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子產品進行教學就是教育現代化?八部門的這項措施對此說不

8月30日,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制定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公佈。諸如確保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嚴禁學生將手機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控制新增網絡遊戲上網運營數量等,方案列出一系列為兒童和青少年“護眼”的硬措施。方案要求,學校要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佈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

用電子產品進行教學就是教育現代化?八部門的這項措施對此說不


過去十年來,隨著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我國很多中小學,均把使用電子產品教學、佈置作業,作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特點,這導致有的學校的教學過度依賴電子產品,形成電子產品依賴症,並沒有真正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反而丟掉了教育的靈魂,同時對學生來說,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也影響視力。這次八部門的方案,對學校教學、佈置作業提出不依賴電子產品的要求,是讓中小學正確理解教育現代化,不能把教育現代化,簡單理解為教育技術現代化,教育現代化應該是教育理念、內容與教育制度的現代化。在中小學教學中,只有立足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適度使用電子產品,才符合教育現代化的要求。

實現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新時代的教育發展目標。而針對教育現代化,我國各地教育部門,設立了教育現代化的指標,其中就包括學校有多少多媒體教室,在教學中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如何(比例越高越好)。這其實是形式上的現代化指標,沒有考慮現代教育技術是否對教育質量有提升作用。

用電子產品進行教學就是教育現代化?八部門的這項措施對此說不​​


比如,某位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上課,可是,教師上課時,只是對著多媒體課件照本宣科,這和之前的照本宣科有何差別?而且,效果可能比以前用黑板板書更差,因為以前教師用黑板板書,還會有書寫、推理過程,現在這都已經做在課件中了,另外,以前每次要重新板書,而現在做好一個課件,微調一下就可以反覆使用,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千篇一律。這就是隻重視形式上的創新的結果。研究表明,如果學生從小學習,就使用電子產品,將不利於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書寫習慣和思維習慣,因此,在硅谷,很多IT精英不是讓孩子從小接觸電子產品,而是讓孩子接受用黑板的傳統課堂學習,課堂的創新體現在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探究上。在日本,很多幼兒園裡的教學設施很傳統,就一塊黑板、一架鋼琴和電視機,教師通過組織活動(尤其是戶外活動)、開展遊戲讓學生完善自我認知。

我國鄉村教育是整體教育的短板,為了補上這一短板,有不少專家建議,要大力發展遠程教育,鄉村學校的學生,可以通過遠程教育和城市學生同步上課,以此提高鄉村教育質量,縮小教育差距。可問題是,如果只發展遠程教育,不解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問題,誰來組織學生上遠程教育課,並對學生進行輔導?如果沒有教師組織上課與輔導,遠程教育對鄉村學校來說,就是擺設,即便鄉村學校的教學設施都現代化,硬件條件和城市學校相比差不了多少,可這樣的鄉村學校卻留不住學生,學生加速流向城鎮學校。要辦好鄉村學校,必須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保障鄉村教師待遇,這是補齊鄉村教育的短板的關鍵,只有建設好教師隊伍,才能發揮鄉村學校硬件設施的作用。

用電子產品進行教學就是教育現代化?八部門的這項措施對此說不

需要注意的是,投入打造電子產品,與發展遠程教育的費用並不低,這些教育支出的效益並不高,要把教育經費用到刀刃上,需要教育管理者和學校辦學者有先進的教育理念。為了讓學校教學與佈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方案還對利用電子產品進行教學的總時長進行了原則性的規定,而對於有現代教育理念的學校來說,如果使用電子產品進行教學,都是立足於這門課的特點和要求,經過學校教師委員會的科學論證,那麼,也就無需對學校做出具體要求。因此,學校現代化的核心,是實行教育家辦學,在教育家辦學的環境中,會充分考慮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育質量,服務於學生的成長,而不是拋開教育質量、不顧學生的身心健康,追求形式化的現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