匠心還原歷史,讓江西省圖書館的古籍古書起死回生

也許是因為這份工作需要細心和耐心,所以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室內的修復師無一例外全是女性,

她們工作長的已經修復了10餘年的古籍,短的也已經修復了3年多的時間。

省圖書館的書庫內大約有37萬冊古籍,隨著時間的流逝,古籍的破損不可避免。

他們用匠心還原歷史,讓江西省圖書館的古籍古書起死回生

修復師們會定期在書庫內巡查,如果發現老化或破損的古籍就會將它們放入古籍修復室的書櫃內,然後由修復師們逐冊修補,

經過拆頁、溜口、補破、噴水後覆紙、壓實、訂線、整理等工序進行修復,延長古籍的壽命,便於後人閱讀使用,

傳承前人的文化瑰寶。一位修復師滿負荷工作一天,也最多隻能修復約十頁殘破的古籍。

所以即使修復師們全力修復,人手仍是稍顯緊張。

他們用匠心還原歷史,讓江西省圖書館的古籍古書起死回生

走進修復室,只見修復師們安靜地坐在修復臺前,埋頭伏案,為一本本破損的古籍做“植皮手術”。

她們屏息凝神地撥弄著案板上的泛黃紙張,半眯著眼,用色澤和材質相近的手工紙修補古籍的破損處,

細緻程度精確到毫米的級別。

他們用匠心還原歷史,讓江西省圖書館的古籍古書起死回生

他們用匠心還原歷史,讓江西省圖書館的古籍古書起死回生

譚依玲、王珂、鄧曄是江西省圖書館的專職古籍修復師,在全省從事這項職業的人不超過10人。

檯燈下,譚依玲手持小鑷子,像拼圖一般,一點一點將碎片復位、對齊。然後拿起毛筆,蘸點特殊的糨糊,

往一個蟲洞上輕輕一點,左手拿過一張綿紙,把紙的邊緣貼在蟲洞上,右手食指按住,左手微微施力一扯,

他們用匠心還原歷史,讓江西省圖書館的古籍古書起死回生

他們用匠心還原歷史,讓江西省圖書館的古籍古書起死回生

一片小紙就補在了蟲洞上,紙片的大小、形狀和不規則的蟲洞相差無幾。在她旁邊擺著一本線裝書,

潔淨完好,可翻可看,而一個多月前,它和許多古書一樣,佈滿蟲洞、難以翻閱。

他們用匠心還原歷史,讓江西省圖書館的古籍古書起死回生

他們用匠心還原歷史,讓江西省圖書館的古籍古書起死回生

“這項工作是寂寞的,是需要極具耐心的,若是這最基本的兩點不具備,那麼就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古籍修復師。”

修復室內留有一張老前輩們修復書頁的照片,歷經人員的更迭,古籍修復的工作仍一代代延續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