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逝者的敬意儀式 or 對生者的演技考驗——記錄一場農村殯葬儀式

六月末,烈日炙烤一切。

我和其他的女眷們,穿著四到八層的孝衣,蹲坐在被烤的滾燙的拖拉機的車斗裡,暴曬著,接受來自鄉親們的打量和議論。前方,送殯的隊伍被人攔住了去路,就像喜事會有人攔花車討要紅包一樣,喪事也會有人攔住送葬的隊伍,要求吹打班子吹一段,再索要一兩包香菸,讓孝子孝孫們多跪一會,雖然很讓人費解,但是這真的很常見。

對逝者的敬意儀式 or 對生者的演技考驗——記錄一場農村殯葬儀式

嗩吶,讓人悲傷的樂器

我低著頭,讓孝帽完全遮住我的臉,漫長的等待已經讓我冷靜下來,我發著呆,盯著車斗裡有機肥(人畜糞便)的痕跡,開始思考這一場繁瑣複雜的儀式,究竟有沒有意義。

逝者是我的爺爺,享年八十七歲,一生勤勞、儉樸、正直、善良,他寬容大度,在我的印象裡,他從未發過脾氣,除了在他85歲那一年,我爸媽不想再讓他下地幹活,他為此而生氣。爺爺一生為他人著想,甚至連死亡,都不想成為別人的負擔。聽我媽說,爺爺死前一刻,一直在勸我爸媽回去,不要守在他身邊。

從發燒到去世只有短短几個小時,家裡人都沒想到爺爺沒能承受住這炎炎夏日丟給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遠在千里之外的我連夜趕回家時,已經是第二天中午,火化的前一小時。

按照規矩,我應當在踏進靈堂的一瞬間,嚎啕大哭以示我的悲痛。雖然我的確很悲痛,昨夜已哭了半宿,但是我傷心時只會默默流淚,不會歇斯底里的大哭,所以進家門前我很忐忑,不知道我能不能哭喊出來。

大門口擺放了一個很大的白色花圈,正中一個“奠”字,正屋門口掛上了白色的幕簾,兩旁貼著輓聯,透過幕簾我看到客廳地上鋪著厚厚的乾草,父親和姑姑坐在一旁,突然悲從中來,潸然淚下。我深吸一口氣,走上臺階,掀開幕簾,右邊有一具冷棺,用白布蓋著,我撲上前去,跪在地上開始哭喊,表姐過來拉我起來,掀開白布讓我看爺爺最後一眼。爺爺穿著壽衣,這大概是他一生穿過最華麗的衣服,他安詳的閉著眼,臉已經完全凹陷,瘦骨嶙峋。看著這張熟悉卻沒有一絲生氣的臉,我心如刀絞,眼淚不停往下掉,因為有其他親戚在旁邊,我只好又大聲哭喊了幾聲。每個人表達悲慟的方式不同,其實每次我一喊,眼淚就開始止住了。但是旁人只聽你的哭聲,越大聲表示越孝順。

我哥把我的孝衣拿給我,孝衣都是家裡的嬸嬸們用白布簡單縫製的,由於我不夠高大,孝衣需要再折一次以免拖地,原本四層的孝衣到我身上變成了八層。我低著頭,我哥把白色尖尖的孝帽撐開,戴在了我的頭上,摸了摸我的頭,像一個小小的儀式,我鼻子一酸,又落下淚來。然後就有主事人進來講解接下來的流程,如何淨面,如何起棺,如何掃富貴,如何排隊,隨後一行人乘車跟隨殯葬車前往區殯儀館。

對逝者的敬意儀式 or 對生者的演技考驗——記錄一場農村殯葬儀式

農村女式孝帽

殯儀館很破舊,也沒有舉行儀式的大廳,爺爺的壽體從車上被搬下來,爸爸把壽布撕成兩半,在工作人員的指揮下,親人們圍著爺爺走了一圈,就被趕了出來,在外面等候。一小時後,通知進去領骨灰盒,我爸用半塊壽布包著,我們跟著骨灰盒進了殯儀館旁邊的祭拜場所,按十二生肖有十二個祭臺,爺爺屬猴,把骨灰盒放在猴祭臺上,在下面點燃帶來的紙錢,爸爸和姑姑會說一些話,類似“一輩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我們多給你燒點錢,在那邊想吃就吃想花就花”等等,然後所有的兒孫們下跪祭拜,火化儀式就完成了。

驅車回家,快到家時要鳴炮, 炮聲伴隨著火化-出殯的整個儀式,兩天。

骨灰盒放置好後,兒孫們進屋,集體下跪祭拜,哭喊。有人真哭,有人裝裝樣子,起身後,紅了眼睛發呆的,是真的傷心悲痛,如釋重負左顧右盼的,一般都是走個形式。遺憾的是,後者總比前者多。

第一天的儀式差不多告一段落,我又觀察了一番其他的事項。

在農村,每當有人家家裡操辦紅白喜事時,遠近一家人都會趕過來幫忙,會選兩三個主管,由主管來分配各家的任務,做飯 誰誰誰,洗碗 誰誰誰,陰陽 誰誰誰,記賬 XXX,端盤子 XXX,放炮 XXX,機動人員 XXX等等,事無鉅細,都會寫在一張白紙上(紅事紅紙),貼在顯眼的位置,每個人都按照主管的分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井井有條。不會有人抱怨,也不會有人故意偷懶耍滑,雖然有的親戚甚至已經超過了五六代,但是在農村都按一家人看待,有些鄉親也許完全不沾親不帶故,也會趕過來幫忙。不僅不收酬勞,還要給主家上份子,最後也就拿兩盒煙就好。雖然農村有很多在我看來的陋習,但是這種鄉親之間的感情,讓我為之感動。

