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玉溪文化旅游事业绽放绚烂光彩

改革开放40年|玉溪文化旅游事业绽放绚烂光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市文化旅游业进入全面恢复和开创新局面的振兴时期。在改革发展的40年里,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工作在全省位居前列。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兴起,我市成为了省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业呈现出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趋势,并取得了较大成就。

文化事业绽放绚烂光彩

40年来,我市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突出、文艺精品涌现、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等特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经过40年的不断努力,市县级文化馆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市相继成立各类群众文化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20世纪90年代

1990年至1993年,我市有4个文化馆获“全国先进文化馆”和“标准文化馆”称号,市县两级10个文化馆全部达到省级文化馆建设标准。至1994年,我市88个乡镇建立了文化站,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319个村组建立了文化室,农村业余文艺队发展到400余支,演出十分活跃。

至2005年底

全市共有村级文化室300余个、农村文艺队2000余支。9个县区均被评为文化先进县,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4个,我市成为西部唯一、全国少有的市属所有县区都是文化先进县的地级市。

自2006年以来

我市先后建成聂耳大剧院、聂耳图书馆、聂耳纪念馆、聂耳文化广场、聂耳音乐广场等多项标志性文化设施。其中,聂耳大剧院自2008年建成至今,圆满承办五届“聂耳音乐(合唱)周”,成为“聂耳音乐之都”建设的重要阵地,先后引进俄罗斯、美国、奥地利等十余个国家和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优秀艺术团队交流演出,已成为玉溪高雅艺术集散、传播中心。尤其是2017年,玉溪启动“聂耳音乐之都”建设,文化事业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全市有市县级文化馆10个、图书馆10个、博物馆3个,乡镇文化站75个、农村文化活动室684个、农家书屋727个、各类文化活动广场1000余个。

改革开放40年|玉溪文化旅游事业绽放绚烂光彩

聂耳铜像 李江 摄

在艺术人才队伍壮大和文艺精品创作上

一批编、导、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艺术人才脱颖而出,文学、美术、书法等各艺术门类创作活跃,成果颇丰。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培育了3500多支业余文艺队,文艺骨干人才近6万人。成功打造的滇剧《朱德与唐淮源》《水莽草》《贵妇还乡》《选才记》和花灯《情与爱》《金银花·竹篱笆》《卓梅与阿罗》《山茶花红》等30余部优秀文艺作品,先后荣获伊朗第28届法加尔国际戏剧节“金面具”奖、“韩中国际木槿花艺术大赛”金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文华戏剧表演奖”、中国“曹禺戏剧奖”等国际国内知名大奖。

改革开放40年|玉溪文化旅游事业绽放绚烂光彩

《水莽草》剧照

多个剧目多次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扶持,演出足迹遍及云南全省和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还受邀远赴伊朗、法国等10余个国家交流演出。如今,玉溪滇剧院和玉溪花灯剧院已成为云南著名、全国知名的地州级地方剧院团。与此同时,我市的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民间节庆复苏也都取得了可喜成就。

通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市建成具有玉溪特色的文物史迹网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开发、利用体系。全市有文物保护单位258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23项、市级53项、县级176项,可移动文物10417件(套)。

初步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6项、省级40项、市级181项、县级324项。近年来,开展了江川甘棠箐遗址、通海兴义遗址等发掘整理,发现了一些不仅对研究玉溪历史文化发展有着极高价值,对云南、全国历史文化乃至人类的发展研究都有着重大影响的文物,如旧石器时代的甘棠箐遗址、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和青铜文化、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火葬墓等。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入选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编撰出版《节庆篇》《民俗篇》《玉溪花灯戏》《玉溪滇剧》等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9册;《花腰傣古歌》《玉溪滇剧》等一大批反映我市民族题材的著作出版并获奖。

改革开放40年|玉溪文化旅游事业绽放绚烂光彩

玉溪花灯 潘泉 摄

改革开放40年|玉溪文化旅游事业绽放绚烂光彩

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玉溪旅游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兴起,我市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省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旅游的主要经济指标逐年增长。

改革开放40年|玉溪文化旅游事业绽放绚烂光彩

在旅游产业体系上

经过不断发展,我市现有旅游景区点113个,其中国家A级景区20个、世界自然遗产暨国家地质公园1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个;

改革开放40年|玉溪文化旅游事业绽放绚烂光彩

禄充风光 潘泉 摄

全市现有餐饮、住宿等旅游六要素企业8180家(个),其中星级酒店26家、国际品牌酒店2家、旅行社44家、旅行社网点170家、旅游车船服务公司9家、乡村旅游星级接待户120家,旅游从业人员达10余万人。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在旅游产业布局方面

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玉溪旅游产业“一核两翼”的总体布局在不断优化和完善,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得到加强,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城市旅游核心区在昆玉红旅游文化经济带中的地位不断强化,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的作用得到提升;东部三湖(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旅游区、西部“哀牢山―红河谷”旅游区两翼旅游迅猛发展,休闲度假、生态文化旅游受到市场普遍认同,并为今后一段时期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同时,充分利用“一地四乡”特色资源,开发了帽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及国家地质公园、禄充、孤山、秀山、红塔山、哀牢山等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了灵秀、大槟榔园等一批省级旅游特色村。全市已经形成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工业旅游、康体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旅游产品,以昆明为主、周边州市及省市为辅的目标客源市场日趋成熟,并逐渐成为云南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改革开放40年|玉溪文化旅游事业绽放绚烂光彩

哀牢山十里河 李江 摄

在旅游市场影响力方面

多年来我市不断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全面提升了玉溪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加强与媒体合作,不断展示“休闲玉溪”旅游形象的同时,强化了区域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上海国际旅交会、北方旅交会、海峡旅游博览会等会展,努力提升玉溪旅游的对外影响力。为加快发展,我市还举办了抚仙湖嘉年华、元江金芒果节、新平花街等节庆赛事活动,对玉溪旅游进行广泛持续宣传。以花腰傣题材为背景的电影《花腰恋歌》在“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荣获“最佳文化电影奖”及“最佳服装设计奖”两个国际奖项,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球展映发布会,有效提升了花腰傣民族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及花腰傣民族形象。市、县区旅游部门还和相关企业不断到全国各地集中推介玉溪夏季避暑休闲和冬季避寒养生旅游产品。通过一系列的市场推广,全面提高了玉溪在旅游市场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40年|玉溪文化旅游事业绽放绚烂光彩

电影《花腰恋歌》展映式

为确保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建设和谐旅游环境,我市对不诚信、不文明、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进行整治,规范了旅游企业经营及员工的服务行为,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近五年来,玉溪实现了无一起行政复议案件,无一起省挂牌督办案件,无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的好成绩,游客满意率达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