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我中華?國寶科學家嘔心瀝血數十載終成利器,美軍航母無處遁形

曾經有人問小兵兵解放軍最討厭美國人什麼東西,那絕對是美國國家偵察局無所不在的偵察衛星了,稍不注意就被太平洋對岸看的一清二楚。當年在越南戰場上,廣東軍區某坦克團配屬步兵進攻越南復和縣孤山高地。兩天的戰鬥中損失了7輛坦克。結果當天晚上政工幹部就在某電臺節目上聽到了這樣的消息“在復和戰場上,中國軍隊兩天坦克被摧毀7輛”。

欺我中華?國寶科學家嘔心瀝血數十載終成利器,美軍航母無處遁形

當時所有人都驚呆了,軍區司令大發雷霆要求徹查洩密事件。但所有人都沒想到這次“洩密事件”其實是美國國家偵察局在戰前發射的三顆“大鳥”偵察衛星實時播報的戰況。這些高分辨率衛星每隔半小時就從戰場上空飛過一次專門研究雙方兵力部署,攻防情況。幸好當時中美關係還在蜜月期,如果這些情報交給越南,後果將不堪設想.....

正是吃過了這一系列虧之後,我國才開始重視偵察衛星等戰略偵查體系的建設。

由於我國對相關消息的保密,今天小兵兵以國外資料介紹一下我國的偵察衛星體系。

在外國情報人員眼中中國的偵察衛星統稱為尖兵系列,戰時由總參二部航空航天偵察局指揮,平時掛靠在國土資源部下屬多個單位名下。

欺我中華?國寶科學家嘔心瀝血數十載終成利器,美軍航母無處遁形

我國在1966年研製的第一代照相偵察衛星“尖兵一號”技術水平弱的可憐,只能攜帶1個裝膠捲的返回艙。在軌能力只有5天而且只能按預定計劃進行掃描式照相偵察。

80年代初開發的第二代偵察衛星FSW一1“尖兵一號甲”型。雖然增加了CCD成像能力可以實時向地面站傳遞圖像。但仍不具備美蘇衛星那樣的變軌能力,因而無法根據需要隨時改變偵察目標。在軌能力也弱的可憐,只有短短兩個星期。

當時我國的偵查衛星只能說是一種戰略級的備用偵察手段,根本做不到像美蘇那樣實時監控某一個地區。

但我國科學家不會放任這種情況的發生,立志要研發中國自己的天網系統。目前我們能從相關新聞中看到一些內情。

中國一顆商用遙感衛星“吉林一號”衛星曾拍攝過一組美國海軍費城造船廠的圖片,不僅停泊港內的航母清晰可見,甚至飛行甲板結構都能清晰辨認。根據專業人士的結論,要發現航母需要衛星的地面分辨率達到15米,要識別航母與超級油輪之間的區別則需要分辨率達到7米。而吉林一號A達到了驚人的0.72米分辨率,圖片上甚至能讓人看清航母上的彈射器、艦島、降落道和舷側武器平臺!我國普通商業衛星的分辨率都能達到這個檔次,軍用偵察衛星的技術水平可想而知。

這裡不得不提我國科學家的付出的犧牲,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國偵察衛星如今的高度。如今我國已經發射了全世界第一枚靜止地球軌道“遙感”衛星高分四號。這東西美國看著都眼饞。

欺我中華?國寶科學家嘔心瀝血數十載終成利器,美軍航母無處遁形

​1996年臺海導彈危機後中國對如何擊沉航母極為痴迷。但整個作戰中最為關鍵的是怎麼發現航母,不斷旋轉的低軌道偵察衛星根本做不到實時跟蹤。於是有人提出如果用同步軌道衛星即可24小時監視一片區域,發現目標後可不間斷用可見光或雷達紅外等方式進行全天候跟蹤,實時掌握有限的幾個航母編隊動向。

這概念雖然各國都知道,但只有我們做到了!!!

2011年3月“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展”上,中國航天工業的展臺低調的展示著一種新型地球靜止軌道遙感衛星。這臺衛星配備著一億像素的CCD相機,口徑1.5米的碳化硅光學鏡面,地球同步軌道凝視相機,海面分辨率能達到驚人的50米,足以發現並識別艦體長度二三百米的大型軍艦目標。

這枚我國首顆同步軌道凝視衛星——高分四號對於航母來說就是個探照燈一般的存在,在高達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運行,觀測面積大,能夠實現對航母艦隊的初始偵察和目標指示,並牢牢盯住目標,再結合海洋監視衛星和低軌道高精度成像衛星,徹底讓航母無所遁形。

恐怕這才是中國最讓他們恐懼的地方,當你們還在目瞪口呆的時候,我們把什麼都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