正屋門口左邊擺放著紙別墅、紙電視、紙冰箱等等,右邊擺放著爺爺的壽照,聽哥哥說,生前沒有拍照片,這是從身份證上面取材製作的。壽照前面是一些簡單的貢品、一碗香爐和一盞蠟,要保證香不斷,蠟不滅。 屋內骨灰盒旁邊亦有一碗一盞。

晚上,孝孫們要輪流守夜,我由於連夜趕路早早躺下,迷迷糊糊中還是能聽到外面一直有人說話,奶奶歇在我旁邊,翻來覆去大概也沒睡著。凌晨4點,聽到我媽說做飯的鄉親們來了,我也躺不住了,就起身到靈堂和哥哥一起坐著。天已經蒙亮,外面巷子里人聲嘈雜,一些叔伯親戚在忙碌著做今天儀式的準備。6點鐘左右,置於房頂的喇叭開始奏哀樂,離的近的親戚已經到達,我們吃好早飯帶上孝帽,做好迎接賓客的準備。

按禮儀規矩,凡有賓客至,靈堂內的孝子孝女孝媳孝孫們需要跪地大哭,以示哀傷,賓客走出靈堂,就起身坐好。這一規矩是我至今無法理解的,有客到時,吹打班子會吹奏,門口會有人放風,告訴大家有人來了,開始大哭吧,有的賓客需要進靈堂跪地或蹲地大哭幾聲,被人假模假樣的攙扶起來,然後坐在一邊聊起天來,有的賓客只在院子裡面向靈位鞠躬,待賓客走出院子,會有人跟大家說,起來吧起來吧。然後跪著的起身,低頭的直起腰,互相繼續聊剛才被打斷的閒話。

農村賓客多,從上午7.8點一直持續到中午,就算有再多的傷痛,也被這莫名其妙的以哭迎客消磨掉了。剛開始還能哭出來,到後面只能低頭出聲,但是沒有多少眼淚了。

屋裡悲傷,屋外卻是一場聯歡。一共20幾桌,熟悉的人坐在一桌,有人端菜上酒,戲班唱戲演奏,大人們喝酒聊天划拳吹牛,小朋友們蹦蹦跳跳跑來跑去,屋裡牌位上寫的是誰的名字,彷彿和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席間,孝子們還要排成一列,在陰陽先生的指揮下,面向正在吃喝的賓客,屈膝下跪,以示感謝。

午後,主事的婦人會進來通知我們等下出殯的站隊,大女兒(我大姑)在前,大兒媳(我大娘)和二兒媳(我媽)攙扶大女兒,二女兒(二姑)隨後,兩個侄媳婦攙扶二女兒,大孫女(堂姐)第三,由兩個孫媳婦攙扶,小孫女(我)第四,兩個侄孫媳婦攙扶……孝子孝孫在前,也是類似的站位,不需要攙扶,不過有大兒子打幡,二兒子捧骨灰盒,孝孫手捧遺照。

對逝者的敬意儀式 or 對生者的演技考驗——記錄一場農村殯葬儀式

白幡

陰陽先生髮令,所有人排好隊站到院子裡,陰陽右手持一把菜刀,左手拿著靈位前做香爐的瓷碗,口中振振有詞,唸完後,拿菜刀在門框正中砍一刀,俗稱“斬陽”,即斬斷和陽間的聯繫,然後手起刀落把瓷碗敲碎,吹打班子樂聲起,像起跑線上的一聲槍響,送殯隊伍就哭喊著踉蹌著出去,巷子口有一輛簡易的用黃白花朵裝飾的靈車,孝女孝媳們要圍著靈車轉三圈,周圍的父老鄉親都會過來看,此時不哭是不行的,哭的 越大聲越好,這也就是為什麼需要有人攙扶的原因,怕人傷心過度而倒下。

轉了三圈之後就被安排上拖拉機,有熟悉流程的嫂子會提前幫我們準備好一些紙板,可以坐在車斗裡,現如今拖拉機越來越少了,以前是需要很多輛的,一般三人一輛。這一次只有三輛拖拉機,我們就只好隨便上了。上車之後就是繞街一圈,回到了我開頭描述的場景。

漫長的等待後我們終於到了村外,骨灰盒將會埋在自家的祖墳地裡,我爺爺排行老三,旁邊已經有了我大爺爺、二爺爺的墳頭,我們那邊不立碑,就是簡單的土堆,另外放一塊石頭做標記。每年上墳時需要填墳以保持墳頭的高度。

將爺爺生前的衣物、用具、一些硬幣扔進事先挖好的墓穴裡,再用塑料布(不環保)將骨灰盒包裹,放進墓坑,蓋上一塊石板,然後填埋。陰陽先生將花圈、紙童男童女、紙別墅等點燃,囑咐我們第二天不能來上墳的要把孝帽拆掉。

我站在一旁,看著泥土一點一點填進去,聽著姑姑們的哭聲,淚如雨下。

整個殯葬儀式就到此結束。

如果你看到了這裡,我佩服你的耐心,相信你真的很閒….

農村的殯葬儀式就是這樣,繁瑣複雜,太多無謂的儀式和假哭。

但是當我回到蘇州,我開始慢慢懂了這場儀式的真正意義。

那就是 斷。

這場儀式讓我在三天內一直哭,以至於我到了蘇州以後已經非常平靜

這場儀式讓大人們一直忙碌,應接不暇,以至於暫時忘記了失去親人的悲痛

如果沒有這樣一場儀式

相信親人們一定會在很長一段時間

在很多個不經意的瞬間

悲痛萬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