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者博愛穿越時空 同道關愛細微有情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者博愛穿越時空 同道關愛細微有情

陝西網訊(通訊員 張鵬天) 8月19日是第一個 “中國醫師節”。在慶祝首屆“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組織了系列活動,與全體醫務人員共同慶祝自己的節日,我們也更加惦念代表醫院遠赴非洲,在艱苦的工作崗位上不怕犧牲、勇於擔當,無私奉獻,正奮鬥在抗擊非洲各類傳染病最前線的援外醫療人員張鵬天、宋啟勞兩位醫生。

從陝西省第六批援馬拉維醫療隊啟程至今,黨委書記王亞麗、班子成員定期都會代表醫院黨委給宋啟勞、張鵬天兩位專家發慰問短信,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鼓勵他們牢記使命,主動作為,潛心探索,不懈怠,不疏忽,謹慎對待每一例患者,用自己所學幫助患者解除病痛,用精湛的醫術搭建中國和馬拉維人民之間友誼的橋樑。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者博愛穿越時空 同道關愛細微有情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者博愛穿越時空 同道關愛細微有情

下面節選黨委書記王亞麗、副院長袁普衛與援外專家部分微信對話內容表達全院教職員工對他們的敬意、慰問,希望他們在異國他鄉工作、生活一切安好!

宋老師:

您好!轉眼去馬拉維數月了,一定度過了最難熬的階段了吧?工作和生活都好嗎?咱們這裡正是最熱的炎夏,雖然剛剛立秋,但依舊很熱。也許和非洲相比,您的處境更值得我們關心和掛念。遙遙問候並祝安好!

前天班子開會時,我們還說到您和張老師的辛苦呢,大家都很關心你們!希望在紀律許可的情況下,能否對您和張老師援外工作進行宣傳報道?若可以,我會讓宣傳科王建麗科長和你們聯繫此事。無論如何,在遙遠且生活條件艱苦的非洲工作,是一種大愛無疆的奉獻!

問好!祝福!感謝您!

王亞麗

以下是宋啟勞醫生回覆王亞麗書記微信內容節選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者博愛穿越時空 同道關愛細微有情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者博愛穿越時空 同道關愛細微有情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者博愛穿越時空 同道關愛細微有情

尊敬的王書記:

你好!

能在遙遠的非洲收到您的微信十分激動,這麼長的時間你還能惦記著我們十分感動,您對非洲的評判和我們狀況的分析都十分精準,您對咱們醫院情況的介紹使我感到十分親切。您心裡確實牽掛著我們,謝謝您!謝謝組織!

如果說前一段時間難熬,現在卻也最最難熬。因為剛來只是熟悉、適應環境,跟著當地大夫學習,不過多的參與具體事項。現在不同了,要有具體的、獨立的和指導意義的臨床操作。首先要聽得懂,講得出;其次要做得到。這樣講似乎不合情理,都是高年資的大夫,有什麼做不到的?這裡的醫療條件太差了,除了語言,在工作上也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完成。許多診治措施的執行是由大夫獨立操作完成的,此如靜脈穿刺、藥物配製、儀器使用等等,特別是搶救儀器,如CPAP的操作,其中器械陳舊,零部件缺損,需東拼西湊才能組裝成功,這恰好是我的短板,需要反覆的觀察、試驗,這也對我的反應和記憶是種考驗。請組織放心,無論條件多艱苦,困難再多,我一定盡力而為,做好每一件事,確保完成援外任務。

宣傳是黨委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個人完全支持和擁護。只是覺得我的工作非常平淡無奇,沒有值得宣傳的亮點。不管怎樣,我會積極配合你們的工作……

您的工作千頭萬緒,重要的事情那麼多,還能記得遙遠的非洲,渺小的我們兩個人,我很感動,也倍受鼓舞,謝謝組織關心!謝謝您!

衷心祝願我院高歌猛進,跨越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請代問趙院長及其他幾位院領導好!也祝願王書記家庭生活紅紅火火,蒸蒸日上,闔家幸福!

注意"秋老虎"哦。

宋啟勞

2018.8.9

以下是張鵬天醫生回覆袁普衛副院長微信內容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者博愛穿越時空 同道關愛細微有情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者博愛穿越時空 同道關愛細微有情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者博愛穿越時空 同道關愛細微有情

援馬拉維隨筆

轉眼間中國第六批援馬拉維醫療隊到達馬拉維已經整整四個月了,我們對物資匱乏、頻繁地停電、停水的擔憂,已經適應,開始喜歡這裡的藍天白雲,喜歡黑色的面孔上那淳樸善良的微笑。記得今年4月15日,我們一行17個隊員由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登上飛機的那刻,心裡是忐忑的、不安的,因為我們要去一個神秘的土地,遙遠的國度。在我的印象中,非洲是個貧窮落後的地方,那裡的人們吃不飽、穿不暖,每天都在為生存而忙碌和奔波;並且非洲大地戰亂不斷,危險無處不在,有些地方可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工作,這就是我去馬拉維時理解的非洲。

