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城市羣發展格局?

劉賢齊


未來中國的城市群發展格局,將形成三個梯隊,分析如下:

第一梯隊

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

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經濟最發達,產值最高的城市群,以香港、深圳、廣州為該區域的三駕馬車,以全國0.5%的面積和全國5%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0%的GDP,一個城市群三個世界級城市,這才全球都是罕見的。

長三角: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群,以上海為龍頭,以南京和杭州為兩翼,以寧波、無錫、蘇州、合肥等城市為經濟副中心,長三角的經濟總量加在一起,可以與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相媲美!

京津冀:經濟實力遜色於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但是行政影響力和總部經濟實力領跑全國,如果把長三角比喻成產業的集中地,粵港澳比喻成科技的集中營,那麼京津冀就是資金的發源地!

第二梯隊

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

長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漢為龍頭,長沙和南昌為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部支點,形成“中三角”,面積和包含城市領先全國,目前該片區域還在發展期,沒有連成正片,但是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

成渝城市群:以兩個超級都市成都和重慶為核心,主要涉及四川和重慶,人口大約在一億左右。經濟走廊已經形成,是目前西部地區最有實力的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核心,覆蓋河南、湖北北部、河北南部地區,人口有1.6億左右,未來發展前景巨大,區位優勢明顯。

第三梯隊

關中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滇中城市群、海西城市群、淮海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等,都是我國的區域城市群,其中也不乏非常有經濟實力的城市群,比如山東半島城市群、海西城市群,但是所包含面積都屬於一個省份,所以,發展格局在第三梯隊。

總結

未來最看好的還是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群還有漫長的發展過程,才能與國際大型城市群接軌。


深圳觀察


看之前先點一下右上角的紅色關注吧,謝謝~


問題問的其實過度寬泛,但是可以概述一下大致的情況和地位,以此來回應題主的要求。最新版本的全國城鎮群規劃,基本把全國每個地方省會或者經濟核心區都畫了一個圈,大大小小接近三十個城市群或者說叫都市圈,這裡邊甚至包括像天山北坡,呼包銀地區等大家不太熟悉的地塊,實際上,媒體聊的更多的,則是我們口中熟悉的“三個特大,八項重點”,下面概述之。

三個特大-代表國家實力的三大地區

我國的現在的三大主力城市群,基本源自於改革開放以後的幾輪經濟運動,但是如今又有了新的變化。

珠江三角洲地區不用說了,從深圳蛇口工業區的開發開始,以三來一補的結構起家,形成了密集的製造業模式。比較有代表性的,比如深圳南山的高新區,還有東莞的松山湖。到08年,國家開始密集制定區域規劃,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橫空出世,優質生活圈的建立以及模仿東京、巴黎都市圈的城際軌道系統出爐,使得珠三角地區開始了有計劃性的一體化進程。

到去年,珠三角九市達到8900億美元GDP規模,人均也突破了11萬元人民幣。目前,港珠澳大橋開通在即,廣深港高鐵即將運行,粵港澳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目標開始對標舊金山,東京等世界級灣區。美中不足的是,珠三角雖然誕生了騰訊,華為等民族的世界級企業,但是傳統制造業所帶來的混亂,還有環境汙染,代表性的三水人才市場,令人詬病。而廣東其他地區,也未能雨露均霑,發展水平幾乎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長江三角洲相比而言,規模大更大,實力也更為雄厚。和廣東早期的試驗性不同,長三角地區的國家意志更為濃厚。浦東開發便是典型,蘇南的鄉鎮企業,工業園區和百強縣,浙江的民營企業和互聯網經濟,都有著各自迥異的發展路徑。作為長江的入海口,長三角地區被寄希望和紐約為首的美國東海岸進行競爭,並且反覆研究比對。

和珠三角不同的是,長三角地區城鎮密度更稀薄,雖然城市密集,卻沒有城鎮相連帶來的豐富感。而且由於分屬於兩省一市,在跨越行政區劃的合作上也進展不利,除了浙江新推出的杭州灣區概念和上海的自由貿易港區,暫無更新進展。

