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7:濟南相任上的曹操

在議郎這個閒職上的曹操,一開始給朝廷提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可看著一團糟的朝局,以及自己提的建議或被忽視、或執行的敷衍了事,眼看東漢這亂象不是自己能改變的,漸漸變得心灰意冷,選擇沉默看著這一團混亂。可身處亂世,能人總不缺少機會,很快黃巾起義爆發,能文能武的曹操被拜為秩比二千石的騎都尉,來到平定黃巾起義的一線潁川。估算時間,曹操在議郎這個職位上待了有四年之久,比之前他當縣尉、縣令的時間都要長不少。

關於曹操在平定黃巾起義中的表現,史書上並沒有詳細的記載。畢竟黃巾起義的平定不是曹操的主業,即使在三國演義中也只能捎帶手的把一些皇甫嵩的功勞拿過來放在曹操身上。在三國演義中,也是在平定黃巾起義的戰場上曹操第一次現身,和劉關張還有一次照面。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7:濟南相任上的曹操

圖1、濟南國位置

黃巾起義平定之後,曹操被拜為濟南國的國相。在東漢封國的國相相當於郡守,俸祿也是中二千石(二千一百六十石)。從曹操的這次升遷幅度以及史書的記載看,在平定黃巾戰亂中曹操有表現但表現並不突出。

反倒是到任濟南國相後,曹操有非常顯眼的表現。在極簡略的三國志中,都有評述。裴松之的注三國志介紹的更是詳細。曹操到任濟南國相之後,有兩大突出表現。第一個表現,是曹操到任之後對濟南國吏治的嚴肅整頓。在曹操到任之前,濟南國下轄的十多個縣的官員依附權勢,貪腐成風,而且之前的國相置若罔聞,使得這些官員無所顧忌。曹操到任之後,對治下有貪腐行為的官員,一律舉奏免職。整個濟南國上上下下為曹操的這個舉動震驚,有貪汙行為的官員紛紛離開濟南國逃到周邊的郡縣去。這麼一弄,濟南國上下政壇風氣大好,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7:濟南相任上的曹操

圖2、曹操(《左慈戲曹》)

曹操在濟南國國相任上做的第二件事是影響深遠的,即根除濟南國內奢侈的喪葬行為。濟南國奢侈的喪葬行為,由來已久,和西漢建國者劉邦的孫子,第二任濟南王,在誅滅呂氏中有功的劉章有關。劉章因為在誅滅呂后的政變中有突出表現,就認為自己對整個大漢有功,就給濟南國立祠。之後濟南國所在的青州各郡爭相效仿,濟南國由其厲害,到曹操任濟南國相的時候,已經有六百多個祠堂。不僅僅是立祠,在立祠及祭祀的過程中,極盡奢靡之能是,濟南國的百姓深受奢靡之風的苦害。曹操到任之後,將所有的祠堂及房屋毀掉,禁止官員百姓祭祀。到曹操離任的時候,敬奉鬼神的事情、奢華的祭祀在濟南國境內基本絕跡了。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7:濟南相任上的曹操

圖3、濟南國圖例

絕剷除呂后是公元前180年左右的事,而曹操任濟南國相是公元180年之後。濟南相曹操所面對的是有三百六十年之久的一個傳統習俗。曹操之前的國相都視而不見,可見風俗影響之深。曹操破除這些習俗,所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曹操不管這些,可見他雷厲風行的手段有多強。濟南國任上,我們可以看到作為能臣一面的曹操。治貪官、易風俗,所要面對的風險和承擔的壓力,想必有過官場經驗的人,都知道一些。可三十出頭的曹操不怵這些,敢做敢幹。不但敢幹,而且能幹好。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7:濟南相任上的曹操

圖4、東漢古墓出土文物

由於濟南國任上的突出表現,曹操被徵調為東郡郡守。但曹操不肯受,稱病回了老家。從國相到郡守,從漢代官員的升遷軌跡看,算是升遷。一般而言,東漢郡的面積要大過國的面積。國相要面對封國的封王和東漢朝廷兩個領導,但郡守可是真正的一郡之主。可曹操怎麼就不肯去呢?裴松之引用王沈等《魏書》的記載,對曹操的這個舉動做了個解釋。說曹操看到當時權臣當道,貴戚橫行禍害各州郡。曹操實在忍不下去,很多場合得罪這些權臣、貴戚,恐怕這樣的舉動給家族帶來災禍,因此託病回鄉。曹操這一次這麼輕易的辭掉了東郡郡守,若干年後他還要從東郡郡守任上啟程,開啟爭雄之路。只不過,曹操再一次拿回東郡郡守這個位置,可要費很大勁了。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7:濟南相任上的曹操

圖5、東郡與濟南國位置大小對比

雖然曹操在濟南國相任上,表現突出。但在突出的政治表現背後,曹操得罪了不少權貴,很多事上一定也受過不少挫折。被民眾認可、光鮮的政治表現背後,是曹操自身的傷痕累累。想做事、能做事、在做事的人,都不容易,這時候的曹操就是一例。想必此時,曹操收到了很多威脅,同時有家族內很多人的忠告,才讓曹操最後決定託病回鄉。

曹操回鄉之後,在城外修了一個房子。春夏的時候讀書,秋冬的時候打獵,過的好不自在。對比辭官之後的曹操和袁紹,不同的行為方式,可以看到兩個人完全不同的本性和價值取向。曹操在辭官之後,去挖掘和尋找的是自己的內心,去開拓的是自己的個人世界。而袁紹辭官之後,去拓展的是自己的交際圈,去開拓的是個人的影響力。曹操好學,而袁紹好名。如果不是後來的大亂世,勝出的一定是袁紹。可趕上了要以硬實力說話的大亂世,最後勝出的就只會是個人積澱更多的曹操。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7:濟南相任上的曹操

圖6、曹操(《嫉殺楊修》)

在曹操隱居鄉里的時候,還牽扯進一場針對漢靈帝的政變。這場冀州刺史王芬準備發動的政變我們在之前的章節中講過,這裡就不重複。舉重若輕的曹操,面對這樣不穩妥的事情,肯定是不會瞎摻合的。曹操從來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也不相信你王芬真只是為東漢朝廷而沒有私心。人人都有私心,那就不能輕易的廢立皇帝,皇帝就是那個公心。王芬那場準備發動的政變,沒有天時、地利,更沒有人和,最後只有失敗一條路。好在王芬只是棄官而走,朝廷沒有深挖,不然曹操可要面臨更大的災禍。

轉眼到了公元188年,西北羌亂再起。漢靈帝在去世前一年,忽然振作了一下,換太尉、仿照漢武帝設立西園八校尉、搞大閱兵。在漢靈帝設立的西園八校尉中,出現了曹操的身影。曹操和袁紹第一次並列在了一起,曹操被漢靈帝任命為典軍校尉。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7:濟南相任上的曹操

圖8、朝堂之上(《董卓進京》)

曹操、袁紹同為世家子弟,年齡應該也相仿,而且從小都是公子哥,想必從小就認識,很有可能還是一起胡作非為的好哥們。曹操此次再次出山,背後一定有他從小的好哥們袁紹幫忙。袁紹這個時候可是大將軍何進府裡的紅人。不管是真是假,從此之後,曹操、袁紹這一對冤家對頭就開始了在史書裡的直接碰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