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化時代,做一隻會吃草的羊

大眾化時代,做一隻會吃草的羊

記得自己在剛跨入大學校園的時候,看到報紙上關於中國高等教育鋪天蓋地的報導,其中有一個精妙的比喻,說是隨著大學的不斷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現在的高等教育是“放羊式的管理”。不管這個比喻帶有多大無奈甚至是諷剌的意味,至少說出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一個問題——學生的批量生產造成教學質量的嚴重下滑。那麼,面對越來越有限的教學資源,學生如何才能讓自己成為一隻肥壯的“羊”呢?我的看法是,學生必須學會“吃草”——因為只有會吃草的羊兒才能長得壯!

作為一個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中成長且馬上就要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回顧四年的大學學習和生活,我覺得搞好專業課的學習至關重要。它彷彿就是一個最大的“草場”,每個大學生四年裡都要以此為中心。有人說現在企業招聘看重的是操作能力,對成績的要求並不太高,事實並非如此。一個人的學習成績多少可以說明你的學習能力。對企業來說,他們需要的就是學習型的人才,能夠快速地掌握新的技術,適應新的環境。

在大學裡,除了必修課,還有很多可供選擇的通識教育課程。這也是我們必須學會“吃”的“草”。在我就讀的武漢大學,每學期學校都會開200多門選修課供全校學生選修。正確選擇選修課,可以讓你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益。以我自己為例,我性格比較內向,不太會處理複雜的社會關係,而處理社會關係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是很重要的。於是,我就選修了《公共關係學》這門課,在課堂上學到了不少為人處世的知識。在老師的鼓勵下,我還幾次走上講臺,面向100多名學生作了發言,有效地緩解了自己以前在公共場合說話過度緊張的狀態。

同時,大學是一個能夠吸收各種營養、培養綜合素質的地方。如果你只會讀死書,每天呆在教室、圖書館中,學習成績非常不錯,也不能說你的大學是很成功的。書本知識、人際關係以及其它的實際操作能力,都是大學的必修課。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鍛鍊自己,提升自己,同樣非常重要。從大一上學期開始,我就加入了校報的學生記者團,開始了自己的“記者”生涯。由於在校報工作出色,多次被校黨委宣傳部評為優秀學生記者,並被推薦到《中國教育報》實習。在實習期裡,我發表了10餘篇深度報導。這些都成為了我求職時的重要砝碼。

另外,我想提醒師弟師妹們的是,在選擇實習方向和單位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己未來職業的發展方向。進入大學後,大家得儘快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想想自己能幹什麼、以後準備幹什麼、幹這個工作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待目標明確以後,就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貯備和技能,向目標靠近。就拿我來說吧,我是學中文的,報社、雜誌社等就是以後就業的首選。所以,在實習時,我就找到這些與自己專業和未來職業相關的單位,這樣,實習的成果更能被求職的單位所認同。與此同時,我意識到英語、計算機以及心理學的重要性,在別人沉迷於遊戲、忙於戀愛約會的時候,我積極準備,通過了四六級考試和計算機等級考試,並利用雙休日和暑假取得了心理學的學位,成為雙學位擁有者。雖然有時很累,但看到自己取得的一項項成績時,感到很值得。

(這是我幾年前寫的一篇文章 ,在今天看來還有借鑑意義,希望給即將步入職場的師弟師妹們一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