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六隻股票同步閃崩,刺破「隱形操縱」灰幕!

令投資者嗟嘆的“閃崩”時刻,牽連出場外配資的灰色鏈條,隱匿著股價操縱的違規行徑。

6月中下旬,長城影視、華平股份、華鐵股份、華鼎股份、銀億股份、春興精工等6只股票在“同日、同時、同刻”出現整齊劃一的跌停。上證報記者調查後發現,“閃崩”是這些公司部分股東的配資賬戶被強制平倉所致。

在進一步調查採訪後,記者獲悉這些配資賬戶的由來:江浙滬地區高淨值人群(出資方)在高息誘惑下,與配資方簽訂借款、借賬戶的協議,配資方打入保證金操控出資方的賬戶,並通過兩融繞標大量買入指定的非兩融範圍的中小盤股票。這期間,出資方無權買賣其賬戶中的股票。

但在“閃崩”的極端行情下,原本各得其所的利益聯盟頃刻間瓦解——股價連續跌停,配資公司無力追加保證金,致使出資方的賬戶被券商或出資人自行強平。

緊接著的劇情是,出資方依約向配資公司要求彌補損失,但後者因虧損慘重而無力承擔,暴露出更多違規嫌疑與運作內幕。

調查:六隻股票同步閃崩,刺破“隱形操縱”灰幕!

這是一條隱秘、異化的灰色配資鏈:原本的個人打保證金到配資方賬戶,變成了配資方打保證金到個人賬戶;原本的個人借配資方資金放槓桿交易股票,變成了配資方借個人資金放槓桿交易股票。

這是一類新型的“隱形操縱”模式——借場外配資之名,行股價操縱之實。據記者調查,這些賬戶資金到位後即全倉買入相關公司股票,隨後持股不動,實施“鎖倉”操作。問題是,究竟為誰“鎖倉”?

“閃崩”後,出資方與配資方的矛盾升級。

相關人士對記者透露,配資方是一個市值管理和股價運作的團隊,是相關上市公司的馬甲和代言人。“我們怎麼會無緣無故借那麼多錢買這些股票,我們自己沒錢,保證金不是從我們賬戶付出來的,這個你可以去查;當時都談好的(他們)要兜底,現在虧了錢不能找我們啊。”

配資方所言是實是虛?出資方的利益有否保障?借款配資協議是否有法律效應?相關上市公司是否涉及違法違規?這些問題有待監管部門的查證與定性。

在近期的大連電瓷、鳳形股份等多個案例中,一條從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或關聯方出發、通過市值管理團隊向民間資金進行場外配資、進而實現股價操縱的運作鏈條,已被較為完整地披露與還原。

其背後,高壓打擊之下而屢禁不止、弊端叢生的場外配資市場,在法律、監管與實際需求之間博弈並生存,未來如何興利除弊、納入正軌,考驗著制度建設的智慧。

同步“閃崩”之謎

在震盪行情中,6只股票同日“閃崩”並不稀奇,但同一秒“閃崩”必有蹊蹺。投資者看到的只是“閃崩”的K線圖,但配資方心裡知道,配資賬戶集體強平才是核心原因。

6月19日是特別的一天。當日,滬指擊穿3000點關口,創出2016年6月份以來的最低點。滬深兩市近千隻個股跌停,個股盤中“閃崩”此起彼伏。

若細加觀測,部分個股“閃崩”時點的一致性,令人匪夷所思。

例如,長城影視、華平股份、華鐵股份、華鼎股份、銀億股份、春興精工等股票的盤中跌停步調整齊劃一——幾乎都在當日14時23分左右瞬間跌停。以長城影視為例,14時23分突然出現一筆7.83元(跌停價)的6126手賣單,股價瞬間跌停,跟風賣單湧現,到收盤仍一字跌停。再如,華鐵股份14時22分出現11295手以跌停價掛出的賣單,將股價瞬時打到跌停板。隨後幾日,上述股票幾乎都出現了連續跌停的狀況。

調查:六隻股票同步閃崩,刺破“隱形操縱”灰幕!

調查:六隻股票同步閃崩,刺破“隱形操縱”灰幕!

