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進入改革算帳的終局

中國經濟進入改革算賬的終局

2017年7月《戰狼2》開篇劇情,強拆隊小鬼們開著大挖機開始對一棟民房實施強硬政策,囂張跋扈,絲毫不顧忌用身軀擋在前面的百姓。

生死攸關之際,主角冷鋒出手了,強拆隊小鬼們被一頓狂揍。

警察隨後來了。大喇叭裡喊著:都不許動!

強拆隊小鬼們的頭兒這會兒正吃虧著呢。見陣馬上機靈起來,一邊惡人先告狀,一邊狐狸尾巴又翹了起來:“哼!小子你不是挺能打嗎?你要是不在了,看我怎麼弄死他們。”話語間,擺一副漏出大金牙的冷笑,醜陋的食指,朝著冷鋒身後的百姓狠狠的點著。

空氣凝重,雖是夏日,身後戰友的一家老小卻被嚇得瑟瑟發抖。冷鋒很生氣,接下來幾秒他做了抉擇,先脫下了自己神聖的軍裝束縛,後飛身一腳制裁了那廝。

事件之後,冷鋒開掛成英雄……

視線拉回,當我們迴歸眼前正在發生的現實劇情,對於那些擋道者,國運之刀也從不留情,改革算總賬十年不晚。進入2018年,我們看到:股市洗牌、城市洗牌、國企洗牌、民企洗牌、娛樂圈洗牌、自媒體輿論圈被老大敲打、青年幹部提拔上升到國家戰略……新舊動能翻手轉換間,一場必然要死一批的進步成本支付正在咬牙實施。

消滅,為了剩下的美好生活。

1

2017年12月21日,又是一個趕到閉市後夜裡偷偷發布公告的企業。

公告顯示:一家很有名的賣奶粉的企業——貝因美,準備賣掉它在杭州、重慶、成都、武漢、廣州、深圳、北京等地囤的22套總計3398.47平方米的房產,預計盈利超3000萬。

為什麼要這樣幹?

原來是賣奶粉的主營業務虧得快要退市了。年底命運關鍵時刻,盤一下手裡的牌,主營業務利潤虧損的無底洞是越來越深;其它投的理財也都是勉強保本;最後思來想去也只有2009年以企業的名義低價囤的幾十套房子是盈利的了。“賣房保殼”成了唯一的選擇。

中國經濟進入改革算賬的終局

▲貝因美深夜公告

除此之外,ST寧通、ST瓦軸、ST人樂等等超過100家企業,在2017年底都上演了“賣房保殼”的戲碼,“一套深圳房超過眾多上市公司的年利潤”,成了去年最大的笑話。

現在2018年,一切都結束了嗎?

不。

在2017年轟轟烈烈的“賣房保殼”的戲碼熱演過後,截止2018年6月30日,3000多家上市企業囤房(投資性房產)規模超過驚人的10000億!

猛然回首,炒房大軍中,原來還有一支上市公司隊伍。

我們看到一邊是6月24日央行緊急給小微企業定向降準;一邊是上市公司任由上萬億的生產資金鎖定在一堆磚頭水泥塊兒上。這種勁頭若是一直持續下去,我們經濟的晴雨表3000多家上市企業最後的主營業務豈不都變成一種——房地產。

囤房是上市企業的剛需嗎?

諷刺十足。

為扭轉這個窘境,於是我們看到2018年6月30日,杭州、北京、西安、長沙先後發佈了限制企業購房的規定。其實,就是要打爆那一批靠著不務正業賴在股市的那一批。否則,本次轉型幾年來付出的成本就白費了。

說了這麼多年的降槓桿,最終的解決辦法是什麼?

