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了11年皇帝,卻被評爲清朝首位昏君,政績全無,罵聲四起

在清朝十二帝中,有一位皇帝,他只做了十一年皇帝,卻被後世評為清朝的首位昏君,政績全無,罵聲四起,他是最後以秘密儲君方式即位的皇帝,也是清政府最後一任手握實權的皇帝,但是清政府在他的管理下,越來越衰敗,這個皇帝就是咸豐皇帝。

咸豐皇帝二十歲的時候就即位了,那麼他應該是有過人之處才能讓道光皇帝立他為儲君,總的來說,咸豐皇帝在位犯了三件錯誤,才讓國家走向了衰敗,才致使後世稱他為昏君。

他做了11年皇帝,卻被評為清朝首位昏君,政績全無,罵聲四起

那麼首先,咸豐皇帝犯下的第一件錯誤,就是拋棄都城逃命,第二次鴉片戰爭,敵人已經打到了北京城,這樣的險境下,咸豐皇帝想的不是如何退敵,而首先想到的竟然是自己的身家性命,大敵當前,他知道政權無法控制,就自己逃命去了,這樣的皇帝,比之明末崇禎皇帝都差的遠,崇禎皇帝都沒有逃跑,而是吊死在了媒山上,而且咸豐在逃跑的路上沒有想過祖宗傳給自己的江山社稷,心中也沒有想過百姓的死活,這樣的皇帝不是一個昏君嗎?

他做了11年皇帝,卻被評為清朝首位昏君,政績全無,罵聲四起

其次,咸豐皇帝犯下的第二件錯誤,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權,而割地賠款。當時的時局動盪,外有列強入侵,內有太平天國運動,內憂外患之下,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這些事情都要歸罪於咸豐皇帝,後來,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權,就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琿春條約使我國喪失了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清朝割地賠款最多的時期,就是咸豐皇帝當政的時期,咸豐皇帝簽訂了喪權辱國了條約,他不是昏君是什麼?

他做了11年皇帝,卻被評為清朝首位昏君,政績全無,罵聲四起

最後,咸豐皇帝犯的第三個錯誤,就是最後關頭沒有考慮後世之君該怎麼做,他在位的時候只管自己享受,正值國家危難,他卻對朝政不管不顧,慢慢的身體也不行了,臨死的時候,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一口氣找了八位輔政大臣,康熙皇帝時期,四位輔政大臣就鬧的天翻地覆,這樣八位輔政大臣不是把本就不穩固的朝政推向倒塌的邊緣嗎?自己這個皇帝沒做好,還把兒子也禍害了,他難道不是清朝的首位昏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