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左右的人,你都犯過哪些錯

30歲左右的人,你都犯過哪些錯

“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好的壞的都是風景。”

30歲左右的人,你都犯過哪些錯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30左右的人,來談談你犯了什麼錯誤?

短時間內,獲得了近3000條的回答,高贊回答也是十個手指都數不過來。

那些30歲左右的人,走過了剛畢業時的青澀、很多也組建了家庭,開啟了另一階段的人生旅程。

在這過程中,他們做過的決定、選擇,都在一定程度上經過了時間的驗證。

人們總說,前車之鑑,後事之師。也許也正因如此,這個話題才會如此受關注,我們也能從中找出一些可借鑑的點。

那麼即將步入30歲的人,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30歲左右的人,你都犯過哪些錯

1

婚姻,講究門當戶對

對於崇尚愛情至上的人來說,可能“門當戶對”這四個字顯得太俗了。

但在那近3千條的回答中,但凡談到婚姻的,都提到了“門當戶對”。有一個回答說:跨越階級的愛情很艱難,門當戶對很重要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但婚姻是兩個家族之間的較量,門第的差距是會決定你婚姻的幸福程度。

說到底,中國是人情社會,互相不干涉好像太困難。

以前我也總對長輩們口裡的“門當戶對”嗤之以鼻。但是後來在新聞裡和身邊,見了許多失敗的婚姻和愛情,才明白自己可能對這個詞,理解得過於狹隘了。

所謂的門當戶對,其實是精神層面上的相對,也就是三觀一致,而

人與人三觀的不同,則來源於原生家庭的差距。

這些差距則包括社交差距、貧富差距、眼界差距。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男女雙方,在任何一個重要指標上懸殊特別巨大的時候,都會在未來的生活中產生一些問題。

所以歸根究底,長輩們說的並沒有錯:互相喜歡抵不過門當戶對,理想愛情勝不過現實壓力。

30歲左右的人,你都犯過哪些錯

2

社交,需要相互給予

終身成長詞典《308:無效社交》裡提到: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相互給予彼此所需要的。

沒有人會喜歡一味地付出,即使是很好的朋友。

也有人說,交朋友交的是真心,老去計較那些人情往來,顯得多世故啊。

然而,你要怎麼才能讓對方明白你的真心呢?說到底,還是要靠行動來證明。

《請回答1988》裡,把鄰里之間的友好互助展現的淋漓盡致。

其中有一個這樣的情節:正值晚飯時刻,德善、正煥和善宇家的媽媽分別準備了豐盛的食物,然後不約而同地讓自家孩子將特意多做的菜送給鄰居。

正煥穿好鞋準備去善宇家時,善宇剛好推門進來,彼此看了一眼,拍了拍對方的肩,默契地交換了食物。

幾個孩子各家奔走,最後本只打算吃拉麵的阿澤父子,因為鄰居的贈送卻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朋友之間,就跟這幾戶鄰居一樣,其實大家都不會在乎贈予之物的價值,大家更在乎的是一份心意,一份人情往來的儀式感。

世間的所有情感,都是一種儀式。

通過“不佔便宜”“人情往來”這樣的儀式,我們讓彼此知道“我記得你、我在乎你、我需要你”。

3

工作,要時刻對舒適區保持警惕

我有一位朋友,剛畢業就進入了一家國企。剛開始還有一股子的拼勁,但慢慢地,就開始過上了安逸的國企生活。

他說,突然有一天,發現以前的同學朋友有些混得風生水起,才幡然醒悟,自己已經落後同齡人很多了。自己在安逸裡苦苦掙扎,沒有希望,第一次感受到了焦慮。

他感覺自己如溫水煮青蛙一般,早已喪失了核心競爭力。

有人說,這個世界是一個永遠熵增的世界,牛奶混進咖啡裡,永遠不會自己分離出來,順其自然基本就是倒退。

安逸的環境待久了,只會讓工作能力停滯不前,對外在的競爭恐懼且無力。

困在自己的圍城裡,只會喪失更多的可能性。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即便很累、很麻煩,也要活到老,學到老的原因。

30歲左右的人,你都犯過哪些錯

《遺願清單》裡,老爺爺說:我做過的事,並不是每件事都讓我問心無愧。但要是再來一次,我肯定還會那麼做。

我們的人生,大概如此。犯錯無可避免,但最重要的是,你能夠及時彌補過錯,將損失降到最小,讓每一分鐘都能為未來增值。

人生也不可複製,他人經驗能起到一點借鑑作用就很好了。正如達·芬奇所言:“經驗不會犯錯。只有過於依賴經驗,才會判斷錯誤。”

自己的人生,依然要靠自己選擇。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