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報導|滬寧高速建成,江蘇發展躍入「快車道」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沪宁高速建成,江苏发展跃入“快车道”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沪宁高速建成,江苏发展跃入“快车道”

它,實現了江蘇高速公路里程“零”的突破;它,堪稱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1992年6月14日,江蘇省首條高速公路——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正式開工;1996年11月28日,全長248.2公里的江蘇段正式通車,全省第一條高速公路迅速迎來滾滾車流。

滬寧高速公路建成後,蘇南和上海的親密接觸一下子變得快速而方便,沿線區域發展迅速躍入“快車道”。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江蘇高速公路發展自此進入“黃金時代”。截至目前,江蘇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4688公里,密度居全國前列,建設與管理水平更是不遜於任何發達國家。

解放思想,首條高速艱辛孕育

歷史的長河靜觀時往往風平浪靜,只有驀然回首,才能體會它的波瀾壯闊。

改革開放之初,江蘇人均公路里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從南京開車到蘇州、南通、鹽城、徐州、連雲港等地都要一天時間。滯後的交通,一度成為制約江蘇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

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局長張鴻飛告訴記者,江蘇公路到1979年僅有1.9萬公里,其中近1/3路段達不到四級路標準,幹線公路九成在二級公路以下,有252個鄉鎮不通公路。當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全國之際,蘇南鄉鎮企業崛起,城市間、城鄉間交流大為活躍,公路運輸成為不可或缺的剛性需求。

從“八五”計劃開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被放在全省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位置,修建高速公路成為當時交通建設最緊迫的任務。

據《改革開放以來江蘇交通建設實錄》記載,1986年2月至1987年12月,經過前期項目確定,交通部組織專家兩次對蘇南公路狀況進行調查,認為在滬寧間建高速公路,連接6個經濟發達城市,應是中國經濟效益最好的高速公路。但滬寧高速公路籌建並不順利,實施起來異常艱難。最主要就是思想不統一,對要不要建設高速公路爭議很大;同時,缺乏足夠資金,1986年全省交通建設總投資僅1.7億元,而建滬寧高速預計需30多億元。困難重重,構想只能被暫時擱置。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沪宁高速建成,江苏发展跃入“快车道”

梅村服務區 王建朋攝

1990年4月,浦東開發,為江蘇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為滬寧高速公路建設帶來新的契機。1991年2月9日,全省盼望已久的滬寧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終於獲得國務院批准。滬寧高速公路設計全長274公里,其中江蘇段248.2公里。

1991年4月7日,江蘇省成立高速公路建設領導小組,時任省長陳煥友擔任領導小組組長。江蘇省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同時成立。

1992年6月14日,經歷6年多的艱難孕育,全省人民盼望已久的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終於在熱烈的鑼鼓聲中正式開工。

開工典禮當天,省政府提出,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需要,必須加快進度,爭取早建成早得益,決定將原來先建東段、後建西段,“保八爭七”的計劃改為“東西並進、一氣呵成”,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全線要在1996年底前建成通車。這項重大決策贏得一致贊成!

1996年9月15日,經過數萬名工程建設者的艱苦拼搏,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比批准工期提前了2年零3個月建成。

1996年11月28日,江南大地沐浴在濛濛細雨中,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副總理吳邦國等冒雨參加在陽澄湖服務區廣場上舉行的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通車典禮。

以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建成通車為標誌,江蘇高速公路實現“零”的突破,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由此駛上了“高速”快車道。

兩個“首次”,創造交通建設奇蹟

今天的滬寧高速車水馬龍,路邊植物繁茂,儼然是一道風景線。而當年修路的歲月,這條路上遍佈的是坎坷。

“4年的建設歷程中,參與滬寧高速公路建設的領導者和建設者們,如在崎嶇泥濘的道路上艱難跋涉,不斷攻克難關。”曾任省交通廳政治部副主任、辦公室主任的吳浩良在回憶錄中,如此記述那段時光。

第一個攔路虎就是資金匱乏。如何破題,考驗智慧。1991年,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建設資金概算為33.4億元。但開工時正遇原材料等各種費用大幅漲價,建設時造價從每公里1500萬元增至2500萬元。經交通部批准,工程總概算調高到70.4億元。因為國家抑制經濟過熱,銀行又在壓縮信貸規模,資金缺口很大,“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不過,發展的激情、改革的智慧可以衝破一切桎梏。

很快,在江蘇,“全省動員、全民辦交通”的口號喊出來了,“解放思想,敢於借錢修路”的思路提出來了。用改革的辦法籌措資金,先借貸,建成後收費還貸,高速公路建設投融資體制的創新,為籌措鉅額資金打開了新路。在求得銀行部分貸款基礎上,蘇南各市範圍內高速公路建設資金由各市自籌四分之一。同時,1992年8月,江蘇寧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先後發行兩期5億股股票,發行債券2億元,把市場機制首次引入交通建設體制領域。經多方努力,共為工程籌集到了62.98億元資金。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沪宁高速建成,江苏发展跃入“快车道”