下狠心弱化房地產抵押信用債務創造的過度依賴,加強證券化直接融資的比例。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對垃圾堆滿倉的股市進行徹徹底底的清理門戶。不是有些企業不務正業靠“房子”保殼嘛。那就不把這部分收益作為退不退市的依據。我們發現,一邊對企業限買徵高稅;一邊是股市暴跌堅決不救,未來必然會有一批不務正業的倒一批(也會有誤傷);和銀行券商對賭質押股權的也會癱一批。

今年的結構性行情:死或者生。

村口愛看段子的大爺說:今年股市普遍預期的“七翻身”是個震盪床。

2

聊完股市洗牌,咱們說一下正在退潮的三四線結構性行情。

2017年年度業績發佈會上,楊老闆說:“他要去做農民。”當時吃瓜群眾們都還以為,這是一種慣常的“成功人士呲牛逼”。結果,楊老闆真去了。

2018年高喊著:“衝進所有縣鎮市場”的口號,十幾萬碧桂園人,吃的確實肥的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為了避嫌,楊老闆總說自己是個農民,未來確實希望幹農活。

行情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近三年內,國開行PSL棚改專項貸款便利從3831億擴大到了如今的31247億。為什麼,楊老闆2017年叫著喊著要下鄉”?還不是因為,2017/2018年這筆款項放出佔了大頭。

但這波結構性行情的初衷是要趕熱錢去去廣大四五六線城市的庫存。

不免有不聽話的,刀口套利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廣大三四線城市市場很有可能就是又一輪“消滅行動”的戰場。

中國經濟進入改革算賬的終局

三四線很廣大,適合“挖坑”。

所以,楊老闆一直跑的很快,其實就是在應對退潮有可能的突然降臨。資本是最雞賊的,起風的時候,他們跑的是最快的。冷血沒有感情。

近幾日,驅車調研三四線樓市情況:站在山頭俯瞰,一片片水泥森林,熱火朝天,三年前愁賣,急的抓耳撓腮時刻似乎是一場夢。置業顧問說著一口流利的偃師縣普通話:“上月剛開盤,早都沒房子了。下一批現在排號到時候也不一定能買到。”

資本在燃燒。

當夜,空曠的街道,路燈一半亮一半不亮。縣城的天際線黑乎乎,近幾年確實長高不少。7月,剛從麥地裡割麥回來的徐大爺已被告知:“現在年輕人結婚都時興在縣裡面買房子了。最近縣裡房子漲的厲害,趕快給你家老二買一套吧,晚買不如早買。”

大爺望著自家宅基地上剛建的二層小洋樓不住嘆息:“俺建的這房子現在咋就不算房子了?”

中國經濟進入改革算賬的終局

大爺有什麼錯?窮其一生在外面打工,掙得錢全都投在了宅基地上的房子上,到頭來,老二要在城裡結婚落戶又要買房子。確實幫不上孩子啥忙了,深深的皺紋裡,委屈萬分,更嚴重的是還在街坊鄰居面前落了個劣質父母的名聲。

無解。

一切都在加速度,加速度起高樓,似乎也預示著緊接著加速度樓塌了。去槓桿的這段泥濘路,我們看到上市公司兜裡沒錢,眼睜睜看著質押爆倉;我們看到全國房企TOP30以外的房企融資渠道已經被銀行關停;我們也看到個人小老闆中的老賴已經在地鐵上“遊街示眾”等等。但其實去槓桿的深水區還有一個重要角色還沒有被推向前臺,那就是高槓杆的地方政府。

檢驗魄力的時刻。

民企本身就是市場化運營,打破剛兌本身就是家常便飯,那老大們說的打破剛兌到底是給誰說的?很明顯,打破政府剛兌,出清才有希望。

3

前文我們聊到企業出清和更進一步的打破政府剛兌,接下來咱們一起從更為宏觀的視角透視一下本輪出清的核心思路。

本輪出清運動始於2015年初,宣稱我們要走“創新高質量發展道路”。於是從2015-2018年這3年多,我們其實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為“高質量發展”開路,要開路,就要有犧牲,所以鋼鐵、煤炭、水泥、化工、褲子、塑料盆這幾年確實有一大批企業產能被出清了。

