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對此魚嘖嘖稱讚,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

長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俗名鮠魚、江團、肥沱等,又名鮰魚。不同的地方,鮰魚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稱“鮰老鼠”、四川名“江團”,貴州則喚之為“習魚”。屬鯰形目,鱨科,鮠屬,全國各水系均有分佈,為長江流域大型名貴經濟魚類。

蘇東坡對此魚嘖嘖稱讚,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

長吻鮠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後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體呈紡錘形 ,頭較小 ,吻尖而長 ,口下位 。體表光滑無鱗 ,體色背部呈灰黑色 ,腹部呈灰白色 ,體側無黑色斑點 ,有脂鰭。

蘇東坡對此魚嘖嘖稱讚,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

生活於水體的底層,性喜群集 ,較溫馴 。屬肉食性底層魚類,主要食物為小型魚類和水生昆蟲。喜夜晚捕食。生存溫度0~38℃,最適生長水溫25~28℃,20℃以下攝食減少、生長放慢;耐低氧與家魚相近;性成熟期為3齡,雄魚比雌魚個體大,每年4~6月產卵。

長吻鮠分佈於中國東部的遼河、淮河、長江、閩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鮮西部,以長江水系為主。在40°N以北的淺水水域,包括西歐的法國、英國東部、挪威西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美國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等國和中國的黑龍江水系和新疆的額爾齊斯河均有分佈。

蘇東坡對此魚嘖嘖稱讚,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

長吻鮠的生長速度較快,為同類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常見者多為2~4公斤。在長江流域的漁獲物中所佔比重較大,而中下游顯著多於上游地區。

長吻鮠因其肉質細嫩肥美,無細刺和體鱗。含肉率83.1%。湖北省石首出產的魚肚,地方名“筆架魚肚”是享譽中外的名菜餚。蘇東坡吃過這種魚之後寫詩稱讚:“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

蘇東坡對此魚嘖嘖稱讚,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

江團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滋補營養佳品。富含生物小分子膠原蛋白質,是人體補充合成蛋白質的原料,以水溶液的形式貯存於人體組織中,易於吸收,對改善組織營養狀態和加速新陳代謝,抗衰老和美容又療效。

蘇東坡對此魚嘖嘖稱讚,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

推薦做法:

紅燒鮰魚

蘇東坡對此魚嘖嘖稱讚,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

鮰魚洗淨切塊;起油鍋,倒入蒜瓣,薑片,隨後倒入鮰魚翻炒,倒入老抽,料酒,加入水,沒過魚段,大火煮十分鐘後轉小火;小火燉爛後,起鍋前加少許白糖,收汁後裝盤。

食用禁忌:素有頑癬痼疾者忌食鮰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