京津冀就不用說了,北京為首的金融,高新技術,總部經濟,加上06年濱海開發以來的天津製造業集群。兩者間雖然開通了城際高鐵等設施,卻缺乏經濟關聯,各自為戰,環北京地區尚無建樹,還在謀劃出路。從一體化的角度來看,冬奧會對張家口將帶來一定提升,新機場對廊坊的利好很突出,雄安新區是未來的看點,但是高度封閉和獨立,對於河北的聯動發展至今不明。考慮到京津的首位高度和發展水平,是為第三大城市群。

以上三者,構成了目前國家對外競爭的主體,也是過去40年發展下來的核心成果。除了粵港澳灣區和河北雄安外,暫無更新的發展計劃出現。

長江經濟帶和兩個新生明星

長江經濟帶,是最近幾年橫空出世的政策概念。不過早在多年前,經濟界和規劃學界就已經對國家T字型的發展做了建議,那個時候長江沿線還處於萌芽狀態,因此未能提上議事日程。

新晉的兩個明星,一個是長江中游城市群,一個是成渝城市群。所謂吳越出人才,巴蜀出鬼才,荊楚出天才。長江中游城市群,狹義的來說,是湖北武漢城市圈的升級版本,07年城市圈獲批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武漢也持續發力於東湖高新自主創新示範,到近期,推出了長江主軸和長江新城方案,渴望打造城市建設方面的對外名片。

廣義上說,就納入了湖南的環長株潭城市群和江西的環鄱陽湖城市群兩個夥伴。湖南發力於長株潭一體化由來已久,本質上還是在聚焦長沙,其他兩地只是在區號和城際軌道等項目上獲得幫助。湖南最為突出的,是工程製造和文化娛樂,也是大家最為熟悉的,長沙也實現了撤縣改區,落地磁懸浮和智軌列車等項目。江西提出的環鄱城市群,城鎮規模均不大,主要經濟重心都在省會南昌。比較有特色的產業包括光伏,銅業和大飛機制造,以及廬山,三清山和陶瓷文化等名片,該地區也擁有一些國家級的貧困縣,主要在濱湖幾個縣,應該說故事很多,現實還要加速補課。

和三大城市群不同,長江中游並沒有明確的核心,三地都是各省市內發展最好的地方。有國家中心定位的只有武漢一個,長沙的消費和繁華程度也日趨完善,按照一個城市群來標準的話,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深耕。

最後一個國家級城市群的名額,當然就是成渝城市群,行政區劃縱然分割,無法改變巴蜀文化的本質。比較發展程度而言,成渝兩市的綜合水平比長江中游還要高出許多,天府新區和兩江新區各自矗立,重慶從筆記本電腦開始實現了產業革命,成都的城市建設更加優雅一些,也更細膩和現代。從今年的數據來看,重慶將接近2萬億大關,排名全國第五,之後幾年國內TOP5的城市排位,也將乏於變動。

四川和重慶特有的城鄉面貌,以及山區,庫區等組合,儼然就是一箇中國的縮小版本。作為全國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使命也發自於此,是一個值得共同探索的題目。

八項重點和對未來的展望

如果國家只有上邊五大城市群,不服氣的人肯定要噴死。

去掉剛才新生的兩個國家級城市群,還有剩下六個地區將會作為重點地區來打造,包括中原城市群,關中天水,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北部灣和皖江地區等幾處,這幾個地方無疑也是國家目標比較突出的拿得出手的地方。

中原城市群,既有早期積蓄多年的鄭東新區作為龍頭,也有空港試驗區,學習美國孟菲斯模式,積累大量電子代工業,空中保稅直接發貨。中歐班列的開通,讓我們發現,一些保稅區直接提貨的酒,比北京的專櫃賣的還便宜,形成了奇特的價格窪地。中原地區本身也是糧食基地,不犧牲糧食安全又要搞建設,這對發展來說是一個新命題。

關中天水的核心是西安,西安在文化和旅遊上名氣很大,軍工業和高新區也頗有口碑,但是綜合實力不強,經濟不活躍,在西部競爭中一直有些失落。海峽西岸抓住了兩岸統一的命題,以平潭島為落點,開啟了改革試驗。等等這些,都有自己的特色,佔據地區核心,值得發力向前。


