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人力资源的核心 在于人的判断

孙立平:人力资源的核心 在于人的判断

1995 年的一天,公平路码头边,身穿一件长款日式风衣、手拿一份日本报纸的孙立平出现在那里。他身材魁梧,再加上这副打扮,像极了谍战剧里的特务接头场景。孙立平每次说起这件事儿,都能令他和在场的人捧腹大笑。

那时,孙立平刚刚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在人力资源行业创业。上面说的就是孙立平跟第一个客户见面的场景,当时通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像咖啡馆这样的公共空间更是没有,只能提早很久约在大街上见面。所以才出现了这样啼笑皆非的一幕。

孙立平是上海甚至中国第一批“猎头”,如今被业界一致公认是,中国最早开展猎头服务的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和日语人才界最权威的猎头。他最早创办的公司—创价人力资源顾问(上海)有限公司,在2000 年,拿到了政府的行业经营许可证。作为试验田里的小白鼠,或者说行业的先行者更合适,随着中国的人力资源行业一起发展起来。而在那之前,无论市场还是政府对这个领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他从业20 多年,身上的头衔越来越多,像创价人力资源顾问(上海)有限公司和天仕创人才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于2016 年创立,以下简称“天仕创”)的创始人、英创品牌创始人原英创中国总裁兼董事长、上海市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的发起人等等。众多美誉之下,他始终不忘初心,帮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人才、帮优秀的人才匹配到最合适的平台,永远是他的信念和使命。

作为一个骨灰级HR, 他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创业经历?又有着怎样的财富观?本刊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孙立平先生。

客居日本赚到人生 第一桶金

当日,记者到达天仕创的会议室时,孙立平已经提早等在了那里,一身素色西装,普通的彩色格子衬衫,脖子上挂着工作牌,如果不是透露着几分沉稳和儒雅,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面前的他,是一个行业大咖,管理过多家公司。显而易见,他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普通的员工,谦虚做事,并没有把职级和资历看的太重。

说起孙立平的人生,绕不开他在日本的几年。他是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出身,在国内工作了六年,又去日本读了MBA。1993 年MBA 读完时,夏普公司和另一家证券公司同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思量再三,他放弃了当时盛极一时的夏普,加入了证券公司。因为对方有在上海开事务所的规划,而他可以作为“定向培养”回上海的高级人才。不想三个多月后,计划有变,他成为一名普通的销售员。此时正赶上当时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这恐怕是他人生中最“困难”的时期了。

但他没有抱怨现实,快速重整精神后,开始踏实的工作,一年不到,成为公司的“业绩王”之一,月排名里,有三次都是第一名。在销售行业,业绩等同于报酬,他清清楚楚的记得,1993 年12 月,他一个月领到的薪水,相当于现在一个日本大学毕业生一年的薪水。不久,又带起了团队。

不过,钱没有好赚的。高薪的背后,是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他回忆,那段时间他拼命的工作,基本上每天都是“今天上班、明天下班”。公司也是一种“鞭打快牛”的文化,你走的越快,拿的越多,这时又必须要更上一层楼,上不去就要掉下来,掉下来的滋味可不好受。如此,不光身体累,还天天生活在掉下来的恐惧中。长此以往便萌生了退意。

入行是偶然 越做感觉 越美妙

刚好此时,孙立平认识了一个做人力资源的客户,对方非常欣赏孙立平的工作能力,邀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孙立平连收入都没问,直接就去了。接着,被公司派到上海。说起来,他是懵懂入行。“入行是个偶然,但做起来却发现越来越有意思。我现在觉得比HR 更好的工作没有了。”

孙立平说着话,双眼都在绽放光彩。他认为,这不只是一份工作,用上海的老话讲叫“积德”。为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可以改变企业的发展轨迹和高度;而为优秀的候选人找到合适的发展平台,也是可以改变人一生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太有意义了。

“我很幸运,在日本的几年,遇到不少好人,他们都帮过我。”说起这些,孙立平的语速慢了下来,一改前一个话题的激情洋溢,声音温柔起来。日资企业在中国能正常运转不容易,他的公司正是为中国的日资企业和希望找日本人才的名企服务的。

孙立平:人力资源的核心 在于人的判断

天仕创人才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开业典礼(左:山田先生 右:孙立平)

这么多年,他的公司也帮助了很多企业。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他和一家日本物流公司的渊源。1997 年,这家公司刚开始创业,只有两三个人,是孙立平为这家公司搜罗人才,搭起了最初的人事架构。如今,这家公司已经做到了日本行业老大的位置,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老板山田先生(化名)现在是和歌山县(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首富。当下公司的高层,都是20 年前的那些人,一直没变过。

山田先生常常感激的说,没有孙先生,就没有现在的他。得知孙立平爱好海钓,山田先生屡次相邀,约了十几年了,直到最近,孙立平才终于成行。一个坐拥数千亿资产的公司老总,抛开工作,陪了孙立平整整十天,让他十分感动。这件事让他更加肯定自己坚持做了对的事情。

坚持“笨”方法 做真正的 猎头

人力资源行业是最近几年在中国大热的,市场上的猎头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如此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同时,行业竞争也是很激烈。天仕创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稳坐江山的?孙立平分析了三点:

1

首先,人力资源行业是和人打交道的,人脉的积累和看人的眼光,没有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是做不到的。而天仕创团队里的人员大多有着十几年的行业经验,这在行业里不多见。

2

再者,天仕创坚持用传统的方式做真正的猎头,不同于生产线式的猎头,通过打电话成交,他们通过多次的、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不断改变策略。看起来是费时费力,其实是慢工出细活,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更优质的。人和人的接触,可以收获工作说明书(JD)和简历上看不出的东西。

3

这也和最后一点—天仕创对客户群的定位有关。它只为年薪50 万元以上的企业高层人才服务。这样的客户,小众、稀缺、回报高,但难度更高、周期也更长。天仕创坚持这个大方向一直没变过,也是绝大多数企业做不到的。

孙立平认为,公司的成长靠的是工作成绩和口碑,比如,公司有一个略显“苛刻”的条款:帮客户服务前要收定金,做成了在佣金里抵扣,做不成是不退的。即便如此,还是挡不住源源不断的客流。

科技无法替代 人的判断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对其他行业的影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面对科技浪潮的洗礼,这家“传统”企业是否感觉到了冲击?

