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告別校園多年,許多記憶都模糊了,許多事也淡然了,但偏有那麼一件事銘記於心,那就是查寢室衛生的時候,總被要求:垃圾桶裡不能有垃圾,晾衣架上不能有衣服(室內的)。

不知道其他學校有沒有這樣的規定,總之我對此耿耿於懷,日後步入社會,漸漸地接受了這樣的日常:原來,這個世界很多時候就是這麼不合邏輯。

比如不噴泉的噴泉,睜著眼睛都走不了的盲道,佔了一大塊地皮不能走而要繞路走的草地……

凡此種種,可以統稱為“反人類”。今天就來聊一聊城市裡那些我們都見過也吐槽過但依然堅挺存在著的“反人類”。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城市很大,我最好宅著

——致被遺忘的城市宜居性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1.

你永遠不會知道,

城市裡的盲道將帶你走向哪裡

城市不舒適,從小做起。比如——

某日天朗氣清風和日麗你決定出去走走

於是你走在停滿自行車的人行道上,而旁邊是停滿汽車的自行車道;

你注意到沿街風景,已不知何時從原本凌亂美的野生店鋪招牌變成了某種統一的三流風格;

且所有神州大地上的城市似乎都對一種並不美觀的方塊地磚青睞有加,平時不注意地面醜的話倒沒什麼,可一下雨就變地雷;

像北京這類城市倒是不怎麼怕地雷,反正一下雨都是要撲水走的;

不過不管怎樣,你總還是慶幸自己是一個雙目明朗的人,因為如果你是盲人,你將被盲道引向行道樹、電線柱、下水道、轉圈圈……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接著你來到了路口,等著過馬路

好不容易等到紅燈滅綠燈亮,結果競走都沒走過綠燈滅;

好不容易等到紅燈滅綠燈亮,路口積聚了一大群人,正準備齊步走,一輛汽車頑強地突破人群防線右轉;

當然開車的人也並不好過,這個路口剛等完一個紅燈,不過百米的下個路口又是紅燈,還要與行人作鬥爭……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過了路口的你,突然有三急

你很可能四處亂竄找不到公廁;

找到了公廁發現女生廁所總是排長隊;

好不容易輪到你了發現只有坐便;

是坐便沒關係,鋪一層紙巾還能將就著用,可是很多公廁既不提供一次性坐墊,也不提供衛生紙,能提供的只有掛衛生紙的架子;

這些都可以自備紙巾忍了,但是出來了發現沒有洗手液?最慘的是,很多地方還沒有水,比如壞掉不修的水龍頭,比如北京胡同裡的老公廁,潔癖忍不了哇!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你發現已經沒什麼想逛的心情了,於是向地鐵走去

搜索一番,離你最近的有兩個地鐵站七八個入口,但是去那個口都得1~2公里;

找不到共享單車時只好徒步到地鐵口,卻發現電梯只有上行or下行,不免回想起每年春運在人山人海中拖著行李箱永遠找不到升降電梯的日子;

此外,時有遇到那種不合常理的引導指示和通道規劃,導致從車廂出來上樓梯,結果要轉乘的上來是出口,要去出口的上來是轉乘通道,只能再默默地逆著人流下去;

以及一定有那麼幾個站,是不管來幾次都還是一樣找不到想要的出口……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如果說上面提到的這些還只是一些忍忍就過去了的小麻煩,那麼那些缺乏人情味和人性化的城市規劃和設計,就是反人類的“集大成者”。

2.

那些被吐槽最多的“反人類”城市設計

那麼一個沒有好好規劃的城市,我們總能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不舒適、不便捷,其中最易暴露問題的,恐怕就是“出行”。

下面三個例子,來自網友吐槽最多的三個“反人類”的城市設計。

西安鐘樓&北京西直門立交橋

作為西安另有景點之一的鐘樓,其地下通道不僅是旅遊通道,還是過街通道、地鐵2號線入口,地下商貿入口,極其多功能,是一個據說連當地人都會搖搖頭笑稱“我也是來旅遊的”這麼一個神奇地帶。

雖然有人熟記“東西南北各有口,每口還有指示牌”之類心法,可以做到不失手,但大部分方向感差的人還是敗在了此八卦陣下。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究其原因,“身兼數職”導致人流量大,但路線設計複雜,出口多又相似,人流量再大也只好呆在裡面團團轉。

另外聽說還有一處出口電梯停用一年多,大家步行上下樓,一定是因為對身體好。

其實,北京也有這樣一個“反人類”的存在——西直門立交橋,一個上去了就下不來的“人間神秘立交橋”。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插畫 | 晴谷(國家地理中文網)


由於橋上的設計不合理,標誌也指向不清晰,西直門的交通擁堵“聞名”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橋上大小交通標誌有近百個,而其中的禁行、禁左標誌常常讓司機雲裡霧裡不知所措,此橋更被戲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鄭州火車站

全國各地的火車站,總有考慮不周的地方,其中有幾個尤為不周,比如鄭州火車站。

鄭州火車站分東、西兩個廣場,分隔兩地,不互通。火車站設有地鐵站,但只在西廣場,火車站設有長途汽車站,但只在東廣場。

所以,在東廣場出站想坐地鐵的旅客,請您步行到二七廣場站;在西廣場出站想坐長途汽車的旅客,請您坐地鐵到二七廣場站再步行到客運站。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鄭州火車站 | 圖 | 網絡


重慶北站&龍頭寺汽車站

重慶這一地勢特殊的山城,同樣出色地擁有幾個特殊的站點,不來個兩三回,你是聽不懂報站廣播的。

簡化演繹一下,大致是:

“重慶北站到了,在重慶北站南廣場乘車的乘客請下車,在重慶北站北廣場乘車的乘客,請在下一站龍頭寺站下車。”

有網友(知乎@kei)同樣已熟能生巧到總結出一套心法:

有到重慶北站南廣場的乘客,請在重慶北站下車。有到重慶北站北廣場的乘客,請在龍頭寺站下車。有到龍頭寺汽車南站的乘客,請在重慶北站下車。有到龍頭寺汽車北站的乘客,請在龍頭寺站下車。


但背得再熟,也請務必掏出車票再三確認是北廣場還是南廣場,是汽車南站還是汽車北站,萬一記錯了呢?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重慶北站 | 圖 | 新浪博客@火車天下的博客


3.

