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各地方言十里不同音现象,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我想很多人都会想过这个问题,特别是南方人和在南方生活过的人感触会更深,一个县有可能存在三四种甚至更多的口音,以我的家乡为例,我的家乡一个县存在两种方言,而出了本县隔壁县市口音都不同,我们县有客家话和本地话两种这好理解,可是本地话还带着明显的行政区划性,出了县明明都是挨着的可口音马上就变了,这就变得很有意思了,其实“十里不同音”其实本来就是常态,而那种一大片地区没有多少内部差异的才不多见。任何语言/方言都存在地域差异,就连一向被人看作比较一致的官话方言内部也不例外。另外,差异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平原地区的差异会相对小一点,山区、海岛则分歧更大些。

探究各地方言十里不同音现象,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探究各地方言十里不同音现象,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首先,政治对方言的影响是极大的,我刚才举的口音带着行政区划色彩就是一个例子,北方历史上文化政治经济都更为发达,大规模的战乱很多,每次群雄逐鹿中原,都伴随着人群的大迁移,也是各种方言的交互和融合。并且常有北方民族入侵,北方常被一扫而过,每次改朝换代,北方多有统一的政权,很容易在各方面呈现暴力统一性。有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官话,又加速了方言趋同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现各方言之间差异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之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

二是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自然不同时候南下的汉语本身就不相同;

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别在一定独特环境中发展。

政治因素比地理因素更重要,就像现在的推广普通话,也是以行政手段加速语言的统一。而且,也并非完全是明朝制定清朝推广,隋有《切韵》,唐有《唐韵》,宋有《广韵》,元有《中原音韵》,明有《洪武正韵》,历代都有类似推普活动。这些活动自来是从首都向四周扩散,山高皇帝远地方所受影响就小。还有一个特别的影响是受到外力冲击。比如战争大屠杀之后人口锐减、和平时期的大移民。 最近一次因为战争导致人口锐减,外地移民填充的例子是太平天国之乱,江浙皖交界县市。历史上有组织性人口大迁移和屠杀导致的人口清洗有如下:

秦:移民岭南

西晋:永嘉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唐: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中原混战

北宋:靖康之耻

明朝: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

满清:清初,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以填补四川汉人剃发易服被杀光(满人的史书把大屠杀推到张献忠身上,但是满清是在张献忠死后十几年才完全占领四川的,这期间的非正常死亡谁造成的?)

太平天国:对苏南和皖南方言的改变,比如皖南的宁国市、广德县,江苏常州的金坛区等等,都是因为战乱,当地人绝大部分被洗盘干净,全是后面移民填充,语言也是由吴语,被官话所取代。

同治回乱:左宗棠平回乱,一直追到新疆,收复新疆。同治年间,陕西回民乘清廷和太平天国在东南互战,西北防务空虚,十年间陕甘两省共2000万汉人被回民杀光。

民国:闯关东(山东、河北移民东北)、走西口(陕西、山西移民内蒙)、下南洋(广东、福建移民东南亚)。走西口和下南洋的汉人基于都保持了乡音,奇怪的是闯关东的山东人河北人到东北之后,被东北人八旗所同化(满清入关之后,为了防止汉人进入东北,设了“柳条边”,东北的汉是整个清朝都是非常稀有的),所以近代东北人,只要是汉人,绝大部分肯定是山东和河北汉人的血统!外国也有很多民族征服和屠杀灭族导致的人种和语言的全盘改变的例子,比如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的民族语言即全盘消亡,当今埃及和巴比伦(伊拉克巴格达)都是阿拉伯族的天下、今印度是4500年前征服古印度的欧洲雅利安人,然后把当地的古印度人贬为奴隶,即印度当今最下等的种姓(种姓即是肤色的意思)。航海运动以来,欧洲全面扩张到美洲、澳洲、南非等地,并取代当地的语言和人种。而从民族的扩张来讲,中国近2000年来没有任何进步,只是勉强守住了汉朝时开拓的疆域。

扯远了,再说说其他因素,地理环境因素,这点好理解,南方多山,历史上还有很多原住民同时因为山多水多,地理隔离效应比较显著,语音上受影响较小。许多地区的方言即使有共同的来源地,也更有可能独立发展出许多新的差异。

再说一点就是利益,因利益引起的乡党、宗族间纠纷导致各群体融合困难,不同的族群哪怕在同一区域杂居百年也都能保持自己的方言母语,而相同族群哪怕跨省跨国也依然使用同一种方言母语。这一点在广东、广西、台湾等族群林立的地方最容易体现,明明是一马平川的一个平原上,不隔山不跨水,右边的潮汕村落讲潮汕话,左边的广府村落讲粤语白话,半山腰上的客家村落讲客家话,相邻的三个村子讲三种语法、用词完全不同的不能互通方言。这在一个平原上几千万人讲同一种方言,几个省交流无障碍的北方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景。汉语内部的民系族群,在北方人眼中是很难理解的遥远概念。在官话区的人眼中,不管你说河南话还是山东话、东北人,不过是口音、语调差异而已,大家都是汉族人呀。但是在南方,族群之间的隔离乃至对立是泾渭分明、俨然异族的,清末两广、闽台的「土客械斗」的激烈残酷程度,丝毫不亚于异族间的种族战争屠杀,比同时期西北回汉间的斗争屠杀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广西的土客械斗中,广府人甚至和壮族人站到了同一个战线上驱赶客家人。宝岛台湾的械斗史就最为漫长血腥,客家人把原住民赶到山上去,闽南人来了又把客家人赶到半山腰上去,闽南人把客家人、原住民都打跑了之后,闽南人内部又分出了泉州人和漳州人,泉漳之间又打了个昏天黑地。这种刀片血海里滚出来的族群矛盾,时间虽然有所弥合,但今天仍是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对立。广府、客家、闽南、潮汕四大民系互相对立歧视,疍民、雷州、莆仙、福州、南平、福佬(汕尾)、四邑(台山)这些大小民系也在被大民系融合的过程中歧视斗争。这个问题有很深的原因,以后有机会再论。

说了方言的种种,仔细去探究真有意思,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历史,人民的历史。水平有限,以此文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探讨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