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區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現代化 打造韌性城區

河西區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現代化 打造韌性城區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和社會經濟活動在城市聚集,城市“脆弱性”加劇。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韌性”越強,就能更好地應對各類風險和突發事件的侵襲,並及時有效從中得到恢復的能力。日前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天津市河西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強城市韌性建設,並將其作為未來城區治理的方向。

鐵腕治理科學管控 探索城市安全運營系統建設

當前,城市的運轉對各類複雜設施體系的依賴度越來越高,面對這些龐大複雜的設施體系,任何管理上的疏漏或技術上的瑕疵,都有可能導致突發問題的發生。探索建設一套科學的、適應城市發展現狀的城市安全運營系統,已成為城市安全管理的當務之急。面對這一課題,區委、區政府提出要堅持既有的各項安全防控施,牢記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持續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以“鐵面、鐵規、鐵腕、鐵心”實行全域管理,嚴厲打擊各類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今年將高標準完成60個高層住宅小區、302棟高層住宅消防隱患整改和165臺高層電梯維修改造任務。同時在死守安全紅線的基礎上,啟動城市運行安全系統建設,用更加科學的手段,儘可能最大限度減少各類安全事故和災害。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 創新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當前,社會治安的防控範圍從有形走向無形,從現實走向網絡虛擬,對此,河西區已經建立並逐漸完善了人防、技防、物防體系,基礎信息採集和大數據彙集應用系統以及三級平安志願者組織管理體系,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區委、區政府要求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主動適應新形勢,堅持創新引領,積極推動理念、制度、機制、方法創新,構建新型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為品質城區建設保駕護航。作為天津市整治中心、文化中心,河西區將持續把維護政治安全、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實好“戰區制、主官上”,強化“三道防線”防控,堅決築牢“護城河” “防火牆”,高標準做好達沃斯論壇等重要活動以及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維穩安保任務。

以體制創新和治理體系重塑 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今年,河西區積極提高社會治理規劃的精細化水平和可操作性,面對不同社區、不同群體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不同需求,進行細化區分,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理模式和方式方法進行治理,進而實現善治的目標。同時加快推動體制機制改革,逐步建立以區委、區政府為主導、以社區自治為基礎、以社會組織為中介,公眾廣泛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在重新界定政府和社會職責邊界的基礎上,激活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與自我管理的積極性,最大限度整合社會資源,節約治理成本,提升治理績效。在此基礎上,堅持重心下移,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培育基層社會治理的“自治基因”,更好地促進社會治理由粗放向精細、由靜態向動態、由被動向主動轉型,提升社會治理的精細常態化治理水平與公共服務水平。

韌性城區建設涵蓋方方面面,包容著社會、經濟、文化、環境和空間等多重維度,在新的形勢和挑戰下,它為應對城市危機、保障城市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戰略,相信隨著一項項舉措的落地生根,智慧共治、本質安全的韌性城區必將為百萬河西人帶來更多安全感和幸福感。

新聞記者:潘影 金志成

河西區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現代化 打造韌性城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