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仙幻有聲小說」《八仙祕辛》第十回:呂洞賓脫胎換骨,黃粱枕別有洞天

「长篇仙幻有声小说」《八仙秘辛》第十回:吕洞宾脱胎换骨,黄粱枕别有洞天

呂洞賓大難不死,反而因禍得福,他在昏迷期間,得到師父鍾離道人大量神氣伐毛洗髓,加上原來那大半塊千年何首烏的大補,身體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雜質淬除,精華凝聚,頑石變美玉,生鐵變堅鋼。這還不算事兒,鍾離道人又用以前從山中採來的名貴中草藥,熬製成湯,要呂洞賓每天堅持藥浴,一連半個月。除此之外,還悄悄把剩下的小半塊何首烏切成小片摻到飯菜裡,使他不知不覺吃下。最出格的是,竟然把那隻鬼臉山魈的腦子也做成麵湯——當然關於這個是多日後他忍不住得意,才告訴的呂洞賓。

呂洞賓想到豬腦子白花花的樣子,忍不住就要吐,可是乾嘔就是吐不出來,好幾天吃不下飯去。

他得到這樣變態的炮製和滋補,身體想不生猛都不行。首先表現在肌肉骨骼得到強化,渾身充滿了力氣,彷彿拽著頭髮就能把自己提起來一般。另外,動作敏捷,身輕如燕,上下攀崖不費吹灰之力。想當初看到師父快如飛鳥,豔羨不已,照這種情形發展下去,自己肯定也能做得到。還有,他的眼神變得十分敏銳,數丈外可以看清蒼蠅全身。精神十足,幾乎不知疲倦,對周圍的動靜特別敏感,小小蟲子的爬行都能感覺得到,整個人簡直重生一般。而且他還繼續不間斷進入道藏閬苑學習,豐富各種知識,同時學以致用。不到一年,就感到下丹田有了氣感,這是修道入門的標誌,築基的第一步。只有產生氣感,才可能修出氣來。

呂洞賓內丹修成氣感之後,很是高興了一陣日子,但後來近一年過去了,卻再難有什麼進展,不禁著急。

鍾離道人笑罵他,“你小子還不知足,老子當年光這一步就用了三年,你這已經是空前了。你不要總是悶在洞裡,可以多在山間走走,不一定就觸發什麼靈機,獲得感悟。”

呂洞賓聽從師父所言,開始經常在華山諸峰行走,並不時獨自下山到三十里外的華陰鎮置辦生活用品。

鍾離道人看到他的進步,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除了指點他練劍外,也開始傳授給他一些小法術,之所以是小法術,是因為他的修為終究太淺,持咒功力、契合神場無法達到要求。儘管是一些小法術,也要一遍一遍地煉,有的煉了幾萬幾十萬遍都不一定成功。

說起來這樣的生活枯燥無比,讓一個年輕人成年累日這樣,實在受不了。呂洞賓卻過得十分充實,那道藏閬苑簡直就是一座知識寶庫,鍾離道人畏之如蛇蠍,他卻喜歡得很,把進入其中瀏覽當成一種享受。何況,閒暇之時,聽聽師父吹牛皮、侃大山也不失為一種享受。

鍾離道人說他最早生活在戰國時期,呂洞賓一聽就張嘴作嘔,半點兒不信。

老道卻並不爭辯,有滋有味兒講起那些崢嶸歲月來。一件件公案被他說得頭頭是道兒,而且這些都能同道藏閬苑書籍中的記載相吻合,令人不得不信。

不過呂洞賓儘管心中信了八分,嘴上卻是不肯承認的,硬說是鍾離道人吹牛,鍾離道人說他不過,只氣得吹鬍子瞪眼,威脅說,小子你等著,非讓你心服口服不可。

呂洞賓一笑而已,並沒有當回事兒。不想這天夜裡,一進入黃粱夢枕,再不是原來道藏閬苑,而是一座茅屋,裡面坐著兩個人正在讀書。自己在二人面前出現,二人卻理也不理。幾次試探以後,才發現自己對那二人來說如同虛空一般,根本覺察不到,不禁暗暗讚歎黃粱夢枕的妙處。

接下來二人的吃穿住行做,全在他的觀察之下,他無時無刻都可看到二人的行為,聽到二人的話語。而且還可以分身,對每一個人單處的時候也能觀察到。

尤其奇妙的是,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並非把二人每天的吃喝拉撒睡等瑣事一股腦顯現,而是別有選擇,盡呈現有價值的場景。

通過二人對話,他很快就知道了二人的姓名,一位叫孫臏,一位叫龐涓,拜在雲夢山鬼谷子門下,修習兵家之學。

鬼谷子其人,呂洞賓知道,號稱萬聖先師,是個百事通的傢伙,什麼日星象緯、六韜三略、地理形勢、出詞吐辯、修真養性,沒有不精通的。孫臏、龐涓跟他學習兵法。而且,孫龐鬥智的故事他也知道,如今重回當年的實景,著實令人新奇。

很快,鍾離道人就出現場景之中,原來他竟然是鬼谷子的老朋友。他同鬼谷子有一段對話,兩人討論起孫臏、龐涓的未來。鬼谷子說二人都是天資聰明,智慮過人,將來必成一番事業。

鍾離道人笑他孩子自家好,說這二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將來有他好受。

鬼谷子因此佔了一卦,臉色很難看,當下就喚了孫臏、龐涓前來,讓二人結為異性兄弟,並燃香而誓: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嚴肅警告二人,將來必須互相提攜,不可傾軋,違了此誓,必受天譴。

二人聽了,信誓旦旦。

鍾離道人等二人離去,對鬼谷子說,“這二人八字相沖,而且是死衝,將來肯定無法正常相處,必有一番龍爭虎鬥,恐怕兩敗俱傷。”

鬼谷子道,“這二人都是我得意弟子,我會想盡辦法讓二人相安無事。”

鍾離道人不以為然,說走著瞧吧。

三年後,龐涓首先下山,遵從師父的指引,前往魏國發展。

第四年,孫臏也要辭師下山。臨行,鬼谷子囑他發跡之地在齊國,讓他直接過去。

孫臏聽從師父囑咐,直奔齊國而去,想不到半路遇上龐涓派出的使者,力邀他到魏國一敘。

孫臏與龐涓同窗三載,情同手足,見同學如此熱情,渾忘了師父的囑咐,即刻轉道去了魏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