孙立平说,他在行业里待的时间够长,这一点其实是最有发言权的。这些年,科技对工作方式的改变是明显的:从最开始的家用电话都没有,到电话的普及,到现在手机、邮件等多种通讯方式,沟通越来越便捷;以前登记一摞一摞的纸质文件,现在有了电子表格,这些都让工作变得越来越便捷和高效。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科技,比如说人工智能,也许以后会替代一些中低端市场的人力资源工作。但是对于天仕创所服务的客户群,这一部分工作,是不会被替代的。

科技越进步,行业会越细分。猎头(多指高端层面上的人力资源工作)行业的核心永远是“人的判断”。

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高层一般都很忙,没有太多时间到处去找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高层换工作极其注重保密,防御心理都比较强,只会和少数有信赖关系的人建立联系。为需求层次多样的企业高层服务,是科技工具很难取代的。

爱憎分明 坚持自己的 小原则

在猎头这个行业里,信息资源很重要。信息的掌握、判断,思路的形成比别人快一步,才能在工作中抢占先机,这很关键。因此,孙立平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他说保持“与时俱进”的思维也是工作的需要。

有时,孙立平会感觉自己的一部分性格,不太合适做这份工作。他有点爱憎分明,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特别坚持自己的原则。因此,他非常坚持自己做的事情。每次将候选人和某一企业职位匹配成功,周期平均要六到九个月,有时甚至要一年。

虽说他也想尽快把订单做成,但是结果的完美,似乎对他来说,比收一笔高额佣金更重要。所以,有时他也会给自己的进度设置障碍。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企业看中了某一个候选人,或者候选人想要加入某一个企业了,如果他觉得不是最合适,一定要忍不住“劝阻”一下。

“我了解企业,了解候选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候选人,候选人最擅长的技能能不能服务好企业,这些我看得多了,总有自己的眼光。为避免将来发生问题,这些提醒我是有义务做的。”孙立平说。这一点,有些同事不是很理解,还有人笑他傻,有钱都不赚。

前些年的他,工作起来常常废寝忘食,加上频繁的应酬,身体也产生过不少问题。近几年,他开始注重起自己的健康管理。烟和酒狠狠心戒掉了,以后打算多运动运动。海钓这个最大的爱好,也打算重新拾起来。在日本的那几年,孙立平每两周差不多要去一次,他喜欢那种在与汪洋大海的博弈中,与自然、与生命互动的过程,这让他觉得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对他来说,也是释放压力和征服自我的一种方式。

更在意看不见的 财富

多年的事业打拼,为孙立平积累了可观的个人财富。不过对他来说,家人和自己的健康才是目前最看重的,对于物质上的财富看的淡了。

孙立平:人力资源的核心 在于人的判断

孙立平在贵州希望小学

他经历过国家物资困乏年代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喜欢铺张浪费。相反,在他的财富规划中,每年都会有固定的一部分,送去贵州的希望小学,给那里的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发奖学金。15 年前,他看到当地较差的生活、教育条件,总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给那里的孩子一个起码受教育的机会。这件事情从他并不算特别富有的时候,一直坚持到现在。

由于工作关系,孙立平常常需要到日本出差,接触到那里的一些产业工人,他发现,那些人往往心安理得的做自己的“螺丝钉”,即便自己的工作岗位很普通,但他们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而自豪。这种匠心精神,在他眼里就是一种难得的财富。由于产业导向变化,这样的工人正变得越来越少,孙立平觉得这种财富的流失特别可惜,若能将其合理利用,才是真正的财富。

认准了南京银行 不轻易改变

说起南京银行,孙立平不停地称好。在接触到南京银行之前,孙立平的对公对私银行业务都是在另一大型银行办理的。几年前,孙立平的公司遇到一笔棘手的贷款业务,咨询数家银行都不能解决,后面朋友介绍了南京银行上海普陀支行给他,顺利解决了他的问题。孙立平是一个认准一个人或一件事,便不会轻易改变的人,那次南京银行让他印象大好,从此,他的银行业务,就全部转到了南京银行,还介绍了很多朋友的公司也过去。

孙立平说,他的很多人生第一次都发生在南京银行上海普陀支行。比如,认认真真的考虑多样化资产配置。最近他了解了很多理财产品,很感兴趣,并希望有时间能常常去银行听听分享。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地区的高端客户,南京银行于2017 年9 月26 日,成立了上海分行私人银行中心,这是南京银行首家分行私人银行中心,足见其对上海市场的重视。中心成立的同时,南京银行发布了其私人银行全新的品牌形象,包含积极向上、私密服务、尊贵享受、稳健投资和温馨家庭五层含义,既表达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又表达了私人银行稳健的资产管理风格。

自南京银行发布全新的私人银行品牌以来,携手法国巴黎银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注度高、专业化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截至去年下半年,南京银行私人银行管理客户超20000户,管理客户资产近1000 亿元。不仅实现了客户与资产规模翻番,并逐步形成南京银行私人银行特色品牌。上海分行私人银行中心的成立,也是南京银行在私人银行板块专业化运营和专注服务的重要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