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酒」歸國追蹤記第三集:揭開「天津商戰」百年面紗

2002年7月25日,天津《今晚報》刊登了一篇《玫瑰露醉影三人》的文章,裡面提到“香港永利威”和“山西汾酒”。


“百年老酒”歸國追蹤記第三集:揭開“天津商戰”百年面紗


文中寫道:“史來,天津直沽高粱燒酒素具盛名,上世紀20年代,酒業中心大直沽的老字號義聚永,在激烈的同業競爭中勵精圖治,脫穎而出。津酒的遠銷帶動了香港酒業的發展,總號在香港的永利威在津又設分號,進而形成了南北美酒的大融通。永利威等洋商酒行在天津主營五加皮、玫瑰露的同時,也為津沽百姓帶來了山西汾酒、紹興花雕、江蘇回籠等各地名產”。


“百年老酒”歸國追蹤記第三集:揭開“天津商戰”百年面紗


彷彿黑夜裡閃爍的一道亮光,記者的腦海裡突然想起永利威酒罈上“香港天津”的商標字樣,豁然開朗。也許,天津才是最大的“突破口”;也許,出口到南美洲的那壇“民國老汾”就是從天津起航的。

記者決定“攻克天津”。

通過關係,記者一行找到了《今晚報》當年刊登的文章,並留下影印件。雖然文章的編輯和作者早已不知去向,但是,關係人提供的一套極具價值的《天津通志》和《天津志略》等史籍,卻讓記者如獲至寶。


“百年老酒”歸國追蹤記第三集:揭開“天津商戰”百年面紗


根據《今晚報》留下的點滴信息,記者如飢似渴查閱浩如煙海的天津史料,求證分析,串聯成線。“香港永利威酒莊”與“山西汾酒”的歷史淵源逐漸清晰起來。

掩卷沉思,讓人無比驚詫的是,100年前的清末民初,中國大陸和香港酒商,居然在天津發生了持續30多年競爭殘酷的“南北商戰”和“出口大戰”。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北方酒類的出口主戰場依然在天津港。


“百年老酒”歸國追蹤記第三集:揭開“天津商戰”百年面紗


而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國際化運動”中,“山西汾酒”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主要推動者之一。

據天津“兩志”記載:天津“義聚永燒鍋”始創於1880年,1912年後,義聚永不僅在強手如林的天津釀酒業站穩腳跟,還與天津55家酒商一起上書天津總商會,申請成立酒業公所獲得批准,成為天津名噪一時的酒商。生產的酒直銷到香港、澳門、新加坡等華僑聚居的地方,成為天津酒業直接運銷南洋市場的首創者。1927年,義聚永在香港設莊,並以香港為總運輸站,再把酒銷往美國的檀香山、舊金山和加拿大的渥太華及英、法、德、日等國,推動了天津釀酒業大舉進軍海外。


“百年老酒”歸國追蹤記第三集:揭開“天津商戰”百年面紗


正當天津義聚永的生意如日中天、並在香港設莊的時候,一家香港“老字號酒莊”受到了極大震動,開始了反擊行動,這家酒莊正是始創於1876年,1905年在香港正式成立的永利威。

“香港永利威”比“天津義聚永”始創時間早4年,而1905年永利威在香港正式成立時,同年便在廣州市將原於同治年間在北京註冊的雙鶴牌,註冊成了“專利註冊商標”,於1914年9月9日正式成立了廣州永利威公司,主要自產酒。隨後,又將業務及商標拓展到佛山、梧州、江門、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或設分廠或開分店。於1923年開始拓展歐美國家,向國際市場邁進。


“百年老酒”歸國追蹤記第三集:揭開“天津商戰”百年面紗


1920年代初,廣州商幫開始大舉北上,佔領了上海、天津等地。《清代以來廣東人在天津的經濟活動》寫道:菸酒業也是粵幫經營的項目之一。天津商會檔案稱,閩廣等菸草原料,暢銷洋莊,凡佔十之七八。廣東人還經營煙具,光緒三十二年二一月政府“禁售菸斗、煙、煙具,限六個月售出,期不準售賣,出議罰。”

廣幫在天津的商業經營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批有影響、有特色的商號,其中,永利威是最有影響力的商號之一。天津永利威位於天津針市街上,以經營露酒出口為主業。


“百年老酒”歸國追蹤記第三集:揭開“天津商戰”百年面紗


香港永利威酒莊在天津設立分號,生意做到了“義聚永”的老家門口。一個北上,一個南下,競爭態勢一觸即發。,

在此期間,“天津永利威”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與設在天津市法租界26號路的汾酒代銷店,取得上了聯繫,他們決定定製一批山西汾酒,出口到香港和歐美。

此時的山西汾酒,處在什麼狀態呢?天津永利威為什麼要定製汾酒?

據《中國實業志》、《山西通志》、《汾酒通志》等記載:汾酒經過明清500年晉商的傳播帶動,至清末民初,清香汾酒的工藝已在全國開花,以“汾”字開頭的酒廠,星羅棋佈,並在中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建立晉商會館558處,到達日本、朝鮮、東南亞,並通過絲綢之路、萬里茶路波及到歐洲、俄羅斯等。“哪裡有麻雀,哪裡就有晉商;哪裡有晉商,哪裡就有山西汾酒”的說法開始流行。

清末1875年,中國最早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酒坊——專營山西汾酒的“寶泉益”誕生,這比香港永利威始創早了1年,比天津義聚永的始創早了5年。1915年(民國4年),“寶泉益”改名為“義泉泳”,後又參股於1919年1月組建晉裕汾酒公司,在太原商業中心橋頭街70號正式開業。


“百年老酒”歸國追蹤記第三集:揭開“天津商戰”百年面紗


1920年代後期,晉裕汾酒進入黃金時代,銷售網絡遍佈全國,分別在北平的前門大街、大柵欄、琉璃廠和天津法租界、南京中正街、市府路以及上海、石家莊等地設立了分公司或代銷店,成為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白酒企業,汾酒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遙遙領先的第一大名酒。

此時,汾酒的名聲已在全國形成如雷貫耳之勢,作為主要靠貿易發家的永利威公司,當然非常希望與一家實力雄厚的大品牌生產企業強強聯合,把生意做大。永利威既有想借汾酒之威名與競爭對手抗衡的需求,更有藉機開拓廣闊海外市場的需求。


“百年老酒”歸國追蹤記第三集:揭開“天津商戰”百年面紗


可以說,香港(天津)永利威酒莊與山西汾酒的合作,是兩家重量級的大公司,在特殊歷史時期,天時交運,地利交匯、人和交心的結果,可謂水到渠成,一拍即合。

查閱《天津通志》和天津歷史上第一部描寫天津釀酒史的《天津志略》我們找到了答案:在1920-1930年代,“山西汾酒”通過天津永利威的定製灌裝,包裝採用傳統的蒜頭陶瓶,主標為永利威酒莊雙鶴為記的橢圓形標,背標為紅色長方形,紅色花邊內為山西汾酒四個字,首先出口到香港,然後再以香港為總轉站,出口到歐美等西方國家。

此時,那壇流落到南美洲秘魯國的百年“山西汾酒”,正是首先從天津港登上游輪,緩緩駛向太平洋彼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