這些地方,將是未來國家城市群的發力點,也是目前國家經濟總量主要的佔據地區。限於篇幅,不能詳細的講述這些地方後續的發展和前景,希望有空再娓娓道來,以上。


阿光財經亮亮點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也同步進行。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城市,城市快速擴大,中國的城市群既自發又高屋建瓴地而形成。

今天中國已經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武漢城市圈、環深圳城市圈、成渝城市群等五大城市群,分別位於東、西、南、北、中,可謂佈局非常合理,腹地覆蓋非常完善。

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為中心,天津、唐山、保定、石家莊等城市是直接成員,廣義的北京城市群,還包括呼和浩特、太原甚至濟南、大連、瀋陽,組成環渤海城市群,是我國重要的城市群。

長三角城市群,也叫上海城市圈,以上海為中心,包括南京、杭州、無錫、蘇州、常州、南通、寧波等城市組成,是我國最大的工商業基地之一,更是中國對外交流的門戶。

中部城市群,也叫武漢城市圈,以武漢為中心,西安、鄭州、合肥、南昌、長沙等城市以眾星捧月之勢圍繞武漢,共同組成武漢都市圈。武漢城市圈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基地之一,更是國家最重要的產業腹地。

珠三角城市群,也叫環深圳城市圈,以甚至為中心,廣州、中山、澳門、珠海、香港、惠州、東莞等大中城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發祥地,也是我國對外交流的窗口之一。

西部城市群,也叫成渝城市群,以成都為中心,重慶、南充、綿陽、樂山、內江、自貢、德陽、遂寧遠至貴陽,是城市群成員,是中國第五大城市群。

中國五大城市圈的佈局,佈局非常合理,集中了中國大部分的人口和經濟生產力,這個局面將會長期延續。


武大東湖


實話實說,筆者不贊成中國現行的城市群發展格局。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一場歷史性變革,需要的是一場“乾坤大挪移”。

第一、城市格局不科學。中國現行的城市群格局不符合現代社會的“綠色發展”理念。我國現行的城市佈局,是歷史格局,具有很大的歷史侷限性,是農耕經濟時代的城市格局產物,之於現代化的城市發展,特別是生態綠色發展理念,還有中國耕地面積保護,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都不相適應,是違背自然生態科學客觀規律的,在現有城市格局下的城市群發展格局,是不科學的。

第二、城市產業很有限。城市群靠什麼樣的產業來支撐?今天的城市,或者說城市群,不是說建就建,想怎麼建就怎麼建的,建設城市群的直接理由,就是城市就是市場,是更大的市場,是規模型的大市場運營與操作,乃至於操盤。其實,今天更大的問題不是市場,而且產業和市民的經濟收入。城市正在與產業特別是實體企業剝離,城市要無汙染,城市要綠色發展,城市要發展高科技和服務業,那麼城市就無法容納更多的人口就業,城市居民的經濟收入收益,就成為了一大問題,那麼多的“城市群”,說白了都是重複性建設,必將是一場惡性競爭,結果不難想象。

第三、城市群缺乏文化靈魂。現在我們的城市攀比,是看那個城市更大,樓更高,乃至於人口更多,都是些表象的競爭和膚淺的做派與運營,一個沒有文化的城市,一個沒有文化的城市群,說白了就是沒有靈魂。一座座沒有靈魂的城市與城市群,其後果是不是十分的可怕。

這就是筆者對於中國城市與城市群發展的態度。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中國要布大局高起點建造:三大灣區、一特區、四特殊貿易港、四都!(一灣區粵港澳、長三角灣區、渤海灣區一比東京、紐約、舊金山灣區)一特區雄安(行政管理中心)(四特別貿易港、一海南島自貿港、二西雙版納自貿港、三新彊甘肅自貿港在二地交界各一地區!四黑龍江自貿港劃岀某地區一來參照比新加坡、日本大坂、迪拜之城、美國拉斯維加斯、吃喝玩樂娛樂休閒之城)(四都:一成都休閒之都、二西安文化之都、三夏門時尚之都、四青島影城之都)遲實驗不如早實驗!中國地域遼闊、人力資源豐富、參照國際大都市的經驗、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人才、資金!也積極拉動內需、促進消費!


