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異的時代,業委會參與者你該如何存在?

科幻小說《三體》中,人類文明在神秘而強大的三體文明面前顯得被動又脆弱,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競爭,要如何搏得一席之地,要如何在這充滿未知和變化的世界裡延續下去?值得慶幸的是,那一天尚未真的來臨,地球還能在宇宙中繼續旋轉。更值得慶幸的是,人類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意識到“發展”的重要性。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提出,生物只有不斷進化,適應自己的生存環境才不至於被淘汰。

日新月異的時代,業委會參與者你該如何存在?

這一理論同樣適用於人類社會,一昧的固步自封,便是畫地為牢,終將落後於時代,成為湮沒於浩瀚星河中的微小塵埃。中國的業委會,這一新興的、亟待完善的組織,更是需要與時俱進,在遍佈荊棘的征途中謀發展。

在新技術的輔助下謀發展

年紀稍大一點的人對天涯論壇、鐵血論壇、百度貼吧這些名詞並不陌生,在論壇的鼎盛時期,這些平臺上吸引了大量用戶和社會關注,言論在互聯網的迅速傳播中促成群體的聚集和分化。業主們在論壇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有人附和有人反對,“置頂”“加精”彷彿是話語權的象徵。QQ,無疑是中國即時通信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國進入了多向度溝通新時代,QQ群則成為社區業主交流的新陣地,入群須由管理員通過,新決議通過群公告廣而告之,提高了溝通效率。微信的出現則帶來又一次革命,微信公眾平臺的開放使“媒體”不再可望不可即,言論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隨之而來的是QQ群向微信群的切換、微信小程序的開發與應用,在網絡的聯結下,業主可以隨時在微信群組裡分享信息,討論話題,便捷查看小區物業管理工作情況。科技發展日趨智能化,業委會也應該順應時代潮流,藉助這些新技術、新平臺,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為社區服務。

試想,人家在微信群裡@全體成員,兩分鐘內一呼百應,你還在論壇上發帖苦苦等待回應,是不是就太后知後覺了呢?

在新規則的指導下謀發展

1991年,全國第一個業主組織——深圳天景花園業主共管委員會宣告成立;1994年,第一部全國性物業管理部門規章——建設部33號部長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管理辦法》發佈;2003年,我國第一部物業管理行政法規——《物業管理條例》正式頒佈……三十年的歷程中,與物業管理、業委會相關的法律法規多次修改、完善,各省市業委會日漸法制化、規範化。在有法可依的情況下,如果不及時學習、瞭解法律法規,遇到問題要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日新月異的時代,業委會參與者你該如何存在?

學習

除了新興科學技術、不斷更新的法規需要我們的重視,過往社區治理寶貴的經驗教訓,也值得當代業委會、物業和每一位業主認真學習,“北京富人社區世茂奧臨花園的民主自治試驗”這一案例會引發我們進一步思考。

2013年6月,北京的一個小區開始了一場浩浩蕩蕩的“革命”,當事人稱之為“百日維權”。

世茂奧臨花園屬於高檔社區,與13000畝的國家森林公園僅一路之隔,空氣質量、綠化環境都是小區的招牌,1200戶居民中,有電視臺的主持人、明星、大學教師、醫生、民營企業家、國企高管、外資企業高級職員等,許多業主身價不菲。然而原業委會主任尸位素餐,只想著自己的利益,不為小區辦實事。小區環境不斷惡化,發臭的湖水、道路上無人清理的狗屎令小區業主不堪忍受;治安不到位,安保問題漏洞百出,曾有一戶連續2次被盜,損失財物10餘萬元,被盜業主要求查看監控,卻發現該處的監控探頭已壞,警方因此無法破案。這些愈發嚴重的問題堅定了業主們抗爭的決心,自發聯合起來尋求出路。

這場民主自治之戰的領導者何道峰,是個不簡單的大人物,他曾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該研究室起草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影響中國的歷史性重要文件;曾以志願者的身份領導了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改革,將其從官辦組織直接改成民間組織。這位時代的先驅堅定地相信,只要堅持,一定能在社區走出一條光明的民主之路。

