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張震、楊斯德之外,這些開國將帥逝世後骨灰都安放回了家鄉

楊斯德將軍家鄉媒體近日的公開新聞報道披露,9月7日楊斯德將軍逝世,13日在北京八寶山舉行告別儀式,其骨灰於14日運回家鄉山東省滕州市安葬。

在楊斯德將軍之前,2015年9月3日逝世的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上將的骨灰今年9月3日也運回家鄉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安葬。

這意味著,今年9月,已有至少兩位開國將軍在逝世後將骨灰安放回家鄉。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近年來,已逝世的開國將帥中,類似張震、楊斯德將骨灰安放回家鄉的案例並不少見。

1955年9月人民解放軍初次實行軍銜制,後於1965年取消,這期間解放軍共授予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名、中將177名、少將1360名。這些被統稱為“開國將帥”的群體中,目前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辭世,健在的僅有十多名開國少將。

開國將帥中,有很多是張震的平江老鄉。全國四大將軍縣之一的平江是革命老區,這裡曾發生“秋收起義”、“三月撲城”、“平江起義”、“平江慘案”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為中國革命犧牲25萬優秀兒女,現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2.1萬人,佔湖南省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從這裡走出了52位共和國開國將軍。

與張震一樣,很多從平江走出去的開國將軍選擇魂歸故里。

2007年4月5日,清明節,22位平江籍將軍骨灰回鄉安放儀式在平江縣人民公園(烈士公園)舉行。這次骨灰集體回鄉安放故里的22位將軍分別為:蘇振華、傅秋濤、鍾期光等3位上將,張令彬、賴毅、鍾赤兵、吳信泉、歐陽文等5位中將,鍾偉等14位少將。

湖南當地媒體紅網當時的報道稱,“如此多將軍骨灰集體迴歸故里,在全國尚屬首次。舉辦方透露,按照最初想法,平江縣籍52位開國將軍中已故將軍的骨灰,最終都將安葬在這裡。”

隨後,2008年4月,又有5位開國將軍的骨灰運回平江安放,這5位將軍分別為:甘渭漢(中將、解放軍總政治部原副主任兼軍委紀委書記),吳自立(少將、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何能彬(少將、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方國南(少將、湖南省軍區原副政委),張書祥(少將、解放軍某軍原副軍長)。

將骨灰安放回平江的還有開國少將、原裝甲兵顧問裴周玉。2015年9月14日,裴周玉骨灰安放在平江縣烈士陵園的革命公墓。

裴周玉1926年參加革命,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裴周玉戎馬一生,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15年6月20日,裴周玉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平江籍將軍集體選擇魂歸故里只是開國將軍選擇葉落歸根的案例之一,還有很多開國將帥都將骨灰安放在家鄉,近年來的案例就有:2001年逝世的開國少將朱光,其骨灰在2011年安放回家鄉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鄭家鎮宋家村朱光同志紀念館;1995年逝世的開國少將王六生,其骨灰於2017年回到故鄉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桐木鎮落葬;2001年逝世的開國中將王恩茂,其骨灰2018年5月安放回故鄉江西省永新縣烈士陵園。

選擇葉落歸根的還包括開國元帥賀龍。經中央批准,賀龍同志的骨灰由北京遷葬家鄉張家界。2009年6月27日上午,賀龍同志骨灰迴歸故里安葬儀式在張家界天子山賀龍公園隆重舉行。

賀龍是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人,1969年逝世。據《湖南日報》報道,時任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在儀式上發表講話時說,“賀龍同志骨灰迴歸故里安息,這既是他的遺願,也是家鄉人民的期盼。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風範將隨著他的英靈長駐三湘,永勵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