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分行業的商業模式

一、軟件行業

1、分類:操作系統、數據庫、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安全軟件、電腦遊戲、其它;

2、競爭優勢:軟件行業的進入壁壘低,那些高科技 公司經常會面臨技術革新、將其取而代之的威脅。

它的主要競爭優勢包括:

a、高客戶轉換成本;

b、網絡效應;

c、品牌。

3、行業知識:

a、許可收入:許可收入是現在需求最好的指示器,因為它告訴我們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有多少新的軟件被售出。要密切注意許可收入的變化趨勢。

b、遞延收入:如果遞延收入增長減速或者遞延收入餘額開始下降,它可能是公司業務已經開始慢下來的信號。

c、應收賬款天數:它等於應收賬款/(收入/報告期的天數)。上升的應收賬款天數預示著一家公司以擴大與客戶的信用條件來完成交易,這是對未來幾個季度收入的擠佔,而且可能導致收入的虧空。

4、成功軟件公司的特點:

a、逐漸增長的銷售收入:成功的軟件公司在經濟穩定的條件下,銷售收入的年增長至少應當達到10%。穩定的增長既預示著對公司軟件逐漸增長的需求、擁有忠誠的客戶,還意味著公司具有在不損害業務銷量的情況下適當提價的能力。

b、長期良好記錄:尋找那些已經經歷了幾個行業週期的,至少擁有5年有價值的財務歷史數據的公司。

c、逐漸擴大的利潤率:成功的軟件公司能夠擴大利潤率。一旦一個軟件開發 完成,其生產成本實質上是零,這意味著每一元新增的銷售收入應當直接計入營業利潤。尋找那些高毛利率和許可收入與公司全部銷售收入同步增長的公司。

d、巨大的客戶安裝基礎:成功的軟件公司都擁有對公司產品和服務忠誠的巨大客戶安裝基礎。

e、卓越的管理:軟件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是每天在這裡工作的人(例如程序員、銷售人員和管理人員等)。

5、總結:軟件行業擁有極為廣闊的成長前景、大量的現金流、高投入資本收益以及良好的財務健康狀況。軟件行業競爭也非常激烈,是典型的強週期性行業,尋找有強大競爭優勢的、存續時間相對較長的公司。人們對於軟件行業的樂觀預期,容易導致投資收益率的降低,使投資者掉入增長率陷阱。因此,最好以內在價值的較大折扣交易,而不要被單獨的一流技術所誘惑。

細分行業的商業模式

二、硬件行業

1、硬件行業的驅動力:硬件行業的核心驅動力是它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使硬件功能增強的同時又使成本迅速下降。第二個驅動力是摩爾定律(芯片 上集成的晶體管數量將每兩年翻一番)和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變化,使得對硬件的需求增長比宏觀經濟的增長快得多。第三個驅動力是軟件技術和硬件技術的共生關係。

2、競爭優勢:技術本身不能構成競爭優勢,在硬件行業裡很少有技術領先能持續長久的。事實上,競爭優勢在硬件行業是罕見的,但我們還是來看一看真實世界的四個關鍵競爭優勢:a、高客戶轉換成本(忠實的客戶);

b、低成本的製造商(規模優勢和銷售渠道);

c、無形資產(專利、品牌和人才);

d、網絡效應:當某一類產品變得越流行,其他的硬件產品越需要注意它的特性,而且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用越來越多的時間學習操作這些產品。

3、成功硬件公司的特點:

a、穩固的市場份額和始終如一的盈利能力,是抵禦強烈競爭的有力的競爭優勢;

b、強勢的經營和市場營銷:這些公司不在那些它們沒有特別競爭優勢,或者不適合它們戰略重點的業務上浪費時間;

c、彈性的經濟狀況:經濟狀況彈性好的信號,包括外包生產、資本支出需求低、勞動力成本低以及員工總量可變。

4、總結:與軟件行業相反,硬件業極難建立起穩定的競爭優勢,是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在硬件行業,基於低成本、無形資產、高轉換成本以及網絡效應的公司,遠比基於技術的公司更具競爭優勢。另外必須密切關注存貨的變化,存貨的囤積常常會給硬件公司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細分行業的商業模式

