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空鋪越來越多,以前轉讓費五萬八萬的商鋪現在不要錢都沒人接手,難道生意那麼難做嗎?

龍瑞美業


空鋪越來越多有太多的原因,大家的錢都套在房子上,消費就萎縮了,還有蓋的門面多了,近二十年的房地產熱使的只要有條件就蓋房蓋門面。我們這裡以前很多小工廠,最近關停並轉了很多,老闆就把車間一間間租出去了。

還有兩個繞不過去的因素,1)互聯網的衝擊,互聯網平臺和電商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把小工廠,實體店都打的毫無招架之力,過去小廠小店還有點利潤,現在好了,拿著手機給你談價格,管他好不好反正網上有最低價,小廠小店除去開支還沒有賣菜掙的多,你說還幹個什麼勁啊?

2)經濟結構的變化使得人氣渙散,工廠關了人都走了,生意冷了一大半,老闆和外來人員的收入驟然下降,高消費改成低消費了。另一部分從地上消費改到網上消費,這多方便呀無需還價、順便看、手指一按貨送上門。開店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氣呀!沒有人來你再好的手藝也施展不開呀!

這樣的局面已經形成,大家就要轉變思想,多渠道尋找新的生存辦法,畢竟活著最重要!


黃蜂二師兄


哎,說多了都是淚啊……

我自己有經營一家電腦周邊設備的門店,現在將近入不敷出,關門大吉了快要,虧本轉讓都沒人接手啊!
你們看空蕩蕩的一天天的!

通過我這麼多年的分析,我總結了幾條,為什麼實體店生意不好做且不好轉讓的原因,希望和大家交換下意見:

1.受我國整個的實體實業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影響,投資環境不理想,做的人也就少了!

2.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階段,實體店必然首當其衝。隨著網購的成熟,快捷方便,各式物品應有盡有且價格相對更低,更多的人選擇網上購物,實體店受到冷落!


3,那就是經營成本的增加。隨著房地產經濟幾何式的增長,房租也在不斷的攀升,再加上受到環保的制約,好多供應商都停止了生產而導致商品價格的提升,還有僱工的工資,這麼多費用產生怎麼去跟網上競爭!


4.算一數給大家,拿我店為例,租金5萬,轉讓費3萬,貨品3萬,裝修3萬,共14萬,沒錯,現在你想開家店的投入最基本都得10幾萬,沒什麼人買東西,得幹幾年才能回本?誰還轉你的店,喝西北風吧!

不過,互聯網再怎麼風行,在服務,售後,品控,把關這幾方面也不可能替代實體的,我相信,只要與時俱進,多學習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實體優勢也會提升的。



如果覺得說的對的請伸出您的大拇指給個贊吧👍


禾大先生


前幾天還和朋友說呢,現在生意那麼難做,店鋪那麼難轉,她沒幾天就轉掉了,甚至還沒貼“店鋪轉讓”的字樣,只是在店裡順口說說,就有人上門來問了,她還捨不得轉,人家催著她轉,後來轉了35萬,她轉來才15萬,真的太厲害了,她告訴我,年房租7萬,隔成一大間和一小間,大間開便利超市,小間租給別人可以收4萬一年(剛空出),後面還有個很小的倉庫租給別人做房間600一個月,相當於她自己都才出了24000的房租。不可思議的是,她和那個要轉她店的人說,我店轉給你我做什麼,我就沒收入了,不能一天到晚的玩啊?要麼你把小間給我做,免收一年房租,我順便教教你們怎麼做生意,等你們忙的時候,再教我兒子老公幫你們搭把手,最後那個人竟然答應了,第二天錢結清籤協議了。真的太厲害了,我都傻眼了,我還開玩笑,我說那個人是中了你的迷魂藥了還是傻了。(最主要是她知道內幕消息,過兩年那裡可能要拆,所以轉出去了,不過她在開的時候生意是很好的)


羅氏丁的來歷


本人親身經歷了,去年的實體店倒閉大潮,因此有權利回答這個問題。

互聯網電商對實體行業的衝擊非常大

不要妄圖去抗衡這股浪潮,除非你有非常雄厚的實力,錢多者當然怎麼玩都不為過了

實體店租金過高,大多數人在養活房東

現在市面上的生意大多利潤較低,像餐飲店,飲品店,服裝店等,只有靠大量走貨,或者大量顧客惠顧才能掙到錢,因為價格透明,客單價沒辦法做很大個更改。一旦量做不上去,店鋪就會陷入惡性循環,那麼就趕緊關掉吧。然而大部分店主除去租金,人工,稅收,材料等費用之後,發現自己差不多不剩什麼了。

沒有獨特的理念不要去開店

現在的市場,處於經濟過剩的時代,所有你能想到的幾乎都有人在做,那麼你如果還沿襲別人的老路,在顧客口味變化很快,市場模仿能力超強的今天,只有死路一條。

現在的社會,大多數人都有創業當老闆的想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自謀出路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時代的炮灰也是非常多的。工作不能大富大貴,起碼還有面包吃,創業一旦失敗你可能連麵包都吃不上了,而這個幾率很大。