經過近26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我們終於踏上了受援國馬拉維,這是一個環境優美,沒有汙染的國家,因為國內資源匱乏,外國勢力干涉較少,各部落和種族之間矛盾不多,所以馬拉維到處都充滿祥和與溫馨,人們之間彬彬有禮待人和氣,充分體現出了非洲人民的熱情好客。作為中國醫療隊的一員,我的緊張心情頓時放鬆了不少。可是,當中國駐馬拉維大使館在歡迎我們醫療隊赴馬的晚宴上,經商處的範秘書在介紹馬拉維情況時的一句話,又使我的心懸了起來,她說:“馬拉維是一個景色秀麗,氣候宜人的國度,但在這美麗的背後,這裡卻是一個瘧疾肆虐,艾滋橫行的國度,大家來到這裡,不但要看到她的美麗,也要注意她的潛在危險,特別是醫務工作者,一定要注意職業防護”。聽著這話,我的心情又瞬間沉重起來。馬拉維是一個瘧疾、結核和艾滋病高發的國家,其中艾滋病的發病率幾乎佔18%;如此高的發病情況,怎能不叫人擔心!

經過簡單的休整,我們就進入了馬拉維首都利隆圭的卡姆祖中心醫院,開始了正式的援外醫療工作。隨著對當地醫療條件的瞭解,工作環境的熟悉,最初對疾病肆虐、艾滋橫行的恐懼漸漸減少,與日俱增的是對無私奉獻,大愛大醫精神內涵的深切體會,對自己肩負重任的深刻認識,以及對當地患者的由衷同情。我所在的影像科,是卡姆祖中心醫院的重點科室,承擔著全院的醫學影像包括X線、CT和超聲檢查。在馬拉維,卡姆祖中心醫院是全國最大的醫院,醫療設備也是馬拉維最先進的,可是和我們國內相比,也就相當於一個縣級醫院的設備水平。這裡的X線攝影,還是已經被我們淘汰了的過去所用的普通膠片攝影;有一臺菲利普16排CT和兩臺我國邁瑞公司生產的彩超。馬拉維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它是一個農業國家,主要的農作物是玉米,而經濟作物只有菸草,所以它的經濟支撐幾乎全部靠外援,援助國給他們什麼,他們就接收什麼,完全沒有自主。在這裡缺醫少藥現象更加明顯,馬拉維全國只有一所醫學院校,就是馬拉維大學醫學院,一年培養的醫學生,完全不能滿足臨床工作的需求;而藥品、器械則只能靠援助國捐贈,用完了則無藥可用。馬拉維施行的是轉診免費醫療制度,所以患者的看病就醫是不需要花錢的。像卡姆祖這樣的中心醫院,在馬拉維一共有六個,他們不接收直接來看病的患者,只接收由下面基層醫院轉診來的患者,只要患者拿著轉診單來看病,一切費用是免費的。如此一來,只要政府不補貼,那麼醫院的藥品、器械等耗材消耗完了,就只能等外援的到來,這就是馬拉維醫療的現狀。

在影像科裡,患者檢查的膠片和做的CT以及超聲檢查,只給患者發報告單,而沒有膠片,這可能是為了節約耗材吧!我所在的科室裡,包括我在內,一共只有五個大夫,其中兩名馬拉維醫生,一位挪威醫生和我們兩名中國隊員,大家承擔著醫院全部的影像診斷任務。在這裡工作,語言是我的最大障礙。因為馬拉維的醫學影像報告全部是英語,所以溝通和寫作是我要克服的頭等難題。初來的時候,我感覺在國內所學的外語知識,在這裡簡直太不夠用了,一方面是本身掌握不足,另一方面是馬拉維人發音有口音,幾乎一句都聽不懂,交流起來都很困難。但是,作為一個援外的中國醫生,我感到責任重大,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叫外國人看不起我們,看不起中國醫療隊,我們是代表國家的!所以我在邊工作邊適應邊學習中,逐漸理解和明白了周圍同事的意思,大家一起探討病例,分析病情,書寫報告。