三、電信行業

1、電信業概況:電信業公司的資本收益率普普通通(而且正在下降),競爭優勢正在惡化甚至不復存在,規則和新技術的變化使得電信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儘管電信業的某些領域比其它領域更穩定,但在投資之前,所有價值評估都要認真考慮資金安全的問題。

2、行業要點:電信公司的投資者必須特別注意公司的盈利能力。在這個行業常用的指標是:利息、稅項、應收賬款和EBIT DA(盈利利潤+折舊攤銷費用),該指標能幫助我們判斷公司產生現金以支撐資本支出需求和還本付息的能力。下降的EBITDA可能是競爭壓力或者經營低效率的一個早期指示器。另外,電信行業常用的度量負債的指標是負債/EBITDA,如果這個比率高於3就應當引起警惕了。

3、總結:電信業是資本密集型、高固定成本行業,充沛的現金流對於成功至關重要。此外,必須密切關注毛利率的變化,而不是被一個動人的故事所誘惑。在投資前,全面的風險評估是必要的,並要留有足夠的安全邊際。但也應看到中美兩國電信業的差異,與科技行業類似,過於樂觀的預期可能使電信業的投資收益率不盡如人意。有時候,歷史會告訴我們,生產技術刺激了生產力的發展,但卻對利潤造成了損害。

四、商務服務業

1、子行業:基於技術的公司、基於人力資源的公司、基於堅實資產(有形資產)的公司

2、競爭優勢:尋找具有規模經濟、經營槓桿作用,以及擁有品牌影響力的公司。這些特性能夠提供明顯的進入壁壘並創造令人佩服的財務業績。

3、基於技術的公司:研發成本與後續投資需求較低,優秀公司享有相當大的可防禦 競爭優勢。基於技術的公司成功的特點:

a、現金較多;

b、規模越大越好;

c、財務穩定、可預期;

d、快速成長,進入主流市場;

e、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f、有強大的銷售能力並有權使用分配渠道。

4、基於人力資源的公司:這類公司缺少吸引力。

基於人力資源的公司成功的特點:

a、產品差別化;

b、提供必需品或者低成本服務;

c、有組織的增長。

5、基於堅實資產(有形資產)的公司:這類公司競爭激烈,毛利率極薄,營業槓桿作用較高。

基於堅實資產(有形資產)的公司成功的特點:

a、成本領導者,關於公司的費用結構和經營效率可參考固定費用週轉率、營業毛利率以及投入資本收益率,然後再與業內同行比較;

b、獨特的資產;

c、謹慎的融資。

6、總結:不受華爾街關注,可能被低估。基於技術的公司通常比基於人力資源與堅實資產(如航空運輸 、垃圾處理、快遞業)的公司更有吸引力。該行業是適於長期投資的品種,關注規模優勢與現金流。

五、醫療保健行業

1、子行業:製藥公司、生物技術 公司、醫療器材公司、醫療保健服務組織

2、競爭優勢:時間和資金成本的高門檻、專利保護、明顯的產品差異和經濟規模。

3、製藥公司:大型製藥公司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它的投入資本收益率常能高達20-30%。開發新藥 是費時、高成本、沒有成功保證的,尋找那些有長期專利保護和有很多正在研發中的新藥,可以分散開發風險的公司。

成功的製藥公司擁有高的毛利率、很少的負債和充沛的現金流,他們一般有如下特點:

a、暢銷藥品;

b、一個完整的藥物臨床試驗體系;

c、強大的市場營銷能力;

d、巨大的市場潛力。

4、生物公司:除非你深入瞭解這項技術,否則不要在生物技術公司起步階段投資。這類公司的盈利可能是巨大的,但是迄今為止其現金流還不可預測,這種情況下輸的精光,比賺大錢的可能性更大。

成功生物技術公司的特點:

a、公司有大量藥物進入臨床試驗的最後階段;

b、資金充裕;

c、有成熟的銷售渠道;

d、股價有30-50%的安全邊際。

5、醫療器材公司:不要忽視了醫療保健器材行業,這個行業裡有很多公司有競爭優勢,如:規模經濟、高轉換成本、長期的臨床歷史、專利保護、定價權。

成功醫療器材公司的特點:

a、銷售人員的滲透能力;

b、產品多樣化;

c、產品創新。

6、醫療保健服務組織:這類公司通常沒有強的競爭優勢。分散風險的管理醫療組織,無論是通過高混合的基於收費的業務、產品多樣化、強大的承銷,還是擁有風險最小化的政府賬戶,都將提供一個能保持一定增 長速度的收益。