悟覺起來


。說來說去 還是,廣東 江蘇 山東 京津翼,看大數據 各省經濟一目瞭然。



.數據1


。數據2。

。數據3,看完數據 綜合 還是江蘇 山東 廣東 京津翼最強,山東省最低調。


蘇魯閩浙1111


自雄安新區設立以來,多“群”崛起 中國城市版圖未來將是這樣的:未來10年,中國將發展打造20個大城市群,可以說,他們的發展將會主宰中國的未來。


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是國家“十一五”規劃中一個重要的區域規劃。規劃按照“2+8”的模式制訂,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8個次中心城市

長江中游城市群(位於長江經濟帶)

2015年4月,長江中下游城市群規劃獲國家批覆,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


長三角城市群(位於長江經濟帶)

2010年,國務院批准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21.07萬平方公里。根據規劃,長三角以上海為核心,區域內25個城市被分為核心區和輻射區。


成渝城市群(位於長江經濟帶)

以2011年獲批的“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為依託的成渝城市群,橫跨四川省和重慶市,以成都、重慶兩城市為核心,包括四川省內11城市以及重慶整個地區。


珠三角城市群

1994年“珠三角”概念首次提出,2008年12月正式發佈《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珠三角城市群以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和肇慶市為主體,輻射泛珠江三角洲區域,並與港澳緊密合作。

長株潭城市群

國務院批覆同意《環長株潭城市群發展規劃》是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後國家批覆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對於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區域與城市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此前表示,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需要打造20個城市群。

具體是5個國家級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9個區域性城市群(哈長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關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以及6個地區性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晉中城市群、寧夏沿黃城市群、蘭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


蒲仙傳韻


其實,國家一直在循序漸進的轉型經濟發展模式,即由外向型經濟逐步過度到內需型經濟,以增強宏觀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實現共同富裕。從若干年前,振興東北的口號開始,種種原因吧,東北最終沉淪。

而後,以西部大開發為口號、以重慶直轄為標誌,成渝城市群的發展開始讓人側目。也許,成都的發展模式需要商榷,但成渝的發展結果還是讓人滿意的。(成都犧牲環境,空氣汙染嚴重,資源高度聚集,形成一城獨大,有違共同富裕宗旨)

當目光聚焦中部崛起,以武漢為核心的長江中下游城市群開始啟動並飛速發展。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等二線城市以及宜昌、襄陽,株洲,衡陽,洛陽,南陽,蕪湖,蚌埠,九江,贛州等三線城市相對均衡發展,未來成長可期。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外向型經濟向內向型經濟轉型是必然的過程。

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橫空出世,是突圍外向型經濟瓶頸的國家戰略,改革前三十年看沿海,後三十年看內陸。

西部看重慶,中部看武漢!


雁渡寒潭68


粵港澳大灣區永遠是第一!各城市群空氣第一!漢文化傳承,祭拜祖先,宗祠文化!風水文化!有自己的方言!粵語!區域內彼此的文化認同感互相交織!不像別的城市群互相窩裡反互相看不起!中國第一的高科技產業集群!高端製造業集群!飲食文化多次代表中國奪得世界最嚴謹餐飲界奧斯卡的米其林三星!連長三角的老大上海,本幫菜淮揚菜都被粵菜打臉!長期霸榜過半數!騰訊,微信,qq,華為,中興,大疆,格力,美的,和記黃埔,長江實業,碧桂園,萬科,招商集團,中信,平安,合生創展,龍光,寶能~~還在許多根本念不完,兩個國內一線城市,兩個國際發達城市!海外三千萬華僑!控制東南亞各國經濟!別的城市群拿什麼比??京津冀的重度汙染空氣?長三角的幾個省一個直轄市??長三角在吸引外資的時候,在負債基建吹gdp的時候!人家粵港澳已經把生意做到全世界了!