黃慄墅服務區 王建朋攝

江蘇寧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德軍介紹,寧滬公司後來被定為國家基本建設社會募集股份聯合試點單位,為我國基建投資體制改革探索了新路,改變了長期以來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脫節、投資和經濟效益分離的狀況,成功地闖出一條高速公路市場化運作的新路子,成為我國基本建設投資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

為使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效益,省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主動要求省審計部門進行跟蹤審計,將資金管理的關口前移。實踐證明,這一全國首創的措施,創造了有效遏制重大項目腐敗案件發生的經驗,在全國交通系統推廣。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國家批准投資預算70.4億元,由於措施得當,工程實際投資降為62.1億元,節約資金8.3億元。

滬寧高速建設遇到的第二個難題是工期緊迫。江蘇段設互通式立交20座,停車服務區6處,全線有1300多座橋樑、涵洞、通道。工程總量的浩大和工程技術的高要求前所未有;因是江蘇建設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經驗缺乏;由於改革發展的形勢所需,工期從8年壓縮到4年,時間非常緊迫。

“所有人迎難而上,按照省裡重新確定的竣工通車目標,從上到下層層重排工期,立軍令狀實行責任承包,數萬建設大軍冒嚴寒、戰酷暑,打響一場艱苦卓絕的背水一戰。”吳浩良說。

時任省高指副總指揮、省交通廳廳長徐華強提出,要從突出的技術難題入手,提出課題,組織攻關,取得成果後指導工程施工;時任省高指副總指揮、省交通廳副廳長蔡家範擔負著滬寧高速公路建設的常務工作,還兼負總監理工程師的職責。他和指揮部的工程技術人員制訂高標準的質量創優計劃,層層落實責任,以每個分項工程的優質保證整體工程的優質。

為提高監理人員工作水平,時任鎮江市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楊再春舉辦監理培訓班,並親自授課。當發現自己患了賁門癌後,仍堅持上完最後一堂課。

1995年8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做出決定,要求滬寧路工程再提前3個月,於1996年國慶節前竣工通車,工地再次掀起大幹快上的建設熱潮。

功夫不負有心人,全體科研、技術、管理和參建人員的汗水、心血和智慧,最終凝成豐碩的收穫。1996年9月,經驗收委員會評審,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工程管理與工程質量評分分別達97.35分和96.12分,優良率達100%!竣工驗收委員會鑑定書結論為:“整體工程質量國內領先,水網軟土地基工程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標誌著我國高速公路設計、施工和管理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黃金通道,蘇南騰飛如虎添翼

滬寧高速公路通車後,從南京到上海的車程由10小時降到3小時。自此,我省蘇南和上海的交通運輸條件有效改善,一條拉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的金光大道,開始發揮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年後,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年通車量已超過1400萬輛,創下當時全國最高紀錄,成為全國效益最好的高速公路之一,被交通部譽為“黃金通道”。

滬寧高速公路大大改善沿線城市投資環境,國際資本快速地進入,蘇南五市大踏步走向國際化,經濟發展如虎添翼。至1998年,就有十幾個國家級開發區和60多個省級開發區在公路沿線落戶,世界前100強跨國公司超過半數在此投資,機械製造、石化、冶金和物流支柱產業迅速成長壯大。沿線城市的商貿、房地產、旅遊業等第三產業也大幅增長。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沪宁高速建成,江苏发展跃入“快车道”

堰橋服務區 王建朋攝

高速公路大大提高運輸效率,節約運輸成本,方便群眾出行,沿線城市旅遊人數也出現劇增。南京1997年旅遊人數首次突破千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沿線經濟的發展為區域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人民群眾的收入快速增長。沿線城市利用外資及進出口貿易也迅速增長。

1997年6月27日,江蘇寧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發行股票12.22億股,募集資金40.7億元,創下發行價最高、發行股本比例最小、籌資數額最大以及全國第一家以基建項目成為上市公司等多項紀錄,公司資產從62億元快速增至140億元,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隨著長三角經濟快速發展,交通量猛增,滬寧高速開通沒幾年交通量接近飽和,已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事實上,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在籌建時就已預計到這一天,但條件有限,因此當時決定:在公路兩側預留了幾萬畝土地,為將來拓寬車道創造條件,節省資金。

2003年5月滬寧高速公路進行擴建,工程自開工後一直沒有中斷交通,這在中國高速公路建設史上尚屬首次。僅用兩年左右時間,2006年1月便實現全線貫通。

擴建後的滬寧高速公路雙向八車道,道路寬闊,車流順暢,從南京到上海只需兩個多小時。這裡成為全國流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目前,滬寧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約10萬輛。

