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們請注意!你的健康正受到它的威脅……

“近日,美國肯德基公司、韓國知名連鎖咖啡店“安琦麗諾咖啡”等紛紛在店內停止提供塑料吸管。”

日常生活中,除了經常使用到一次性碗筷、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吸管也是最常能夠使用到的。逛街逛累了到街邊奶茶店買杯奶茶會用到塑料吸管,看場電影捧杯冰鎮可樂會用到塑料吸管,甚至下館子來籠個大汁多的湯包也會用到塑料吸管……塑料吸管與生活息息相關,應用場景也非常之多。

消费者们请注意!你的健康正受到它的威胁……

小吸管藏著大危害

塑料吸管與一般的塑料產品一樣,都含有聚乙烯和聚丙烯,在高溫情況下會產生有害物質。調查顯示,一些早餐攤點、冷飲店免費提供的一次性吸管,絕大多數都是"三無"產品,都是從一些小作坊批發,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含有大量可能致癌的有毒物質。

儘管許多塑料吸管是由可回收材料製成的,但是它們依舊很難被回收利用。塑料吸管擁有穩定不易分解的特質,除了焚燒會產生致命毒物外,埋入地下也需要至少 2000 年才會被分解。

消费者们请注意!你的健康正受到它的威胁……

假設以活到60歲計算,一個人平均在世界上將使用近38000支塑料吸管。而丟棄的塑料製品,又有可能會進入我們體內。調查發現,我們現在的食用水中皆可發現微塑料的蹤跡,它們無法被汙水處理廠過濾。另外,微塑料對海洋生物及人類的健康構成潛在風險,它們會進入在魚類的體內,間接被人食入。

目前,全球塑料吸管的消耗量驚人,僅美國就每天丟棄約5億根塑料吸管,接起來的總長度可繞地球兩圈半。

此外,根據統計,包括塑料吸管在內,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旅遊業造成嚴重影響,造成經濟損失達80億美元。塑料垃圾每年導致上百萬只海鳥、10萬頭海洋哺乳動物和難以計數的魚類死亡。有研究顯示,如果對現狀置之不理,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重量將超過魚類總重量。

因此,塑料吸管雖細小,但因其種種弊病,不光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也會給我們的環境以及其他生物帶來嚴重危害。

“限塑”熱潮此起彼伏

面對一次性塑料汙染所帶來的全球性挑戰,全球多地政府今年掀起“限塑”熱潮,餐飲巨頭也紛紛停止供應或承諾不再供應塑料吸管。

消费者们请注意!你的健康正受到它的威胁……

今年年初,英國政府宣佈,計劃在英格蘭推動新“限塑令”,以全面禁止銷售塑料吸管、塑料攪棒和帶有塑料棒的棉籤等一次性塑料製品。

歐盟委員會於今年5月提出“限塑令”方案,建議禁用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由更環保、更可持續的材料製成的吸管來代替塑料吸管。

今年7月,西雅圖成為第一個禁用塑料吸管的美國大城市。紐約市、舊金山等部分城市也推出了禁用塑料吸管的立法計劃。7月起,美國航空休息室將取消塑料吸管,改用可生物降解的環保型飲料吸管和木質攪棒,今後還將逐步改用全環保餐具,預計將使美國航空每年減少消耗超過7.1萬磅塑料。

德國雷韋集團和連鎖超市“利德爾”7月宣佈,將在銷售門店全面停止提供塑料吸管制品。連鎖超市“埃德卡”也表示要開發可重複使用的物品,以替代一次性塑料製品。

菲律賓阿克蘭省馬來政府在10月長灘島即將重新開放之際,將實行地方條例禁止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地方官員表示,長灘島上將不再使用塑料吸管以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對環境的損害。

2018年起,中國全面禁止廢塑料等24類固體廢物入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認為,中國打擊塑料“洋垃圾”進口,對於富裕國家來說是個信號,它們應該加強回收,減少塑料吸管等非必要產品。

消費習慣亟需引導

有分析人士認為,面對塑料垃圾帶來的全球性問題,推動普通消費者儘量減少使用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是最好的應對辦法。

消费者们请注意!你的健康正受到它的威胁……

在今年的世界環境日,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發文呼籲消費者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購買可循環利用的商品,在生活中養成合理消費習慣。“消費者不能僅僅扮演參與者的角色,也應該成為推動供貨商和零售商行為變化的驅動因素。”索爾海姆稱。

英國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家彭尼·林德克表示,如果越來越多企業推廣紙質吸管等替代品,替代成本就有可能下降,成本因素也不會讓商家在遵守“限塑令”時感到為難。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助理研究員劉勇在接受關於《如何有效落實“限塑令”?》採訪時表示,有效落實“限塑令”,僅靠一紙禁令是不夠的。一方面,要加強政府引導,通過大力扶持環保替代產品研發和生產、加大對全社會的環保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環保意識,使廣大群眾和生產、銷售企業牢固樹立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意識,自覺合理使用塑料購物袋,依法生產、銷售合格塑料購物袋。另一方面,也要激勵公眾參與監督,充分發揮民間組織作用,推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社會化。只有全社會都動員起來,參與進去,“限塑令”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平時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喝一些奶茶、豆漿,也就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到吸管。實際上,如果存在塑料吸管和可降解吸管兩種選擇,我肯定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更環保的可降解吸管。”蘇州市民劉女士說。

新華經濟分析師認為,不光塑料吸管、塑料袋,如何更好地解決塑料製品汙染問題,除了法律禁令、市場規範之外,更重要的還是需要推廣實用且更環保的替代品。

消费者们请注意!你的健康正受到它的威胁……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