非洲有許多疾病與我們國內不同,而且有些病例我們幾乎沒聽過或者根本沒見過。馬拉維的瘧疾和艾滋病非常普遍。瘧疾在我們國家,特別是我們生活的北方城市,幾乎沒有見過,而這裡卻是一個常見疾病,幾乎每天都能看到。艾滋病也是內科住院患者中最主要的疾病,這些在我們國內都是很少見的。我記得在今年的六月初的一天,一位軍隊醫生帶著一個患者來到卡姆祖中心醫院做CT,是那位挪威大夫Dr.Carle接診的,檢查完後,她來叫我,這時我看到患者的兩肺有許多滲出,而且顱腦內平掃可見等和混合密度的結節狀陰影,周圍可見水腫;增強掃描可見環形強化。患者是一個26歲的男性,平時身體健康,是一位邊防軍人,突然發病,病史有兩天。當時,我考慮是感染,但不能肯定是什麼感染,於是我便查閱相關資料,最後考慮是一種寄生蟲病,肺吸蟲病的可能性最大。馬拉維人的衛生條件非常差,由於缺水,所吃的食物很少經過水洗,而且有些食物是生食的,這就給一些寄生蟲生存創造了條件,因此寄生蟲病在馬拉維也是常見病種之一。後來經過實驗室檢查,也確診了肺吸蟲病的診斷。另一個病例是一個13歲的女孩,她的右側大腿上部腫脹明顯,有疼痛,皮溫略高。病史有8個月,近來腫脹逐漸明顯加重就診。CT掃描可見右側股骨上部內側軟組織內可見一約7.3×5.2cm的一個腫塊影,周圍組織結構模糊不清。我同影像科的其他同事一起,討論這個病例,首先大家的共識是一致的,這是一個腫瘤性病變,就良惡性而言,馬拉維的Dr.Grace大夫認為是橫紋肌瘤,科主任Dr.Mzumara和Dr.Carle大夫認為是橫紋肌肉瘤,而我和我們的隊員夏雨大夫認為是纖維肉瘤,大家為此各抒己見,發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最後經手術和病理證實為纖維肉瘤。

6月29日,中國醫療隊正式分隊。我作為姆祖祖分隊的一員,與其他八位隊友一起,奔赴馬拉維第三大城市姆祖祖中心醫院工作。如果說首都利隆圭是一個鄉鎮的話,姆祖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鄉村。還來不及掩去和其他隊友分別的的不捨,我們就迅速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歷屆中國醫療隊的優良傳統早已給當地醫生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我一到這裡,就和姆祖祖中心醫院影像科主任 Dr.Nelson Nkosi保持密切聯繫,經常就疑難患者的情況進行交流和指導,因為在姆祖祖中心醫院的影像科,就只有我們兩位大夫。

7月27日一大早上班時,姆祖祖中心醫院來了一名急診患者,女性,懷孕37周,腹部膨隆明顯,急診做超聲檢查。由於病情在當地實屬罕見,婦產科主任Dr.Kayangbo和烏克蘭醫生Dr.Alex臉色凝重地一起來到影像科,與科室醫生一起會診診斷。最後決定求助中國醫生,我作為中國大夫,和大家一起討論,發表看法。我看了超聲圖像,又看了患者情況,考慮是一個良性的婦科腫瘤,超聲顯示是一個右側下腹部的囊性病變,又長的很大,所以認為是一個右側的卵巢巨大囊腫。後來經過急診手術,迅速切除腫塊,再行剖宮產手術取胎,母子平安。腫塊切下來後,直徑達50cm,重達11.7kg。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者博愛穿越時空 同道關愛細微有情

8月2日晚,中國醫療隊翻譯肖蓉老師接到姆祖祖醫院內科主任Dr.Chipoiombwe的信息,第二天要給一個疑難病例會診,請求中國醫療隊協助診治。這是中國醫療隊來姆祖祖中心醫院後的第一次會診,所以大家都很重視,最後決定由麻醉科雷曉鳴教授,兒科郭亞樂教授,內科李進大夫,婦產科連榮麗大夫,外科高王軍大夫和我,共同組成中國會診團隊,協同姆祖祖醫院的大夫,一起為患者做出診治。8月3日早上8點,我們中國的六位大夫和翻譯一行七人,來到內科門診,與姆祖祖中心醫院院長兼內科Consultant Dr.Frank Sinyiza和內科主任Dr.Chipolombwe共同為一名曾經在姆祖祖中心醫院和首都卡姆祖中心醫院先後4次就診的女性30歲患者進行了會診。通過仔細詢問病史,查詢相關檢驗報告和體格檢查,中國醫療隊詳細進行了分析、討論,提出了自己的診療建議與治療思路。會後,Dr.Frank Sinyiza院長和Dr.Chipolombwe對中國醫生豐富的診治思路表示讚歎,對中國醫療隊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表示感謝。

我來到姆祖祖中心醫院工作一個半月了,在影像診斷的崗位上,憑藉自己的努力和醫療技術,一絲不苟地完成著本職工作,獲得了當地患者和姆祖祖中心醫院同行的認可。在這裡,我要牢記“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認真工作,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困難,繼續前行,努力奮進,為中國和馬拉維人民的友誼,增添一份微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