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檢測員:甲醛檢測水很深,當面也能作假

前檢測員:甲醛檢測水很深,當面也能作假

前檢測員:甲醛檢測水很深,當面也能作假

昨天,新華社報道曝光部分長租新裝修公寓汙染超標,甲醛檢測還造假。

報道稱,上海一剛畢業的大學生覺得租的房子味道大,要求出租方進行檢測,結果一個月內該房子檢測了三次。第一次嚴重超出國家標準,出租方進行相關空氣治理後,第二次檢測數據顯示達標,但該學生髮現檢測過程檢測人員操作違規,又要求第三次檢測,結果依然超標。

生活中,甲醛檢測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如今搬新家的,不管是租的還是買的,很多人都會找檢測機構測甲醛,大家總希望知道甲醛的數據是否安全。

但檢測是要花錢的,到底正規檢測需要多少錢?如果租的房子那這個錢應該誰來掏?如今什麼樣的機構才是專業的?檢測出來的數據如何保證真實?如果超標該怎麼辦?這些都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錢報記者專門採訪了做過檢測的住戶以及檢測機構的檢測員,看看甲醛檢測背後的門道。

花兩千元檢測買個心安

一年前,在裝修好房子並已放置通風了6個多月後,戴女士覺得應該可以搬進新居了。在搬之前,她還是有點不放心,“因為那時我兒子剛出生,雖然裝修和買傢俱時,很注意材料環保,但畢竟是新房子,走進去還有點味道,我決定還是測個甲醛。”

戴女士最終選擇了杭州一家業內評價比較好的檢測機構,訂了2000元的套餐。“記得檢測之前要我做的是,把門窗關閉12小時,還要設置空調溫度,記得大約是20多攝氏度,然後他們專業人員上門來採集空氣樣本,拿回去分析,大概三天後就出來報告和數據了。”

提及報告,戴女士表示,自己不是專業人士,不懂那些具體數值,她只對比一點,就想看看自己家的數據比0.1高還是低,因為她查過國家標準,每立方米空氣中甲醛的含量應不超過0.1毫克。“我家數據最高的是小臥室,0.16,其他地方還好,只超出一點點,當時檢測機構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有去除甲醛的方法,保證能降到安全數值,至於收費按面積收,最終我拒絕了。”戴女士笑著說,因為看到數據並不嚇人,最終自己還是選擇買了一堆活性炭、綠蘿,外加兩臺空氣淨化器,臥室又空置通風了一段時間。

她說,“這甲醛看不見摸不著的,我感覺自己就是花兩千塊檢測費換了個心安,知道了自己家的數據,心裡有個數。”

確實有人花錢買合格報告

對於檢測機構出具給自己的數據報告,戴女士認為基本是可信的,“這個數據我認為沒必要作假,就是有一點,現在很多甲醛檢測公司也會承擔甲醛處理的活,我想他們為了推薦後續的淨化產品,有可能會把數據往高了說。”

在錢報記者採訪中,有不少人對甲醛檢測持質疑態度。兒子剛上了一所新建學校的許女士便是其一,她說,開學一週,她們家長群中討論最多的就是要不要給孩子宿舍內買空氣淨化器,雖然學校已對家長明確表示,校舍已全部通過了相關專業機構的檢測,符合標準,但家長就是不放心。“第一週放學去接兒子,我看有個家長就帶了個簡易的檢測儀,一邊懷疑一邊還自己測,也是矛盾得很。”

“在工作過程中,的確也遇到過想出點錢買個合格報告的客戶,諸如一些小的裝修公司,因為他們的合作方要求裝修方來負責這個檢測以及成本,他們想降低成本,就來談價格,同時也想在數據上做點文章能達標完成自己單子。” 85後小許是一家專業室內空氣檢測及治理公司的一位市場部經理,升職之前他就是做檢測員的。“但這種情況還是少的,如果用戶有懷疑,可以看看檢測機構的資質,也可看看參照的是什麼標準,用的什麼方法檢測。也可看看報告上的公章,譬如加蓋了CMA 標誌的檢測報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甲醛檢測背後門道很多

