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八景之一「泮池筆穎」風華再現

鳳城資訊 位於市區迎春路靶場巷內的

筆穎樓修繕工程,經過大半年的施工建設,目前,工程主體建築已基本完工,古色古香的小院落,再現海陵八景之一“泮池筆穎”的風華。

海陵八景之一“泮池筆穎”風華再現

蘊藏豐富歷史內涵

筆穎樓

曾是觀賞海陵勝景的絕佳之地

也是文人雅客聚集之所

小樓雖不起眼

但不少老泰州人都聽說過它的往事

清朝咸豐元年,候選縣丞尤金城和兄長尤金鑣修建了城西草堂後,又在城東築了一所畫舫樓,即如今位於市區迎春路靶場巷12號的筆穎樓。

舊時,筆穎樓在周邊民宅中最高,是觀賞海陵八景之一“泮池筆穎”的絕佳之地。夕陽西下,登樓遙望,南山寺寶塔映入泮池,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多了一支靈動的筆端。筆穎樓建成後,成為尤氏兄弟與文人飲酒暢談的地方。畫家吳讓之曾在此寓居多時。尤金城還在筆穎樓等處設立義塾,幫助子弟完成學業,傳為佳話。

修繕之前已是危樓

筆穎樓

佔地面積約234平方米

建築面積約229平方米

1986年被原泰州市列為文保單位

有東向樓屋及南向堂屋

上層前帶捲棚

牆上嵌有拴馬石兩塊

跨越多個歷史時期飽經滄桑的筆穎樓,周邊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建築物老化嚴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筆穎樓雖曾進行過維修,但由於長期超負荷使用和年久失修,筆穎樓磚瓦破碎,屋頂破損,排水不暢,雜草叢生,牆體出現了開裂,經住建部門鑑定為D級危房,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海陵區制定了修繕方案,將筆穎樓及周邊房屋列入徵收項目,於2017年6月開始簽約,搬遷住戶29戶。

修繕工程修舊如故

在很多泰州人眼中

筆穎樓

不僅展示了泰州傳統民居的建築特點

還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內涵

也是晚清時期泰州城社會繁榮的見證

在修繕之前,記者多次在筆穎樓採訪,對這座建築早前的模樣比較熟悉。修繕後再到現場,小樓的氣質已是脫胎換骨。雖然大體的模樣未變,但經過修繕,當年破敗的景象已蕩然無存。青磚黛瓦的端莊小院,透著一股樸實雋秀的味道。

在修繕過程中,建設部門在不影響建築物原有形制的情況下,拆除了住戶加建的防盜門、鋁合金窗,恢復成了木門窗。為了保存建築的歷史信息,磚、石、瓦、木等原構件,也都儘可能得到採用。原先周邊的違建也被同步拆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