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小助手,大人看,爲孩收藏

學習小助手,大人看,為孩收藏

說學習,大家都不陌生,從小學到大,書籍墨香伴光陰。但是學習中常常碰壁,怎麼辦?我們這輩子磕磕碰碰走過來,下一代還按照我們的模式磕磕碰碰這麼走嗎?時代在進步,學習也一樣,這裡說說學習的策略,也就是我們常常忽視的問題。

第一點,對比。學習過程中如果善用對比,往往能夠獲取更多的信息。

不正經的舉個例子:比如對面走過來一位美女,你看了一眼,漂亮。結束了。

如果加入對比的方法,我們可以很快的篩選出更多有用的信息,身材,服飾,姿態,眼神,表情,膚色,她周圍的環境,手指上有沒有戴戒指,包包是什麼牌子,服裝屬於什麼系列,有沒有紋身,南方北方人,口紅顏色,口音如何,等等。而這些具體的細節就會印到我們的大腦裡,形成比較完整的記憶,還可以進一步的進行推理。

第二點,可視化表達。學習過程中利用圖表圖形調動人的視覺系統,可以讓我們輕鬆理解與空間結構相關的信息。

再舉個常見的例子:最近的地鐵口怎麼走,熱心小姐姐告訴你:從這裡直走到第二個路口右轉,看到紅綠燈左轉,再沿著路走三百米左右,看到紅綠燈走到對面,再沿著右邊的路走三十米就到啦~!

What?聽小姐姐說完走了兩步,默默的掏出手機,打開地圖,一看圖,其實好簡單。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可視化表達。

第三點,歸屬感,融入集體。在學習方面,歸屬感可以讓人全身心投入,不受負面情緒干擾,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再舉個不正經的例子:小時候打遊戲,玩街機97、月華劍士(暴露年齡),小夥伴們一起玩,一起研究,遊戲裡的人物技能,特點,連招,遊戲BUG,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就收穫了大量的信息,從而提高了在這個學習項目上的成績(可以虐菜)。包括現在國民手遊王者榮耀,裡面的英雄人物眾多,技能,武器,CD,等等都是需要學習的,而在一個群體中,成長是最快的。(把上面的遊戲名稱換成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還有英語學習同效果)

若去網吧,燈火通明,若去圖書館,書香卷氣。在哪都有集體,就看怎麼選擇。

第四點,勤練。這個要好好解釋一下,小時候屁股沒少捱揍,努力看書,勤快點刷題。那我說這個第四點不就是廢話了嗎?

這個第四點說的勤練需要加一個前綴,精!什麼意思?舉個例子,打籃球,天天打,天天練,肯定有提高,但是容易到達一個瓶頸期,怎麼辦?

仔細研究一下,告別賽場,精細打磨自己的技能,投籃的命中率,步伐,體能,彈跳。有針對性的進行精煉,就能突破瓶頸。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如果偷懶摸魚做做樣子是不行的。

第五點,闡釋。這個舉個例子,隨意的一串數字,5459862133,別人剛剛告訴你,你默唸中,感覺記住了,這個時候旁邊有人問你,要不要買房啊,或者最近的海鮮市場在哪裡啊?巴拉巴拉兩三句,完蛋了,剛才什麼數字了?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個數字跟我們已知的信息聯繫起來,就容易記憶了,比如諧音,我是我舅(5459),我是86年出生的,我要姍姍(2133)。是不是,容易記憶多了,主要看你的信息儲備擅長方向,只要能把已知的信息用來解釋這串隨意的數字就行,形成比較牢固的記憶。

第六點,反饋。在學習過程中,知道對錯比較容易,紅紅的×√顯而易見。

但是,為什麼錯,錯在哪裡?在試卷發下來就進行反饋,還是過一段時間再反饋,效果完全不一樣。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就是反饋的時候對學習者的面子照顧。舉個不正經的例子:老婆陪老公在外面應酬的時候,一般情況下他做錯或者說錯了什麼,回家,關門,搓衣板,沒問題。要是當著朋友,領導的面讓他沒面子,不好意思,這時候的反饋很容易適得其反。

舉個例子:孩子說:3x3=6

反饋:笨蛋!答案是9.

(這就是欠抽作死型的反饋)

孩子說:3x3=9

反饋:對了,你好聰明!

(對就對了,表揚他好聰明,說得他天生BUFF就智力加成一樣,長此以往降低學習者的學習動力)

孩子說:3x3=6

反饋:不對。

反饋:3個3在一起,6太小了,應該是9。

反饋:6小了哦,你是不是想成3+3了阿~3X3是三個3噢。

再舉個不正經的例子,想想自己玩遊戲的成長之路吧。(多少反饋讓人登頂,多少反饋讓人棄坑)

第七點,實踐。實踐體驗學習可能通過親身體驗或親自操作,調動我們的運動感知,讓學習更生動!

比如親自發豆芽,比如做物理實驗,化學實驗,還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如果能具體實踐一下,往往能讓我們的學習事半功倍。因為很多抽象的概念在實踐的過程中體會更具體,感受更深刻,當然學得更好。比如,加速度。在汽車加速的時候感受一下推背感,是不是更實際。

巴拉巴拉說了起點,其實還有很多學習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既然你已經看了這篇文章,不妨自己再實踐實踐在後面加上你認為對學習有幫助的幾點。

然後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好好把握原則。

皆大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