何道峰打電話邀請深圳桃源居創始人李愛軍來此分享經驗,桃源居曾獲評聯合國宜居小區,這一“深圳第一大社區”汲取西方40個國家的先進社區經驗而建設,社區內居住人口約5萬人,無業委會,完全由社區業主公益組織來管理。何道峰認為,桃源居的治理方式雖未必適用於世茂奧臨,但經驗的分享會是有益的指引。他還邀請了兩位北京大學的學者,一位是北大房地產法研究中心專家金錦萍,一位是瞭解傳播規律的師曾志。

何道峰認為自己在小區治理領域的經驗和認識不足,需要藉助專家的智慧,不只是走民主之路,更要科學地走民主之路。除了專業學者的理論指導,行動派的實踐經驗也必不可少。在專業人士的推薦下,何道峰找到業主維權專家舒可心,他曾參與北京多個小區的業委會改選和民主自治制度設計,也曾把不法業委會成員送入監獄。有了這些專家的幫助,何道峰對這場“革命”更有信心了。

在這場長達幾個月的拉鋸戰裡,越來越多業主從麻木中甦醒,加入了何道峰的陣營,大家深受鼓舞,意識到公共空間的重要性,意識到規章制度的重要性,紛紛成為改革的追隨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業委會召開會議,同意將公章交出由兩位業主保管,並通過公章管理規定,這是小區業委會成立3年來首次有了公章管理規定。

會議還決議由何道峰領導的籌備組重新啟動選舉工作。作為這一革命的靈魂人物,何道峰卻選擇“不參與、不佔用權利”,不參與新業委會的競選,以確保新業委會的公信力。這場鬥爭之後,小區內原本“各自為政”、互無往來的業主們熟絡起來,親密起來,一起舉辦、參與社區活動,可謂不打不相識。該年10月,新一屆業委會和監事會誕生。

日新月異的時代,業委會參與者你該如何存在?

可見,“落後就要捱打”這一理論不止適用於落後者與先進者之間的優勝劣汰,民主化趨勢下,你落後,用不著等外來勢力侵入攻擊,內部子民自己就會起義反抗,為自己爭取更先進、更符合時代主流價值的生活。怎麼打、怎麼打贏,則是每位有追求、有理想的參與者要思考的問題,從何道峰的故事裡,我們可以見得學習的重要性。作為一位有著豐富改革經驗的先驅,他沒有盲目行動,沒有隨便拍拍腦袋就站起來起義,而是在該領域專業人士的指引下,有策略有方向地前進。但良好的開端並不意味著民主的真正實現,沒有進一步的學習和規則制度的落實,曾經的“先進者”也難逃落後宿命。

世茂奧臨花園社區第二屆業委會成立之初,小區裡其樂融融,大家對自己爭取來的民主果實十分滿意,2016年年底,奧臨業委會在“中國幸福社區公信榜”評選中榮獲“中國十佳幸福社區自治組織”。然而,風平浪靜的表面之下,新的矛盾在悄然滋長,其中尤為突出的是關於程序正義的爭論。

2017年4月,一位業主在自己的個人微信公眾號裡羅列了奧臨社區面臨的14個問題,對業主的民主權利提出質疑。他提到“議事規則中要求業主大會每年召開兩次,但實際最近兩年一次也沒有召開過。在這兩年裡,廣大業主的民主投票權利被剝奪了。” 第二屆業委會副主任武慶龍解釋,小區1200戶居民中,近一半業主長年不在小區住,召集一次業主大會耗時數月,並表示不適應社區實際情況的議事規則需要修改。除此之外,許多業主對業委會的決策機制不滿,他們向媒體反映,小區多項公共設施改造沒有徵求他們的意見。重建奧臨花園東西區大門時,業委會沒有徵集意見“要不要建”,而是直接給出幾個方案問業主選哪個。按照小區議事規則,“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應當由三分之二業主投票通過。

日新月異的時代,業委會參與者你該如何存在?

規則

案例中的業委會雖說在客觀情況裡實有苦衷,目的也的確是服務社區,但在規則和程序方面確實處理欠妥,這樣一來,有理也沒理了。

24字真言送給諸位看官——

把握潮流,更新技術;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及時總結,汲取經驗。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若不想被高級文明吞併,只有成為更高級的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