生活在北京,

每天都因為城市生活對自己靈魂拷問


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有多重要,一個火車站的不便、一個建築的考慮不周,所浪費的時間、多走的路、多出的汗、多生的負面情緒,很可能就會讓一個人將一個城市拉黑。

那麼一個處處不方便的城市呢?一個你不會只取走第一印象,而是日日生活其間的城市呢?

答案是:你會一次次產生自我的靈魂拷問。

北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每當你堵在路上動彈不得、擠到地鐵只能安靜地做一枚罐頭裡的沙丁魚時,你總會捫心自問:我為什麼會留在北京?

每當你迎著霧霾、走在柳絮紛飛的路上時,你也總會眼含熱淚的問自己:我究竟是為什麼會留在北京?

可是你知道嗎,根據每年《經濟學人》發佈的全球140最宜居城市排行,除去港臺,2015年北京是大陸最宜居城市,即使2016年被蘇州趕超,北京至今在榜單上也依然是排名第二的大陸最宜居城市……

所以這些年我吸的霾、堵的路、扣的工資都是假的麼?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2011年紀錄片Urbanized


北京道路

坐公交出行,等車、等堵車的耐心,在顛簸搖晃的車廂裡站如松,對於生活在許多交通擁堵的城市裡的上班族來說,是必修技能。

但,北京尤其需要。

每到某某大會召開之時,都是技能得到提升之時,此時必然是“主路空蕩蕩,輔路堵成醬,心中念一萬遍切勿原地爆”的空前壯觀場面。

而且每每這種情況都是一個措手不及的意外驚喜。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假如壕如你,有私家車或著prefer滴滴/出租車,等堵車的同時你大概還練就了高階技能——

淡定地化妝、吃早餐、聽藍牙音樂,刷一波社交網絡和早間新聞。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其實北京的道路建設經過1978年到2008年的大力發展,翻了三倍多,形成了現在的五環棋盤式格局。但由於北京道路多為寬闊大路,總數量又少,所以存在著途徑選擇少、資源浪費大、交通障礙造成癱堵的機率大等等問題。

同時搖號也是一門玄學。總有人誠心誠意地搖了多年也沒搖到,不那麼著急的人卻人品爆棚搖到號,於是怎麼著也得買車佔著,於是間接加重了路邊停車多佔路、車位本來就少現在更少等問題。

且不說還有那些一下雨就水上漂的日子……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北京的地鐵

家住六環內,單程通勤1小時,是常態;

出門遇高峰,上車全靠別人推,是常態;

去哪裡都要轉乘一次,甚至兩次、三次,是常態;

附近不止一個地鐵口,但去哪個口都超過一公里,哪怕網紅如798和三里屯,是常態;

週末趕去鳥巢看個演唱會,基本有去無回,因為地鐵收工永遠比演出早,是常態;

家住五道口的日常活動範圍不超過西單,家住通州的日常活動範圍不超過三里屯,也是常態。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最怕的擠地鐵姿勢


北京人口 1900萬+,面積 16410 平方公里。

東京非嚴格的行政區名,狹義上的東京都,人口 1300萬+,面積 2188 平方公里;

廣義上指包括周邊衛星城的首都圈,人口 3800萬+,面積 13400 平方公里。

照此分析,北京的人口密度、通勤需求遠不及東京,通勤壓力卻遠大於東京,為什麼?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據澎湃一篇文章指出,東京首先軌道選擇多,除了地鐵,還有連接區域間的新幹線系統,區域內外的舊國鐵(現已民營)、通勤鐵路等。

軌道網絡達到全城2327個軌道交通站,每平方公里1.3km軌道和1個站點,可以很方便地到達距離工作地點最近的地方,且與周邊縣區連接良好。

而北京目前全城570多個地鐵站,覆蓋程度只能達到每平方公里0.2個站點和0.4km軌道,基本只覆蓋到北京六環內,與昌平、懷柔等周邊地區處於近似“藕斷絲連”的狀態。

如果家住河北,動用鐵路,即使黑車轉火車轉地鐵,轉完地鐵可能因為距離公司還有兩公里再轉公交,往返長達四五個小時,恐怕都大有人在。

對於我們這些在北京漂著,還要被迫拋棄男女有別迴歸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原始性去擠地鐵,長此以往,只怕是連自己都已經麻木到忘了自己是有文明的“人類”了……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值得一提的是,據一項跨度10年涉及200萬瑞典已婚人士的研究發現,通勤時間在45分鐘以上的人,要比不需要通勤的人離婚率高出40%。

終於找出來我們這一代待在城市不願意回家的人為什麼單身的原因了。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以上只是北漂兩年的生活感受和查資料兩天的小小感悟,歡迎指正補充。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一個優秀的城市就像是一場歡樂的派對。如果問一個人週五的聚會開不開心,他說“天啊我凌晨五點半才回家”,如果人們融入到社會活動中,他會忘記身處何時何地,盡情樂在其中。不要看多少人穿行於城市中,而要看多少人停下腳步,流連此間的風景。——紀錄片 Urbanized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這些“反人類”的城市設計,請原地爆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