小許說,甲醛檢測背後,門道很多。

他說,首先是標準問題。目前,我國有兩個室內空氣質量評價標準,分別是2001年原建設部制定的《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汙染控制規範》(GB50325-2001,以下簡稱“規範”)和2002年原環保總局和原衛生部制定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以下簡稱“標準”)。同樣都是甲醛含量必須小於0.1毫克每立方米的要求,但前者是強制性的,對檢測前關閉門窗的時長要求為1小時。後者是推薦性的,要求關閉門窗的時間為8到12個小時。

簡單來說,就是推薦性的比強制性的嚴,強制性的要求封閉門窗1小時,推薦性的要求關12個小時,兩個測出來的甲醛含量肯定不一樣。按照強制標準,很容易過,但按照推薦標準,就難說了。

“這一兩年,來諮詢做甲醛檢測以及室內空氣處理的個人客戶明顯增多。”小許說,如果檢測出來數據很誇張,那還是建議專業的甲醛處理,畢竟不是幾盆綠蘿能解決的問題。

錢報記者還找到一位已經辭職的檢測員小方(化名),他也提到了標準問題。他說,就拿之前阿里員工租房後疑似引發白血病的事來說,那房子按強制標準可能是合格的,但按推薦標準可能就過不了,但推薦標準沒有法律強制性。顯然,現在的標準,對租客不利。

另外,檢測甲醛的設備是可以調節的,打個比方,就像漁網,孔大一點,網到的魚就少,孔小一點,那就一網打盡。檢測設備上動手腳是很簡單的,就算當面作假,客戶一般也不會發覺。

小方說,即使萬一客戶存疑,也沒關係,因為現在正規的甲醛檢測都不會現場讀數,都要取樣回去,每次都是一次性的,不可複製,有時因為天氣或者各種原因會導致檢測數值存在偏差。信不過,沒事,大不了再檢測一次,反正一次收一次的錢。

“甲醛檢測收費,大多是按檢測的點來收費,測一個地方就是一個點,每個點收費一兩百。現在市場比較亂,總的檢測費從幾百塊到上萬的都有,各取所需吧。”

租房甲醛超標,法院支持退租

9月10日,“北京海淀法院”微信公眾號發佈了一條消息,標題為《租房遇上甲醛超標,法院支持你退租!》,講的是該法院近日審結了一起案子:租戶因房屋室內甲醛超標起訴中介要求退還房租的房屋租賃合同案,最終法院判決支持租戶的訴訟請求。案子中租戶是委託一個檢測機構對室內進行了甲醛測試,結果高於國家標準,因此起訴中介。這算是個好消息,但目前類似的維權,並不容易。

以長租房為例,新華社報道指出,長租公寓的快速成長和行業整體規範不完善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在裝修汙染問題上,目前對於長租公寓應該採取怎樣的環保標準、使用什麼樣的傢俱和裝修材料、裝修後需要空置多久才能出租,行業內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健康受損的租戶難以維權的現象也普遍存在,一是因為甲醛等汙染物對於健康的損傷難以量化,二是對於這些長租公寓企業究竟該負何責任也難以釐清。

上海市律師協會房地產業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葉正偉指出,由於目前沒有明確的法條規定,如果沒有在租房合同中明確長租公寓平臺有保障空氣質量達標的責任,租客在法理上就很難有相應的賠償標準和依據。

試著把日子過得簡約點綠色點

甲醛超標,在生活中其實很普遍。

伴隨著普遍的是,關於甲醛的種種科普知識也很多,它從哪來?又有何危害?又該如何去除?不管能不能量化甲醛等汙染物與人體健康損傷之間的關係,室內甲醛,多肯定無益,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普遍不意味著無法改變,至少可以讓它少一點。都說“無醛不成膠,無苯不成漆”,那麼在生活中少點用膠的物品,把日子過得簡約點,諸如能不用的包裝就不用了,你可以打開一個包裝盒看看,裡面會有多少地方用到膠水。

倡導綠色生活反對鋪張浪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

前檢測員:甲醛檢測水很深,當面也能作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