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有望與微軟達成晶片合作,能否撼動英偉達地位?

華為有望與微軟達成芯片合作,能否撼動英偉達地位?

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稱,微軟正與華為討論合作事宜,考慮在微軟中國數據中心使用華為新開發的人工智能(AI)芯片的可能性。

該媒體稱,英偉達在AI芯片製造具領先優勢,目前仍不確定微軟與華為是否會達成協議,但這將是華為挑戰英偉達地位的第一步。

眾所周知,英偉達目前在芯片領域,具有全球絕對的領先優勢。微軟的很多產品,包括小娜和必應等,都有應用到英偉達的芯片。同樣,在國內,英偉達芯片也是中國企業的首選,就連華為也在使用英偉達的AI芯片。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魏少軍所長髮表在2017年的《集成電路應用》第34卷第4期上的文章指出,除了移動通信終端和核心網絡設備有部分集成電路產品佔有率超過10%外,包括計算機系統中的MPU、通用電子系統中的FPGA/EPLD和DSP、通信裝備中的Embedded MPU和 DSP、存儲設備中的DRAM和Nand Flash、顯示及視頻系統中的Display Driver,國產芯片佔有率都是0。由此可見,中國的芯片企業與國外存在的巨大差距。

不過,近幾年中國企業在芯片領域的投入加大,也陸續有了一些新的可喜成果。尤其是作為中國最大的芯片開發商之一的華為,近兩年的表現可圈可點。

近期,華為在IFA展會上正式推出麒麟980芯片,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枚商用的7nm芯片。隨著華為在芯片領域不斷突破,其未來與相關方合作也有了更多機會。若微軟選擇在中國替華為“背書”,將有可能幫助華為在全球銷售更多芯片與服務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