當然也不是不能創業了,創過業的人都知道,這東西有癮,一旦有好的機會還是要努力把握的,前提是不要做愣頭青,沒有充分的準備,調研就去下海游泳。\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af500024ce388ac5c77\

豫見五羊


我有斷時間在樓下小區轉悠,專門和樓下商鋪老闆聊天,我就以他們的境遇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個是飲食店,兩公婆想發財,於是在一個小區街道轉讓過來一個門面,做XX鴨,頂多堅持了兩個月,就搞不定房租了。

於是做了一個“聰明的決定”,白天兩個人出去打工,晚上開門做生意。

第二個是小菜店,跟這個店鋪相隔三間的門面,以前是一對四川夫妻租下來賣小菜的。

隨著同街人看到他們“發財”,於是也開一間一模一樣的店子,而且擴大的經營範圍,增加了賣肉賣魚各種調料等項目,一家人經營。

去年年底我見到老闆娘,她跟我說:兒子已經帶著老婆孩子回老家了,他們這個店還開一年就關,合同到期了。

以前有一對勤勞的湖北夫妻開的早餐店,老公每天早上送包子去其他店鋪與工廠機關,老婆在家裡賣粥、小籠包。


秦師團


朋友開了兩年的小飯店,當時接手的轉讓費是4.5萬,生意一直不溫不火,每個月能賺2000塊錢吧!也就是說賺的錢還不如上班掙得多,而且很辛苦。現在想盡快轉出去,報轉讓費2.5萬,幾個月了沒有人接手。生意真難做,我很佩服那些現在還想開實體店鋪的人的勇氣。可以這樣說你拿幾十萬上百萬去投資一個實體店鋪,賺錢的可能性只有1%,我們經常去的一家飯店幾年前中午你不提前預定肯定沒有位置,現在任何時候去除了我們我沒有看見過別人。



剛來這個城市的時候租房在市中心,每天早上六七點就開始擠一直到晚上十點左右還很擠,以後經常去市中心也是人挨人擠不動。自從開了車多少年不敢去市中心,沒地方停車啊!而且在那個地方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移動幾百米是常事,以前只要誰讓我開車去市中心我跟誰急。去年開始,今年又去了幾次市中心,我發現市中心的概念已經沒有了,市中心的人和車還不如平常的街道,大家基本上都不怎麼上街了,人們的生活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若干年後還有市中心的概念了嗎?前幾天我在頭條寫了一篇文章《大街的車變少了》很多網友不信,我在繼續觀察,街上的車確實變少了,但是節假日前和下雨天車變多了,說明大家腰包確實癟了,平時車放家裡不開,節假日來開開,下雨天開著方便一點,交警在路上都沒有以前那麼忙了。大家錢包癟了沒錢消費,網絡購物的衝擊,實體店還怎麼開?互聯網到處燒錢似的模式確實對整個社會的經濟是有影響的,任何東西都有成本,你低於成本價砸錢剝奪了其他人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讓那一個領域都無錢可賺,還有就是購房透支了大家太多的消費能力。


創業特種兵傳遞快遞物流信息分享創業心得!


創業特種兵


目前,我就面對著店鋪不要錢都沒人接的狀況,我以我的餐飲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於2017年3月租下市中心一商場135平商鋪用於開特色火鍋店,前期投資60萬,商場近40家餐飲店加一個美食城(美食城裡面有38個檔口賣各色小吃),房租每月2.5萬,人工水電2.5萬,每個月要賣到9萬才能夠繳納房租水電及人工各項費用。實際情況是怎樣呢:1.在我開店的一年裡面,我所在的城市開了3個大商場,人流迅速分散,每家商場人都不多,再分到每家商戶,人更少,高昂的人工及房租,沒有翻檯率的話,每家店都是賠錢的。所以,同類型商場的持續增多,人的分流是首要原因。2.成本過高,房租成本及人力成本,房租就不用多說了,現在一個廚師長工資在6000-10000,一個服務員工資2500,刷碗2200,像我們一個135平的小店的運營至少需要7個人,平時的持平都達不到,前期的投資如何回得來。3.各式餐飲的興起,各種優惠活動,店鋪越來越注重口味服務等等,造成消費者口味的多樣性,沒有誰家是必須要去吃的,所以除了海底撈,現在幾乎沒有店鋪門口會排長龍,但是餐飲店,一般滿臺都不夠保本的,像我家要翻一翻才能保住成本,你看到人家店裡坐得滿滿的,其實不一定掙錢。4.現在社會很重要的一點,人的經濟壓力太大,年輕人要還房貸車貸,中年人要還房貸養孩子,收入的增長趕不上房價物價的增長,現在的主流消費群體已經是那些沒有房貸沒結婚又沒有存款的月光族了。競爭大了,消費群體少了,如何開得下去呢。我的店鋪今年剛關掉了,硬撐了一年,損失90萬,我關店的時候,商場裡面有同時4家店鋪在轉讓,就如同題目中寫的,沒有轉讓費,可還是沒有人接手。生意就是如此的不好做。


無他000


這個本人有點小小的發言權,剛剛乾倒了一個生意,賠的一塌糊塗,呵,不說了,回答問題。

空鋪多,沒人接手,生意難做,是表象,是人們能看到的直觀現象,而這背後,有非常多的因素。

空鋪為什麼多,生意為什麼難做?