Makemoretim222453810


城市群(又稱城市帶、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指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向周圍輻射構成城市的集合。

  • 從概念的起源看,城市群是從特大城市逐步擴張與周邊城市競爭、妥協、融合演化而來的。

  • 城市群是城市發展的空間組織形式,是指在特定地域範圍內,依託發達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所形成的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繫緊密、並最終實現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體。

  • 城市群是臨近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聚而成的龐大的、多核心、多層次城市集團,是大都市區的聯合體。

  •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公認的大型世界級城市群有五個,分別是:

  1. 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紐約為中心的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包含波士頓、紐約、費城、巴爾的摩、華盛頓等城市;
  2.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芝加哥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包含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多倫多、渥太華、蒙特利爾、魁北克等城市;
  3.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東京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包含東京、橫濱、靜岡、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等城市;
  4. 英倫城市群。以倫敦為核心的英倫城市群,包含倫敦、利物浦、曼徹斯特、利茲、伯明翰、謝菲爾德等城市;
  5. 歐洲西北部城市群。以巴黎為中心的歐洲西北部城市群,包含巴黎、布魯塞爾、安特衛普、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埃森、科隆、多特蒙德、波恩、法蘭克福、斯圖加特等城市。

我國國家級城市群規劃:

  • 全國國家級城市群分佈圖

  • 重點佈置的五大城市群

  • 規劃佈局的城市群,經濟帶

截至2017年3月底,國務院共先後批覆了6個國家級城市群,分別是:

  • 長江中游城市群。武漢、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潛江、天門、襄陽、宜昌、荊州、荊門、長沙、株洲、湘潭、岳陽、益陽、常德、衡陽、婁底、南昌、九江、景德鎮、鷹潭、新餘、宜春、萍鄉、上饒、撫州、吉安等城市;
  • 這個區域首先分別發展武漢城市圈,鄱陽湖經濟區、長株潭城市。


  • 要形成長江中游城市群還需要時間
  • 哈長城市群。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綏化、牡丹江、長春、吉林、四平、遼源、松原、延邊等城市;


  • 成渝城市群。成都、重慶、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雅安、資陽;
  • 重慶、成都兩大城市需要培育其他核心城市圈。


  •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

  • 首先形成以上海、蘇州、杭州、寧波、南京、合肥為核心的城市圈。
  •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經躋身世界六大城市群,是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地區。
  • 中原城市群。鄭州、洛陽、開封、南陽、安陽、商丘、新鄉、平頂山、許昌、焦作、周口、信陽、駐馬店、鶴壁、濮陽、漯河、三門峽、濟源、長治、晉城、運城、聊城、菏澤、宿州、淮北、阜陽、蚌埠、亳州、邢臺、邯鄲;


  • 中原城市群是最難預料的,地處中原中心地帶,交通樞紐,人員稠密,發展潛力極大。
  • 北部灣城市群。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湛江、茂名、陽江、海口、儋州、東方、澄邁、臨高、昌江;
  • 北部灣,佈局已經很長時間,不論從哪個方面講都應該騰飛了,但這些年進步沒有達到預期。

京津冀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待批覆。這是中國三大核心城市群之二,不論如何佈局,周邊任然是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也是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

  • 京津冀城市群的概念由首都經濟圈 發展而來,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莊、廊坊、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共13個城市。其中北京、天津、雄安、保定、廊坊為中部核心功能區,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

  •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 2015年1月26日,世界銀行發佈的報告顯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東京,成為世界人口和麵積最大的城市群 。珠三角9市攜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將建成世界級城市群。

其他主要城市群

  • 山東半島城市群。濟南、青島、煙臺、淄博、濰坊、東營、威海、日照;

  • 海峽西岸城市群。福州、廈門、泉州、莆田、漳州、三明、南平、寧德、龍巖、溫州、麗水、衢州、上饒、鷹潭、撫州、贛州、汕頭、潮州、揭陽、梅州;


  • 關中城市群。西安、咸陽、寶雞、渭南、銅川、商洛、天水(待定);

  • 遼中南城市群,瀋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遼陽、營口、盤錦(待定);

  • 黃河上游經濟帶(蘭西城市群,寧夏沿黃經濟帶)。海北、西寧、黃南、海東、金昌、武威、蘭州、定西、臨夏、白銀、平涼、固原、中衛、吳忠、銀川、石嘴山、阿拉善。

  • 其他不跨省的就不多介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