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創業者都會犯的四個錯誤~你還在犯嗎

餐飲業永遠是創業熱門的首選,餐飲創業進入到白熱化的地步。據有關數據統計,全國平均每天都有幾百家餐廳開業,還不包括那些沒統計到的,沒註冊的。雖然很多餐廳最後都被市場淘汰掉了,但是它們的很多行為,對整個餐飲業的影響巨大。留存下來的餐飲店自然有它存在的竅門,那麼失敗的餐飲店呢?

很多創業者都會犯的四個錯誤~你還在犯嗎

餐廳

這次總結了一下那些被淘汰的餐廳常犯的錯有哪些?作為創業者,應該明白哪些基本常識?這些問題,或許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是創業前的四個錯誤

1:看什麼火做什麼

我們都知道黃燜雞吧,作為目前中國三大小吃之一,它的成功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它是靠招商加盟的方式增加店面,沒有直營店,這樣做的後果是加盟商惡意競爭,如13年,深圳老社區街道,第一家黃燜雞進駐火爆後,四面八方開始了瘋狂的連鎖布店模式。半年內,一條兩百米的商業街出現了6家類似的黃燜雞小店。正是這種惡劣的小白從眾心理,導致這條街道6家黃燜雞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因為各種無腦促銷的打擊競爭對手而倒閉了5家,就連最後一家也於15年末換了招牌。

當然,黃燜雞這個品牌只是個個例,但除了餐廳,飲品行業這問題也是不容小視,因為惡性競爭,從三元一杯的單品增到十幾元、二十幾元一杯,甚至大部分超過了一份飽腹快餐的價格,這幾年倒下的飲品店還少嗎?

2:看什麼容易做什麼

如果告訴你,開一家餐廳的菜品製作不需要任何廚師,不需要明火,不需要技術,甚至不需要切配員,不需要洗菜阿姨,而且還可以一店同時經營黃燜雞、老鴨粉絲、蘇州湯包、中式快餐、麵食等等,你信不信?沒錯,這正是目前流傳最廣最美好的一個項目:料理包

如今多家便利店料理包的興起,是不是說明了中央廚房名下的料理包,已經可以和傳統廚房開撕了呢?如果是,為什麼到現在,消費者可以接受便利店和高鐵飛機上料理包模式的快餐,卻又對同樣行為的餐廳零容忍?

在經過和多位踏過料理包這個坑的老闆取經,以及運用消費者的視角,不難得出一些結論:

料理包這個美好的項目,正是由於有經驗的人不願意用,沒經驗的人亂用和料理包本身的不成熟帶來的很多缺陷,導致了使用料理包經營的幾乎80%都三月死的現象。

這也說明了:商業,沒有容易走的路。

3:想一棍子收了所有消費者

一口出不成胖子,做什麼事都要慢慢來,這邊的生意好,那邊的生意旺,就想的兩者或多者融合,前面做黃燜雞,還做COCO,線上在做些漢堡薯條,晚上在做做龍蝦,燒烤,及多家所長,匯聚成一個“全聚德“嗎?

這樣下去一家神一樣的餐飲誕生了,菜單上密密麻麻布滿了各種各樣的菜系和品類,當顧客進門的時候,在沒有重點的菜單中犯了選擇困難症,好不容易點了幾份菜,服務員從廚房下單回來,卻告訴顧客:“不好意思,這個沒有了,這個也沒有了,這個也沒有了。”

當一家餐廳沒有重點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它的定位從餐廳降級到了大食堂 ,可是在顧客看來,要去大食堂公司樓下就有,我何必跑那麼遠?

很多創業者都會犯的四個錯誤~你還在犯嗎

4:看到騷浪賤品牌大火也想學習

80年代,餐飲是有什麼吃什麼的商業環境,餐飲小店大店多為兩極化,不是路邊攤、大排檔就是酒樓。

90年代,已經由吃什麼到了怎麼吃 ,外來品牌開始大量進駐中國,這時候餐飲環境出現了改革和適應。

2000年後,餐飲店數量急速井噴,大量的品牌倒下和崛起,市場已經從怎麼吃,轉變為怎麼吃著玩 。95後和00後的主導讓一些騷浪賤品牌火了起來,也讓老老實實做市場的大同酒家發出感慨,“我們並沒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

都知道好吃是一種本質,好玩是一種趨勢。

但不是所有的餐飲店都適應這種規則,老話說得好,眾口難調,烤串很火,你在小區門口開烤串店,小區的年輕人都過來了,生意很是火,然後店主擴大規模,一些四五十歲的大叔大媽也過來了,可這些好玩的,好吃的不是他們的口味,他們會覺得不好吃,

當一家餐廳出現不好吃這個詞的時候,所有的優秀都一敗塗地。

錯誤還有很多,一些開業時的錯誤討論我們下期再見,誠然各位也可在下面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小編討論“創業”這荊棘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