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巧治「梅核氣」 咽喉異感一掃而光,大快人心

中醫巧治“梅核氣” 咽喉異感一掃而光,大快人心

咽異感症:指患者常能感覺咽部可感到似有異物、蟻行、灼熱、緊束、悶塞、緊壓、狹窄等感覺,甚至感到咽部有樹葉、髮絲、線頭、腫物及痰黏著感,空咽動作時明顯,而進食時則減輕或消失,中醫稱之為“梅核氣”

中醫巧治“梅核氣” 咽喉異感一掃而光,大快人心


老林認為“梅核氣”是肝失條達、氣鬱氣滯,脾失健運,聚溼生痰,氣滯阻,肺胃宣降失常,痰氣互結於喉而發病,氣鬱痰凝為本病的病機,下面我們詳談4類病症及施治經方

1、氣鬱痰結之熱症

證候:痰鬱化熱伴心,咽之不下,咯之不出,鬱化熱伴心 煩易怒,胸悶嘔惡,口苦、納呆,舌質 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

經方:柴胡6克,瓜 蔞15克,半夏、黃芩、黃連、香附、山 豆根、薄荷(後下)各5克。每日l 劑,水煎分兩次服。

方義:行氣 開鬱、清熱化痰


2、氣鬱痰結之虛症

證候:壅塞咽喉,上下游走或不定,且氣血虧虛伴面 白無華、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舌質 淡,脈弦細或滑。

經方:黃芪、酸棗仁各15 克,當歸10克,半夏、厚朴、茯苓、白 芍、柴胡、香附、竹茹、陳皮各5克, 甘草4克。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 服。

方義:解鬱化痰、氣 血雙補


3、氣鬱痰結之淤症

證候:瘀血阻絡伴胸,咽中猶如異物梗塞,脅脹痛、煩躁易怒、噯氣嘆息,舌質 紫暗,苔白膩,脈弦滑或澀。

經方:丹參、瓜蔞 各15克,柴胡、香附各6克,枳實、 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半夏各5 克,甘草4克。每日1劑,水煎分兩 次服。


4、肝鬱氣滯

證候:寒痰凝結伴形,吞吐不利, 寒肢冷,胸脅脹悶,噯氣嘆息,舌質 暗紅,苔白膩,脈弦滑或緊。

經方:柴胡8克, 合歡皮、白芍、香附、枳殼、半夏、蘇 葉、桂枝各6克,陳皮、生薑各10 克,遠志3克。每日l劑,水煎分兩 次服。

方義:理 氣解鬱、溫化寒痰


“梅核氣”相關醫書文獻:

①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指出:“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之主”

②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也說:“咽中如炙商者,此是胸膈痰結,與氣相搏逆上,喉之間結聚,狀如炙肉之窗也。

③宋代楊土瀛在《仁齋直指方》所述:“梅核氣者,室礙於明嗽之間,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梅核之狀也”

④清代何夢瑤《醫碥》總結:咽喉中有物,不能吞吐,如毛刺、如絮、如膜、如梅核,如肉臠,均名梅核氣”

⑤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提出:“此證註疏家謂系痰氣阻塞咽喉之中,然此證實兼有衝氣之衝也”


健康問題 ·評論留言·有問必答

我是醫師老林,專注於百姓化的醫藥點評及健康金方分享

感謝您的閱讀,請動動您的手指 ·關注·點贊·評論·轉發·是對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