有人會問,2016年為什麼會有一波房地產行情呢?那是因為內部的“開路”和外部的需求塌陷疊加了,基建、外貿、消費集體趴窩,房地產這頭老黃牛迫不得已又被拉出來耕了一年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說:“從總體設計角度,出清運動是要分三步走的。總結三個字,破—立—降。”破說的就是近三年來的無效產能清除,也叫“出清”,解決的現實困局就是很多產能不能創造增量財富,只會白白佔用資源;立說的就是扶植優勝略汰過的產能和創新產能,降和立配合,降低綜合成本,使供給、需求之間重新形成更為高效的經濟循環。

改頭換面,沒有經歷過煉獄,配不上未來的光明。

2018年下半年必然是一個多事之秋,人民幣離岸匯率從6月15日開始到7月30日,狂跌數千點,破7前的最後一道屏障6.85已經破位。

現在實際上已經是貿易戰、匯率戰雙面開打了,外面流氓一定會有反應,國運難測,老美經濟見頂之前,必然刀刀見血。

中國經濟進入改革算賬的終局

▲截至7月31日人民幣匯率走勢圖(來源:Investing.com)

沒有經歷過房地產大調整的人,始終認為這一堆磚頭將是萬世萬代的財富進階媒介,也始終認為綁定著系統性風險炸彈的行業怎麼可能不繼續高歌猛進?如果這個邏輯依然可以吃遍天下,那為什麼我們本次要花費這麼大的代價大喊“房住不炒”呢?有些事情不得不變。

現在為什麼這麼難?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三四線去庫存已經收尾了,但垃圾股落潮的熱錢會不會轉向反噬現在被壓著的一二線?這是目前的又一個巨大的難題。兩條路,要麼熱錢拉長週期凍死在三四線;要麼任由熱錢全面反噬一二線。顯然官方選擇的是前者,多害之中取其輕,慢流動性的三四線將是鎖住流動性的最後池子,去庫存已經結束,7月的國開行緊急收貸、三四線限購,預期都在加速度。為什麼我們下半年還有定向降準的底氣,就是因為驅趕熱錢下鄉三四線的行動也是一輪消滅熱錢的行動。消滅為重生。

接下來,算賬時刻到來了。

當我們會發現基礎貨幣超170萬億的規模下,還是到處都缺錢。為什麼?債務週期輪迴,整個社會到了勒緊褲腰帶還債的時代了。債務擴張的臨界點到來,去槓桿,縮小債務成為整個社會的必須要做的事情,一句話,誰領先一步,手握現金流,就有更大的勝算成為剩下的那一批。

中國經濟進入改革算賬的終局

存亡左右,不可不察。

有個段子曾經提到過:講一個非洲裔學生到國外留學,每每聚會聊起自己家庭的優越,黑黑的臉龐也藏不住他的自豪:“我們家囤了一萬斤大米。”同學們都笑了。一箇中國的富二代直接開懟:“都什麼時代了,誰還家裡囤那麼多大米啊,我們家在北京囤的是二十多套房子。”其它後工業化發達國家經歷過週期之刀的同學們聽完也笑了:“囤那麼多磚頭塊兒幹什麼?對社會的貢獻才是一個人的價值啊。”中國富二代非常非常不屑:“哼!我們那裡有錢人都囤房子的。”最後,大家形成了一條十分明顯的鄙視鏈。

一個國家還處在囤糧囤房的階段時,實際上還沒有脫離衣食住行困難狀態,不可否認,房殤這個事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一個偉大的國家的年輕人的夢想,絕不僅僅是一堆磚頭塊兒。

任正非7月4日說:“贏者通吃越來越成為行業的鐵律,曾經活下去是我們的最低綱領,現在能活下去已成成了最高的綱領。”此話在外面流氓亂打滾的年代,與君共勉。

歷史向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特色經濟的初級階段,每一段坎坷的前進路上,有消滅與重生的地方,才是真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