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28場重要戰役梳理,決定走向的並非只有官渡、赤壁、漢中之戰

黃巾起義(公元184-186年),對戰雙方為何進、張角,何進依靠眾多地方軍閥擊敗張角。

討伐董卓(公元189-191年),對戰雙方為董卓、袁紹,董卓遷都長安,盟軍決裂,形成軍閥割據局面。

兗州之戰(公元192年),對戰雙方為曹操、青州黃巾軍,曹操擊敗黃巾軍,取得兗州。

三國28場重要戰役梳理,決定走向的並非只有官渡、赤壁、漢中之戰

曹操

宛城之戰(公元197-199年),對戰雙方為曹操、張繡,曹操損失長子曹昂與愛將典韋,若曹昂沒有戰死,曹魏政權後期的走向或將不同。

易京之戰(公元199年),對戰雙方為袁紹、公孫瓚,袁紹一舉消滅公孫瓚,雄踞河北。

官渡之戰(公元200-201年),對戰雙方為袁紹、曹操,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

平陽之戰(公元202年),對戰雙方為鍾繇&馬超、呼廚泉&高幹,匈奴呼廚泉聯合高幹攻略河東,鍾繇聯合馬超大敗呼廚泉、高幹,讓河東地區不至於落入匈奴之手。

三國28場重要戰役梳理,決定走向的並非只有官渡、赤壁、漢中之戰

馬超

南皮之戰(公元205年),對戰雙方為曹操、袁譚,曹操基本統一中原勢力,袁氏餘部則倉惶北逃。

赤壁之戰(公元208年),對戰雙方為曹操、孫權&劉備,孫劉聯軍以弱勝強,奠定三國雛形。

第一次合肥之戰(公元209年),對戰雙方為曹操、孫權,孫權借赤壁大勝而北上擴大戰果的計劃失敗。

三國28場重要戰役梳理,決定走向的並非只有官渡、赤壁、漢中之戰

孫權

渭南之戰(公元211年),對戰雙方為曹操、韓遂&馬超,曹操利用反間計取勝,壓制關中。

漢巴之戰(公元211-214年),對戰雙方為劉備、張魯&劉璋,劉備獲勝,收馬超,得益州。

漢中之戰(公元219年),對戰雙方為劉備、曹操,黃忠力斬夏侯淵,劉備取得漢中,勢力進一步做大。

三國28場重要戰役梳理,決定走向的並非只有官渡、赤壁、漢中之戰

劉備

荊州之戰(公元219年),對戰雙方為孫權&曹操、關羽,前期關羽圍困樊城、大敗於禁、威服洛陽,劉備勢力達到巔峰,以至於孫、曹兩家聯手擊殺關羽,孫權取得荊州大部。

夷陵之戰(公元221-222年),對戰雙方為劉備、陸遜,陸遜火燒劉備軍,劉備於退兵路上病死。

曹丕伐吳(公元222-223年),對戰雙方為曹丕、孫權,曹丕三次征伐皆未果,吳和魏脫離臣屬關係。

南中平定戰(公元225年),對戰雙方為諸葛亮、孟獲,諸葛亮收服孟獲,蜀漢南部得以平定。

三國28場重要戰役梳理,決定走向的並非只有官渡、赤壁、漢中之戰

諸葛亮

諸葛亮北伐(公元227-234年),對戰雙方為諸葛亮、曹真&司馬懿,諸葛亮連續北伐無果,病逝於五丈原。

石亭之戰(公元228年),對戰雙方為陸遜、曹休,陸遜大敗曹休。

魏滅燕之戰(公元238年),對戰雙方為司馬懿、公孫淵,司馬懿獲勝,遼東地區歸於魏國統治。

三國28場重要戰役梳理,決定走向的並非只有官渡、赤壁、漢中之戰

司馬懿

興勢之戰(公元244年),對戰雙方為曹爽、費禕,曹爽攻漢中失敗。

姜維北伐(公元249-263年),對戰雙方為姜維、鍾會&鄧艾&諸葛緒,姜維數次北伐均告失敗。

淮南三叛(公元251-258年),對戰雙方為王凌&毌丘儉&諸葛誕、司馬氏,後兩次有吳軍參與,司馬氏徹底剷除魏帝勢力,把持朝政。

東興之戰(公元252年),對戰雙方為諸葛恪、司馬昭,魏軍戰敗,諸葛恪聲望達到頂峰。

魏滅蜀之戰(公元263年),對戰雙方為鍾會&鄧艾、劉禪,鄧艾鍾會滅蜀。

交州之戰(公元270年),對戰雙方為陶璜、董元,吳軍收復交趾地區,打破西晉三面包圍之勢。

西陵之戰(公元272-274年),對戰雙方為陸抗、羊祜,陸抗以3萬士兵擊潰晉國8萬士兵,收復西陵。

晉滅吳之戰(公元279-280年),對戰雙方為司馬炎、孫皓,司馬炎滅吳,三國歸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