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補康熙虧空,乾隆吃雍正成果,然而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

在跟多文學作品,電視劇中,對於康熙晚期是這樣講的,康熙晚年財政凋敝,國庫空虛。雍正即位後開始補齊虧空。

然而歷史上並不是這樣的。

雍正補康熙虧空,乾隆吃雍正成果,然而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

康熙61年,國庫存銀2716萬兩, 康熙朝58年最高的時候則有4700萬兩。這樣一看,康熙晚期國庫空虛,本身就是編撰之談。

雍正朝進行了改革,比較康熙朝進步了不少,到普遍來講國庫存銀3500萬兩左右。最高6000多萬兩。雍正13年國庫存銀3400多萬兩,可見乾隆再吃雍正老本站不住腳。

雍正補康熙虧空,乾隆吃雍正成果,然而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

乾隆朝將雍正朝推出的制度諸如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制度完成推行全國,並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採用一年多熟的耕種當式。使得乾隆朝的生產力高於康雍。在這一時期,農產品剩餘。走向市場,手工業在沿海發展壯大。

雍正補康熙虧空,乾隆吃雍正成果,然而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

出現票號,貸款,錢莊,商幫,連鎖票號等商業進步。這些原因使得乾隆朝的經濟力量比康雍高。國庫存銀高於康雍。在乾隆20年前國庫存銀跟雍正時期相當。乾隆20年後平均年份就已經超過雍正。至乾隆30年達到7000萬兩上下。這也就是說乾隆吃雍正老本是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