顧德軍說,今天,面對公眾日益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出行需求,滬寧高速沿線乃至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開始注重“慢享受”。比如梅村服務區以“銷品茂”模式轉型,國內外30多家知名品牌入駐,2018年春運期間創下日接待客流逾26.7萬人、單日營收超百萬元的紀錄。公眾讚賞、效益可觀的服務區經營新體系在江蘇高速公路上率先誕生。

“滬寧高速的發展歷程波瀾壯闊,是江蘇交通發展的一張名片。”省社科院研究員蔣昭乙感慨,高速公路起到延伸現代產業觸角的巨大作用,以滬寧高速公路建設的突飛猛進為開端,江蘇在將自身打造成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競爭力城市群的同時,也通過高速公路物流系統源源不斷向蘇北地區進行產業轉移。

民生為本,百姓政府同頻共振

許多交通人至今還對上世紀90年代的一件往事津津樂道:聽說要建滬寧高速公路,當時遠在蘇北的泰州姜堰市大泗鄉二陳小學的小學生們,捐助了他們的零花錢20.1元。高速公路指揮部退回他們的捐款,留下一片心意。“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筆錢背後是全省群眾對江蘇第一條高速公路建設的關心和支持,極大地鼓舞工程建設者們的工作熱情,成為高速公路建設史上一段令人感動和難忘的佳話。

滬寧高速建設過程中,得到廣大百姓的積極配合。記者在吳浩良的回憶錄中看到這樣的描述:“滬寧高速公路共徵地4萬多畝,拆遷房屋46萬平方米,由於建設高速公路已成為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與迫切願望,所以徵地拆遷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沿線15個縣(市)、60多個鄉鎮、數百個村莊、數十萬人民群眾被動員起來,拆遷了3萬幢民房和400多家企業廠房。”

在滬寧高速公路新姿初展,建成尚未通車時,沿路每天有成千上萬人上路先睹為快,有的還把年老不能行走的父母背到路邊參觀。在南京的馬群立交橋,更是熱鬧非凡,有的一家三代扶老攜幼前去開眼,有的用望遠鏡遠眺,有的用照相機留影。

滬寧高速公路通車後,江蘇段的工程質量贏得一片讚譽。各地來賓和遊客無不對它的質量與景觀給予高度評價。馳行在這條東方的金光大道上,大家耳目一新。常年跑車的司機林軍曾見證並經歷過那段時光,“每小時能跑120公里,太快了!”有記者在誇讚這條路的平整度時如此介紹:“坐在車上可以看書寫稿子,座椅前臺上茶杯裡的水都不會潑出來……”

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的建成,也拉開江蘇高速公路建設的序幕,而高速公路帶來的效益,更激起了全省上下建設高速公路的熱情。從“八五”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建設取得突破後,經歷“九五”鏖戰,在“十五”初步形成遍佈全省的網絡,在全國率先實現高速公路聯網暢通。當前,江蘇高速公路無論是發展速度還是發展水平,都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建設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滬寧高速車流量之大折射了區域經濟的繁榮。”省交通運輸廳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長宋國森說,進一步服務經濟與民生,讓江蘇高速更加人暢其行、物暢其流,“一張網”受理、“不見面”辦理等便民政策,如今更加有力地促進全省運輸經濟的發展。

“現在,江蘇公路交通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省鐵路辦主任陸永泉說,我省高速公路總里程4688公里,密度居全國前列,所有縣城通高速公路;二級以上公路佔公路總里程的比例為26.5%,居全國第一,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新修編報批的高速公路網規劃(2035年)總里程為6666公里。下一階段,江蘇將重點推進高速公路主通道擴容、省際“斷頭路”建設,同時將積極推進城市群地區普通幹線公路快速化改造。

記者手記

一個時代的記憶

盛世和韻,春風浩蕩;交通華章,重塑時空。

“要想富,先修路”。22年前,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的成功建成,宣告一條“黃金通道”“富民之路”在江蘇大地的躍然而起。

儘管如今“滬寧高速”已更名為“滬蓉高速”,但是老司機們仍會親切地稱呼它——滬寧高速。因為,它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經過20多年的拼搏,如今,在江蘇1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高速公路四通八達,一幅現代化的高速公路網已將城鄉緊密勾連。

高速公路為經濟之脈、財富之流、民生之體。20多年間,江蘇高速公路建設完成起步、發展、加快、完善網絡的四級跳,從零起步,由暢至美,聯網暢通,氣勢恢宏。

行進江蘇,隨處可遇高速公路。其高科技內涵和秀美外觀,和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的江蘇大地和諧共生,為全省社會經濟的繁榮進步,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時光流轉,如今人們對高速公路已沒有了過去的那種期盼,因為“隨處可見、抬腳便是”;“希望有更多的國際航班,希望高鐵直達我家鄉……”新的時代帶來新的期待。

建設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領先的交通強國建設示範省,江蘇任重道遠;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交通責任在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沪宁高速建成,江苏发展跃入“快车道”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