六股6月19日股價分時走勢圖及日k線圖

盤面表明,有資金在出逃。市場推測的原因是,部分配資賬戶被券商或出資人自行強平。

彼時,張紅(化名)的股票賬戶滿倉了前述股票中的4只,當天結結實實“吃”了一整個跌停板。

雖是該賬戶的持有人,但張紅的權限卻是“只看不動”,因為張紅是提供資金、賬戶給配資方的高淨值人群,而賬戶是由配資方操控的。

根據協議,張紅出借1500萬元資金,配資方向賬戶打入1000萬元保證金,加上券商可提供的1:1融資,該賬戶實際可用資金最高為5000萬元。幾天後,該賬戶滿倉買入了華鐵股份等4只股票。

張紅沒有想到,6月19日只是“閃崩”的起點,此後幾天這4只股票連日跌停,張紅多次催促配資方追加保證金以防賬戶爆倉,但對方最終未追加資金,張紅依照協議進行了平倉處理。

對賬單顯示,該賬戶合計虧損約2000萬元,剩餘3000萬元中的2500萬元歸還券商兩融資金,張紅實際剩餘500萬元,虧損本金約1000萬元。

覆盤可見,前述“閃崩”股票第一筆以跌停價掛出的賣單數量並不大,但由於這些股票平日交易不活躍,成交額較低,小量的賣單就可觸發跌停,其他賣家跟風出逃,便會出現“踩踏”加劇恐慌心理,導致股價連續跌停。

“幾隻股票同時出現‘閃崩’,很可能是有股東被券商強平或者主動出貨,恐慌心理蔓延到配資賬戶,導致股東蜂擁出貨。”市場人士分析。

灰色配資鏈

這是一條灰色的配資鏈:配資公司打入一定數額的保證金,操控投資人賬戶加槓桿進行“定向”的股票交易,表面看來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但忽視了極端行情下的高風險。

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身價不菲的高淨值人群,會願意出借賬戶、資金給甚至沒有名字的配資公司?

調查:六隻股票同步閃崩,刺破“隱形操縱”灰幕!

“隱形”操縱利益鏈

今年4月,在相關中介的牽線下,張紅決定參與配資公司的配資,“沒什麼好的投資渠道,擔心資金放著貶值。”

其實,所謂配資公司,甚至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公司名字。他們是一群人、一個團體,擅打游擊戰。

張紅所籤的借款協議乙方,根本不是某某配資公司(文中暫稱“PZ公司”),而是所謂的公司業務員李某。相關協議變成了民間個人之間的借款協議。

“閃崩”之後,張紅拿著借款協議向李某索要補償,但後者以各種理由推脫,張紅的1000萬元損失至今沒有著落,而與之簽約的李某已失聯。

記者看到,此類借款協議中約定了配資比例、利息回報、權利義務關係等。以A賬戶的借款協議為例,乙方應將保證金1000萬元打入甲方(即出資方)證券賬戶,甲方同時將自有資金1500萬元劃入自己證券賬戶。資金到賬日,甲方將賬戶交易密碼告知乙方,乙方有權依約買賣股票,盈虧皆由乙方承擔,乙方按約每月向甲方支付利息收益。雙方約定,借款利息為1.6%/月,即每月24萬元,借款期限為6個月。

甲乙雙方還會約定警戒線與平倉線。

比如,當股票賬戶內乙方保證金低於60%,甲方有權禁止乙方繼續買入股票;當賬戶內盤中市值低於警戒線,且乙方未補足保證金,甲方有權立即賣出股票並修改密碼鎖倉。正是依此條款,張紅賣出股票並進行了鎖倉。

記者看到的多份協議中,乙方均非PZ公司,而是周某、李某等所謂配資公司的員工。記者問詢多位投資人,竟無人知曉這家配資公司的具體名稱,他們也從未去過配資公司的辦公場所。

“我從2006年開始斷斷續續參與配資,以前從沒出過問題,有時交易虧損了,配資公司也會及時補足。”張紅對記者表示,敢於借錢配資是因為“賬戶是自己的,對方又有打入保證金,想想風險不大”。

