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不心存依賴就是自由,不是依賴他人而是依靠自己

稻盛和夫:不心存依賴就是自由,不是依賴他人而是依靠自己

在實現新事業的路途中,一定會碰到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困難。在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以後,必須以“無論如何必須達至成功”的信念,勇往直前。

——稻盛和夫《心法之肆:提高心性 拓展經營》

01. 真正的創造

已故的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田中美知太朗先生說過:“創造發明的過程屬於哲學領域,當在邏輯上被證明時,它才成為科學。

聽到這句話,我非常感動。

在科學的世界裡已經解明的常識,與真正的創造發明之間,隔著一條深深的鴻溝。超越這條鴻溝的、飛躍性的發明發現,都是精神活動領域的產物。

就是說,不管積累了多少科學常識,也無法產生真正的創造發明。

在“地心說”視為常識的時代,伽利略相信並證實了“日心說”,因而受到了迫害。伽利略的“日心說”也是他的一種“我思,故我在”的哲學理念,是他的信念。

真正的創造,不是已有的科學常識的累積,它從躍動的靈感開始。這種靈感營造了哲學,被證明、被人們接受以後才變成科學。

將科學的常識強加於人,有時會壓制創造性,而在非科學當中,才可能發現真正創造的端緒。

02. 從自身尋找依據

在推進某項新事業的時候,無論遭遇什麼艱難困苦,也決不妥協、決不退縮,朝著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筆直前行,這是非常重要的。

就是說,需要某種“無賴性”。

所謂無賴漢,一般是指反抗父母、對體制舉反旗、與權威唱反調、一味堅持自己的主張、作梗搗蛋的人。

但真正的“無賴性”,是指無須依賴他人,具備獨立精神。就是說,不是人云亦云,不是說些理所當然的常識,不屈從於多數。

不心存依賴,就是自由。不是依賴他人,而是依靠自己。

只有從自身尋找依據,才會孕育真正的創造性。從一切束縛中掙脫出來,獲得自由。就能徹底追求自己的信念。只有具備這種態度,才能產生創造性。

03. 追尋內心的理想

在創造領域內,沒有基準可言。正如在漆黑一片、風浪起伏的大海中沒有指南針的航海一樣。

過去,我也曾有過類似航海的經歷,我苦悶煩惱,企求光明的燈塔。但是,無人涉足的大海沒有燈塔,有的只是自己心中的燈塔。

讓自己心中的燈塔照得更亮些,用它的光芒照亮周圍,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就是說,必須由自己來照亮自己前進的方向。

就是說,如果沒有其他基準作為參照的話,那麼只能對照自己心中描繪的理想,看看還相差多少。在未知的領域裡,只有這一種航海的方法。

這同追求完美主義是相通的。Better(較好)是同別的東西比較,相對較好的意思;Best(最好)是指同類東西中最好的意思;而 Perfect是指朝著自己心中的理想境界,盡情追求的那顆心。

在沒有任何基準的創造領域,只有把自己比作指南針,確定前進的方向。

04. 開創新時代

“因為沒有這個,因為缺乏那個,所以不可能。”有人總會列舉許多不可能的理由。

但是,如果認為什麼都沒有,所以不可能,那麼就絕對不可能開拓新事業。

在一開始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乃是前提。把這視為理所當然,無論如何都要實現目標,首先抱有這種強烈的願望。

然後 ,為了達成目標,怎樣調集必需的人才、技術、資金、設備等,一味認真思考,殫精竭慮。

只要這樣 ,我認為一定會夢想成真。

在實現新事業的路途中,一定會碰到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困難。在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以後,必須以“無論如何必須達至成功”的信念,勇往直前。

“勝算多少 ?”當有人問時,你或許答不出。但這並不重要,在獨創性的領域裡,我想就是如此。

革命也好,明治維新也好,都是如此,只有強烈的願望才能開闢新時代。

本文摘自《心法之肆:提高心性 拓展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