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痘印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用戶889720087512


痘痘真的是最麻煩的,但是痘痘消下去之後祛痘印也是我們很重要的一步,下面這些是綜合自己以及周邊一些痘痘人士的行之有效的妙招。

針對凹凸不平有痘坑的痘印最有效果的激光和光子嫩膚,痘印痘疤,毛孔粗大都能解決,前後效果差距大。

雞蛋+珍珠粉,珍珠粉是眾所周知的美白聖品,將蛋清和珍珠粉攪拌均勻後塗抹在有痘印的地方,可以郵箱淡化痘印。另外酸奶中也含有很多對皮膚有用的營養成分,其中所含有的維生素C可以有效減少黑色素生成,淡化痘印,但是酸奶必須為脫脂或者低脂,否則容易長脂肪粒。這兩種方法軍事塗抹20min後洗淨即可。

有條件的小夥伴還可以嘗試一下紅酒煮金橘,這個方法是日本女演員推薦的(名字我忘了),紅酒+維生素C效果是單獨使用維生素的5倍,而且這個也能很有效的治療便秘,排毒,皮膚散發自然的光澤,讓痘印慢慢變淺。方法:金桔熱水煮3,4分鐘,然後拿牙籤或者小叉子扎一些洞,加入煮沸的紅酒中,小火30min就可以了。

接下來說護膚祛痘印,前提一定是皮膚狀態已經退調整好了。不在有新的痘痘,內服葡萄籽加VC,抗氧化的同時美白,痘印會明顯變淡,而且肌膚會變得比較健康。

大名鼎鼎的杜克色修精華對新生痘印和陳年痘印都比較有效果。使用兩週肉眼可見的淡化痘印,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顏色是綠色的,只能晚上使用了。

EGF修護精華液對痘印泛紅肌膚與偶很好的修護作用,有利於痘印修復。

最後痘印修復的同時一定要記得加強防曬。


OnlyLady


祛痘印 是很苦惱的問題 我自己也有痘印 一直困擾我 接下來分享一下我去痘印的小方法吧

第一 :不要去擠痘痘 不要去擠痘痘 不要去擠痘痘重要的事說三遍 我自己是屬於手賤賤的 喜歡去擠痘痘 這樣反倒會留下痘印 而且很難消除 所以大家 以後不要去擠痘痘 有了痘痘 可以慢慢用擠痘痘的工具慢慢擠出來 不要用手哦 這樣會留下痘印哦



第二:多敷面膜 補水面膜 能夠補水保溼 同時 在密集補水的同時 也能夠讓我們的痘印慢慢淡化 敷面膜要長期堅持 堅持下來 你會看到一些效果 自己的皮膚也會白亮起來



第三:多運動排汗 運動排汗的好處很多 能夠讓我們的皮膚變得細膩起來 同時 排汗過程 也會讓我們的痘印隨著汗水 一點點淡化 這一個過程 也是很艱難漫長的 當然 長期運動排汗的效果會讓我們整個人的氣質都有所提升 不僅僅是淡化痘印哦



第四:多喝水 多吃水果蔬菜 多吃清淡食物 不喝飲料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少吃油炸食品 這些生活習慣 也會讓我們的痘印慢慢淡化 潤物細無聲 長期堅持下來 你會感覺到皮膚有很大改善




第五 :對已經生成的痘印 建議大家購買一些能夠去痘印的精華 我自己用城野377的精華 有稍稍淡化痘印的效果 對新生痘印特別明顯 用一瓶下來 皮膚有提亮效果 痘印也有所淡化 整個人看起來氣色不錯 不過城野377用得蠻快的 只有18g所以 一般兩個月就用完了 總的來說 還不錯吧 會考慮回購

第五 :早睡 早睡的好處不用多說 現在的年輕人 很少能夠在10點半之前睡覺了 工作忙 壓力大 手機太多好玩的軟件 好看的電視劇 所以大家都是12點之後再睡覺 還是希望大家能夠早睡早起 雖然說 早睡對於祛痘印沒有直接關係 但是 早睡 會讓我們的皮膚越來越好 看起來也會更精神 所以 早睡 也會間接的淡化我們的痘印 潛移默化中 我們的皮膚就會變得光滑細膩了




第六 :堅持 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護膚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 只有堅持 才能夠看到效果 前期可能效果不大 甚至於沒有效果 不要灰心 潤物細無聲 堅持下去 你會收穫細膩的皮膚哦 加油 喜歡小編的點個關注哦,


暱稱被人取完了


白砂糖洗臉可以有效消除痘瘢是有這種功效的。但是要把握住量,一次不能用的太多,其實美白淡化痘痕的方法有很多種的,注意平時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蔬菜啊,維生素c有助於修復痘痕的,你平時飲食要清淡忌辛辣油膩生冷甜食同時可以使用硫磺香皂來清潔面部同時可以配合上使用玫蘆消痤膏對於祛痘印有不錯的效果。


用戶6339969679615


我長痘痘兩年了,一開始滿臉痘痘,因為在工廠上班,再加上上夜班,經常臉上出油,痘痘多,後來去三甲醫院看皮膚科,拿藥吃藥,痘痘消了很多,現在一臉痘印,然後,就用補水的,再加上蘆薈膠,有時候敷中藥面膜粉。慢慢淡化痘印


大魚海棠365


不熬夜!不熬夜!不熬夜!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過了青春期還長痘,大多是因為飲食和生活不規律造成的。所以從不熬夜開始。

運動,運動大量出汗,會讓身體排除皮膚中的毒素,經常運動的人的臉,一眼過去,讓人感覺特別陽光和柔和。

用蘆薈膠塗抹臉部,抹上半個鍾就要用洗面奶(氨基酸洗面奶不要用皂基洗面奶)來潔面。

心情很重要,每天保持樂觀的心態。

飲食不用暴飲暴食,不會吃生冷的食物,多吃蘋果和獼猴桃一類的水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