同樣,40多歲的阿明(化名)接觸配資也有10多年了,即便在2015年的劇烈行情中也沒出現過資金風險。

這次,他借出了數千萬元資金參與配資,其賬戶買入的股票與張紅的賬戶持倉高度重合,簽約乙方為PZ公司的員工李某、周某。

“根據協議約定,買入股票後,我只能看賬戶,不能自己操作,否則,若產生損失,將由我來承擔。”阿明向記者出示的一份對賬單顯示,其賬戶在平倉前都是滿倉操作,最後虧損了數千萬元。

另一投資人的A賬戶對賬單則顯示,該賬戶主要建倉時間是6月6日,當天分30筆陸續買入長城影視,合計買入金額約2500萬元,持有成本9.25-9.45元/股。6月22日,該賬戶所持的263.11萬股長城影視分5筆賣出,成交價均5.72元/股,顯示為“賣券還款”。

這意味著,該賬戶被券商強平了。

記者在調查中瞭解到,多個持有長城影視的配資賬戶,均是在6月22日以5.72元的價格清倉的。回查可見,長城影視股票當天大部分交易時間趴在5.72元的跌停板上,尾盤被撬開。“其實單子已經掛了好幾天了,但前面連續一字跌停根本賣不出去。”有投資人對記者說。

這是一條異化的灰色配資鏈。問題是,為什麼這些身價不菲的高淨值人群,會願意出借賬戶、資金給甚至沒有名字的配資公司?願意和不明底細的趙、錢、孫、李這樣的個人簽訂借款協議?是風險意識的集體缺失,還是有更多內幕沒有被揭開?

調查:六隻股票同步閃崩,刺破“隱形操縱”灰幕!

“123博弈學院”致力於打造投資產品最專業交易理論最全面、大眾投資者最實用的“線上金融知識服務平臺”。

配資鏈條下的操縱魅影

綜觀整條配資鏈,配資平臺的保證金來源極其關鍵。配資平臺的“上游”,疑似潛藏著上市公司相關利益方,存在股價操縱的嫌疑。

這是一個隱蔽而高門檻的場外投資市場。

據記者調查,參與PZ公司配資的投資人主要來自江浙滬地區,借款少則500萬元,多則4000多萬元。記者掌握的信息顯示,僅長城影視一個股票,20多個配資賬戶合計虧損了8000多萬元。

這幾年辛苦投資賺的錢都打水漂了,本來打算給兒子買房用的。”張紅尚能自嘲,但有些投資人的配資資金來自借款,事發後情緒十分低落。另有部分投資人的資金來源不願示人。

當記者問及其為何願意借款給配資公司或個人時,有出資人告訴記者:“當時都是有承諾的,配資公司也表示是為上市公司出面的,說打給我們的保證金都是從上市公司打出來的。他們稱,有上市公司在,怎麼會虧錢?而且即便虧了錢,上市公司也會兜底。”

然而,事發之後,配資公司並未能履行還款承諾,這讓配資方與上市公司的實際關聯陷入迷霧:“閃崩後,配資公司的人一開始也帶我們去上市公司維權、討債,相關公司的人一開始還是認賬的,但至今還沒有兌現。”

這,僅僅是杭州一家配資公司的投資人。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江浙滬存在多家這樣的配資公司,其間往來密切,資金相互拆借,共同支配配資賬戶。

諸多跡象顯示,這些配資公司絕非簡單的場外槓桿融資中介,其背後是一批有組織、有計劃的專業二級市場操盤手團隊。

在實操層面,這些出資人的證券賬戶多是兩融賬戶,而上述股票並非兩融標的,是如何達成交易的?

記者調查獲知,配資賬戶採取了繞標模式暗度陳倉。據介紹,兩融繞標的通常模式是,股東將一定市值的股票轉入融資融券賬戶作為擔保品,再在信用賬戶中買入一定數量的黃金ETF或H股ETF,然後將其轉出至普通賬戶,再賣出黃金ETF/H股ETF,獲得一定數額的資金。該資金用途不受限制,也難以監測,可買入任何股票。“兩融繞標是利用了規則上的漏洞,目前監管在持續收緊,但仍有操作的空間。”券商人士說。

以配資方身份出現的操盤團隊,是否在為相關上市公司提供操縱股價的“服務”?甚或就是上市公司自己操縱自家的股票?