A、經營場所的轉變,上個世紀90年代,做生意的經營場所發生了變化,各種各樣的生意開始從街鋪進入了商場,進了shopping mall。這就大面積有造成街鋪降租,甚至空鋪。而商場在近二十幾年的開發建設過程裡,是越建越多,也越建越大,動不動就是上百萬平方米的SHOPPING MALL 。而商場越多,競爭也就越大,生意也是越來越走下坡路,商場裡換鋪率是越來起高,出現空鋪的商場也屢見不鮮。

B、經營模式的轉變,說起來就是消費模式,從實體轉向了網絡,從線下轉向了線上,而且在這個時間點上,各類消費方式都希望在線上爭個一席之地,正是一團混戰的時候,說實話,大佬們混戰,死的都是小魚小蝦,到時候難做的還是做小生意的。

C、整體經濟下滑,確實,經過改革開放的發展,國內經濟高歌猛進了很多年,但總要留出休養生息的時間來,再加上如今是信息時代,各類信息已經很透明,負面信息傳播時間短速度快,造成的影響也很大,個人覺得,經濟下滑並不有人們傳的那麼恐怖,只是此類信息被信息社會給放大了。

D、創業數量比例增加,近十幾年,隨著對經濟發展的過份追求,加上成功人士信息的各種吹捧,大批的年輕人加入到了創業的隊列當中去了,有不完全的數據統計稱,失敗比例高達90%,成功的僅有10%。可想而知,失敗的比例也就是關鋪關公司的比例,當然隨著創業潮的退去,可能空出來的餘鋪和辦公室會更多。


我不下地獄_誰愛下誰下


商業的消費習慣、商業空間、消費環境、商業工具都發生的全新的變化:這些全新的變化致使傳統的商鋪生意難做是正常。


傳統的商鋪難做核心有5大原因,具體簡單的分享如下:


1、商鋪租金成本高:這個是無法迴避的,所以租金高是讓實體生意難做的一個核心,千萬別盲目怪互聯網;

2、傳統商鋪的大量的“同質化經營銷-坐店的等客經營-產品供應鏈缺少優勢”:這一系統的運營問題,是致使實體商鋪難上加難的第二個主兇。


3、經營者的“不自強”:面對時代的全新變化,卻仍舊“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還打擊-否定-謾罵攻擊這種全新的改變,這種思維不淘汰才怪。


4、互聯網全新商業-工具-成交方式-消費方式等,對實體的衝擊:這是個事實,我們必須要面對。


5、個體單打仍在試圖與“大的航母”對抗:現在商鋪還是“夫妻店”個體經濟已被淘汰,若無法被大平臺賦能,仍是堅持個體單打,必定會越付出越失敗,投的越多,賠的越多。


當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實體難做時,當絕大多數的人都說“不行”時,聰明的人卻在思考:這才可能是一次新機會:


實體商鋪的數量一定會越來越少,但一定要越來越好:優秀的實體經營者是互聯網新零售的核心,線下永遠是支撐,但絕大多數“沒有能力做到”,實體店不是被淘汰,而是正在升級:比如線下實體+線上大供應鏈商城平臺,早就在某些創業群體中引爆了……


每一次的財富鉅變往往都是伴隨某個領域的落沒,實體也是這樣,我認為實體的潛力巨大,機會來了,但很多人認為:這就是扯蛋,實體賠錢,是大坑。這就是思維觀念、眼光和所處的格局不同。



總結:

實體店一定會越來越好,只不過“少一樣東西”,現在大家都在急著加這樣東西。實體店會越來越少,但一定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牛……


未來一定是富人和精英沒事逛實體店,而底層的卻完全依賴網購:實體店一定是未來精英的必需服務體。



我已累計為網友回答近二千條原創,希望我的回答能給網友有所幫助,若有其它問題,可以留言回覆,我儘量給大家解答!希望隨手點贊-轉發支持我!



今日頭條孫洪鶴:互聯網創投、創業導師、品牌營銷專家,《創業五部寶典》主編、知名自媒體原創作者,每日更多原創請關注,若認同請幫忙點贊-轉發一下。


孫洪鶴


本人2015年租了一間鋪,在縣城上,轉讓費三萬八租金5千,押金8千,是家飯店,裡面有桌子椅子碗筷之類的,都得舊了,當時心急就頂來做,做牛雜火鍋,剛開始生意還不錯,過一頭半個月就不行了,後來想了各種辦法,都是沒生意,開張到結業四個月時間,虧了十幾萬。


旺鋪轉讓的紙,貼在門口一個多月也沒轉掉,很多人來問都說租金太貴了轉讓費貴,後來我說不用轉讓費,直接租出去,把押金要回來。過了差不多兩個月都沒租出去,實在吃不消,就自己撒了,轉讓費押金一毛也沒收回。

偶爾路過看到店主寫的旺鋪招租,一年多也沒人租,可見生意有多難做,做一個死一個,我再也不想開店了,安安心心打工每個月領個固定工資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