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專業不能「一哄而上」

近日,隨著各省高考分數線的陸續公佈,高招也將進入填報志願的環節,不少高校都推出了招生新政,其中備受關注的“新工科專業”成為了今年招生的主要發力點。比如華南理工大學在廣州國際校區佈局的“新工科”專業,既包含了大數據、物聯網應用、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新技術,還包含了智能製造、集成電路、空天海洋、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工科。今年河南省多高校新增了169個本科專業,其中最受關注的還是“新工科”專業。據瞭解,河南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許昌學院、鄭州輕工學院等21所本科院校都新增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

新工科專業不能“一哄而上”

“新工科”成熱門,這在教育部公佈的2017年度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全國新增備案本科專業2105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206個,合計新增2311個專業。新增專業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最為熱門、變為“爆款”。根據統計,共有248所高校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其中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等19所教育部直屬高校。河南省21所高校新增該專業,為最多省份。其次為“機器人工程”,共有60所高校新增“機器人工程”專業。

高校興辦“新工科”專業,這和國家大力支培養新工科專業人才,以及社會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有關。據去年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聯合印發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新材料等將成為人才缺口最大的幾個專業。與之對應,高校也就有責任去培養相關專業人才,設置“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信息安全”等“新工科”專業是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也必須防止一哄而上開設“新工科”專業。高校要結合自身的辦學條件、辦學定位,對開設“新工科”專業,進行充分的論證,要保證新開辦的“新工科”專業辦出特色和高質量。

新工科專業不能“一哄而上”

近年來,教育部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不斷落實和擴大高校專業設置自主權。支持高校依法自主設置專業,除國家控制布點的專業和尚未列入目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的新專業以外,高校自主設置專業,實行備案制,專業設置備案每年集中進行一次。目前我國高校新增的“新工科”專業,大多屬於備案新增。像“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與“機器人工程”均屬於本科專業目錄中的特設專業,是高校自主根據本校辦學定位、辦學條件,結合社會需求,自主開設,只需向教育主管部門備案,教育主管部門不進行審批。開設這些專業,學校有較大的自主權。

簡單來說,由於學校有設置“新工科”專業的自主權,如果學校不能很好的用好自主權,就可能出現在社會輿論炒作很熱,政府政策又加以鼓勵的情況之下,加快開設,由此產生低水平、重複開設的問題,很快就導致相關專業“產能”過剩,培養的專業人才供大於求,結構、質量和社會需求脫節。

落實學校專業設置自主權的改革方向是正確的。因為由主管部門審批設置,一是缺乏根據社會需要調整專業設置的靈活性,二是會導致學校專業設置缺乏個性、特色,還會有學校為通過審批,對新專業進行“包裝”的問題。但由學校自主設置專業,不能由學校行政說了算,即學校領導、行政部門想設置什麼專業就設置什麼專業,而應該由學校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結合社會需求、本校辦學條件,論證是否要新增專業、新增哪些專業、怎樣保證新增專業的質量。如果就由學校行政說了算,學校新增專業,就可能不是從學校辦學實際出發,而是考慮其他非教學因素,甚至有的學校會把相應政策,舉辦“新工科”專業作為政績。

新工科專業不能“一哄而上”

落實高校包括專業設置自主權在內的辦學自主權,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宏觀引導,同時推進高校建立現代治理結構。政府部門對高校培養某類專業人才的鼓勵、扶持政策,就是宏觀引導,但這還不夠,還需要及時向高校提供新專業的開設情況,以便讓高校瞭解整體供求情況,以決定本校是否要開設這一專業。而高校在決定是否開辦某一些專業時,國家的鼓勵、扶持政策只是一方面因素,更要從學校自身的定位和條件出發。這就需要高校建立和發揮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的作用,從教育、學術角度,論證開設專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被社會熱門和熱門的商學院、法學院和醫學院,不是學校的辦學者不想舉辦,而是學校教授委員會反對,認為舉辦這些學科、專業會分散學校的辦學精力,也難以把這些學科、專業辦出頂尖水平。大學的辦學不在於追求時髦,擴大規模和體量,而是辦出特色和高水平。

開設“新工科”,當前有天時和地利,但要把“新工科”辦好,還需要有人和,這裡的人和,就是要實現大學的教育家辦學,要建立現代治理結構,對新增專業按教育和學術標準,進行論證。與此同時,也需要提醒所有考生,在選擇新工科專業時,不要盲目追逐所謂熱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分析大學的辦學質量和特色(與新工科專業相近的專業的舉辦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