採訪中,阿明等出資人多少知曉配資平臺的運作模式,他們將配資公司身後的操盤方稱為盤方。“大家都很清楚,盤方願意冒這麼大風險借錢,背後往往是與標的股票背後的上市公司老闆或相關方有兜底約定。”阿明反問記者:“沒有人給兜底,你會借這麼多錢去集中買這樣的股票嗎?”

這是行業內心照不宣的秘密,配資公司就是幫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做市值管理,進行股價操縱,賺息差或進行收益分成。”上海某配資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配資公司出面籤協議的都是辦事人員,管理層有的就是自己操盤,有的背後僱傭操盤團隊。

基於規避監管的考慮,一般這種操盤團隊辦公地點都在境外,至少是海南,長期包下一家豪華酒店的總統套房,利用數十個電腦及服務器,操盤A股上市公司股票。”

回到眼前的案例,張紅等出資人與配資公司交涉時,對方也釋放了這樣的信息。據多位投資人反映,配資公司業務員承認借款協議,但表示資金週轉困難無錢支付,因為“上游”的上市公司相關方的兜底資金無法到賬。

場外配資監管亟待跟進

在A股市場,配資炒股並非新事物。但回看場外配資的演變歷程,配資模式已出現“升級版”,主要涉及高淨值人群的賬戶出借,且衍變為股價操縱的工具,此種亂象亟待監管跟進。

案例是真實複雜的市場生態的縮影。

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繼2015年股市大幅波動之後,隨著2017年市場回暖,被監管部門重拳打擊的場外配資,出現了捲土重來的跡象。

非監管不為,實監管不易。

在法律層面,場外配資屬於違法還是合規,仍存在諸多爭議之處,實踐中衍生出種種規避法律的變相手段;但在監管層面,證監會的態度十分明瞭——在部門規章上對場外配資合同給出了違法性評價。

實踐中,場外配資基於實際的市場融資需求,不僅屢禁不止,轉而越藏越深。

記者調查瞭解到,眼下,場外配資的復甦主要以民間“熟人”借貸為主,網絡資金批發配資幾乎絕跡。這樣,增加了配資公司獲客、生存的成本。為了尋求更高的回報,疊合市場下跌過程中眾多上市公司提振股價的需求,場外配資走上了與股價操縱結合的灰色盈利之路。

近月來,已有媒體曝光大連電瓷、鳳形股份等多個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或關聯方僱傭操盤手團隊,通過場外配資租用賬戶、聚集資金,進而操縱自己股票以獲利的案例,後皆因股價崩潰而引發配資方、出資方之間的利益糾紛。

調查:六隻股票同步閃崩,刺破“隱形操縱”灰幕!

再往前溯及,證監會公開披露、查處過馬永威等團伙操縱福達股份案、北八道集團多賬戶鉅額槓桿資金操縱次新股案等案件,其背後股價操縱團隊,均通過構建場外配資鏈條聚集資金、操控賬戶,以隱匿違法違規行為。

即便如此,上文所述的“六股閃崩”配資操縱案,其覆蓋面之廣、涉及上市公司之多、聚集民間賬戶資金之眾,或將大大超出過往披露之個案,值得監管者深入徹查。

不破不立,在未來的制度建設上,場外配資又將何去何從?

記者採訪了數位學者、資深市場人士,對於場外配資的未來監管趨向,他們均建議:對於涉及股價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嚴懲不貸;但對於正常的融資業務,考慮給予明確的法律地位,並將相關機構納入監管。

“民間場外配資的強勢發展,有其必然性。”北京某券商董事長對記者說,“如果國家擴大配資主體資格,並建立信用管理、信用評估與控制制度,規範配資的信息登記與披露制度,監督賣空行為;再在此之上設置合理的准入與退出機制,適當引導配資者與投資者根據各自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槓桿比例介入股票配資市場,最大限度地控制違約風險,則場外配資可以實現規範化。”

“對於配資,也要區分兩種情況的認定。對於純粹個人民事主體之間點對點的配資借貸,只要不涉及股價操縱等違規行為,應視為借貸行為,不應認定為違法;但對於公司行為、商業化行為、以從事配資為核心模式的商業主體,應首先讓其浮出水面,再嚴加監管。在監管方式上可借鑑私募基金的管理辦法,採取主體登記、配資產品備案手續、設定槓桿比例等措施,到中國證券業協會辦理。百分之百取締配資並不現實。”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對記者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