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帳戶,爲什麼沒人提了?

社保大幅虧空無以為繼,以前有人提出,劃轉部分國有資產補充坐實即可,現在,這種聲音沒了,原因在哪裡?

現在社保入不敷出的一個原因,就是大量40、50、60後進入退休階段,而我們的父輩,由於社保在80年代才全面推行,他們確實交的少、時間短,現在,光靠在職人員那點社保金,整個社保系統開始入不敷出,無法維續。

所以問題在於,我們的父輩,在當年全民所有制經濟下,一心一意做貢獻,個人所得僅能維持基本生存需求,創造的財富都被收歸了國有經濟賬下,我們的國家,也依靠幾代人的付出,依靠這種原始積累和體制,才能在短短40年實現了突飛猛進甚至彎道超車,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

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賬戶,為什麼沒人提了?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行不行?

如今,中國經濟總量全球第二,綜合國力雄厚,特別是國企財力雄厚,2017年78家央企實現利潤14230.8億元,首次突破1.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截止2017年,央企資產總額超過53萬億元,境外資產總額超過6萬億元。

2018上半年,央企收入14.7億元,利潤8877.9億元,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看到這些數字,人民群眾是開心的,我們國有企業有錢,我們都是貢獻者。

與此同時,有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社保累計虧空4.7萬億(空賬),隨著老齡化加速,社保支出壓力太大,因此,窮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乃至危機,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

然而,目前我們看到的方案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延遲退休,讓大家晚幾年領退休金。二是加強社保徵繳,利用稅務部門的威懾力,提高收入來源。

不得不說,這兩個方向,不能算錯,也可以緩解一些問題。但產生的連鎖反應,有關部門評估過沒有?

更讓人疑惑的是,全民創造的財富,怎麼到了關鍵時候就不在議事日程了?甚至已經無人提及這種途徑。

比如,央企53萬億總資產,年度利潤1.4萬億,如果逐年劃轉部分充實社保賬戶,相信可以從根源上解決歷史欠賬問題,而且,從道義上法理上,這也是為國家奉獻一生的幾代人,應該得到的回報和權利。而不是獎賞或恩賜!

令人驚訝的是,這麼合情合理,也合法合規的辦法,竟然看不到有關部門在這方面有什麼計劃,甚至討論可能性都沒有。而是一門心思要在延遲退休和社保徵繳上下功夫。

退一萬步說,如今的老齡化、撫養比畸形,計生政策是不是要檢討承擔責任?這個鍋,這個代價,不能總讓數億老人背吧?

最後,還有二個不解的地方:

一方面延遲退休,一方面鼓勵生育,自相矛盾的政策導向,

因為,現在大中城市,如果沒有老人的支持和代際撫養,一般家庭根本無法承受二胎壓力,原本50歲、60歲可以退休幫忙的父母,如果提前中斷影響養老金,如果延長几年退休,身體和精力可能跟不上。這到底是鼓勵生育還是遏制生育的政策?

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賬戶,為什麼沒人提了?

二,提高社保水平,加強社保徵繳力度,必然導致不少企業不堪壓力關門。而且是人力密集型企業首當其衝,這就會造成就業壓力更大。

人大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馬光榮表示,如果現有參保職工嚴格按照實際工資作為繳費基數,整個企業部門的社保繳費負擔上升50%左右。在行業層面,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因為勞動力成本佔比大,受到的衝擊將更大,例如紡織服裝、輕工製造業、建築業、生活服務業等。

現今,不少企業已經縮小業務規模,甚至準備裁員應對社保新政風暴,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這個問題,連繳納社保的人都失業了,原來的目的還能實現嗎?

這種只考慮部門利益的改革措施,能不能更慎重一些?

改革進入深水區,任何調整都有壓力和難處,但是,在社保虧空這個歷史問題上,毫無疑問,劃轉國有資產充實社保賬戶,是一個行之有效、可持續的辦法,必須排除萬難,闖出一條路,其他任何辦法,都有副作用,甚至是整個國家民族不能承受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