7、風險:研發新藥成本高,週期長、且沒有成功保證,專利到期將面臨仿製的風險,這可能會導致公司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喪失。此外,醫療保險行業面臨的風險還包括:產品單一的風險、訴訟風險、政治壓力導致的降價風險等。

8、總結:高盈利,低風險,同時擁有強大的自由現金流和很高的資本收益率,是典型的防禦性抗週期行業。醫療保健行業是過去50年華爾街的明星,擁有著輝煌歷史。相比於不可知的生物技術公司,醫療器材公司的經營要穩健一些。在高盈利的同時,需要注意政策壓力和一些法律風險。

細分行業的商業模式

六、消費者服務業

1、子行業:餐飲業、零售業

2、競爭優勢:這個行業的大多數企業競爭優勢面非常窄,建立競爭優勢的基本方法,是通過規模優勢,做低成本領導者。

3、餐飲業:瞭解公司的生命週期。

成功餐飲公司的特點:

a、建立成功的概念;

b、成功複製是關鍵;

c、老的連鎖店必須保持新鮮,但不需要徹底改造他們。

4、零售業:重點關注資金週轉週期(越快越好)。計算:資金週轉週期=存貨週轉天數+應收賬款週轉天數-應付賬款週轉天數=365/存貨週轉率+365/應收帳款週轉率-365/應付賬款週轉率=365/(商品銷售費用/存貨)+365/(銷售收入/應收賬款)-365/(商品銷售費用/應付賬款)

成功零售商的特點:

a、努力保持店面的整潔和新鮮是給消費者留下第一印象的關鍵;

b、注意門店的通行情況;

c、成功的零售商有積極的企業文化。

5、總結:低准入門檻,不利於建立競爭優勢,行業週期與經濟面關係密切,門店的管理至關重要。這個行業的收益率較低,屬於週期性行業,不值得長期投資(即使是沃爾瑪麥當勞)。注意表外債務,在行業低谷時,尋找機會買入一家著名的零售公司的股票。

細分行業的商業模式

七、生活消費品行業

1、子行業:食品行業、飲料 行業、家庭和個人用品行業及菸草行業等。

2、成長策略:

a、通常使用引入新產品的方式,從競爭對手那裡竊取市場份額:這種策略可能是一個花費相當高的方法,不幸的是,通向新產品成功的路上也充滿了失敗。

b、通過收購其它生活消費品公司實現增長,這種策略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公司的實力和花費的成本。

c、減少營業費用:生活消費品的製造商,必須有瘦身的生產組織結構,瘦身的方式就是進行大規模的重組 ,這可能在短期內花費很大,但是能使公司從長期的效率中得到收益,但是如果這種做法已經危及到公司的長期業績表現,就做的有點過頭了。

d、海外銷售產品:面對國內低速增長的市場,很多生活消費品製造商選擇了擴大國際市場,來彌補國內市場增長緩慢的策略,海外銷售可能帶來貨幣風險,大多數生活消費品公司使用對沖手段來減輕這種風險。

3、風險:

a、零售商實力的增長,會逐步削弱生活消費品製造商的定價能力。

b、訴訟風險:這種風險主要涉及菸草公司,而且這可是個大風險。

c、外幣匯兌風險:本國貨幣的強弱走勢與公司在海外的銷售業績負相關。

d、昂貴的股票:投資者在經濟低迷時期,可能會哄抬生活消費品股票的股價,使得股票價格相對於它的公平價值貴很多。當生活消費品行業的股票有20-30%的安全邊際交易時,可尋找買入的機會。

4、競爭優勢:

a、規模經濟:少數在生活消費品行業佔優勢地位的巨型公司,享有新進入這個行業的小公司不可能趕得上的規模經濟。

b、強大的品牌:強大的品牌重視培養與消費者持續數年的聯繫,對新進入者而言,這是一種明顯的門檻,而且培養與消費者的聯繫需要時間、資金和對市場的悟性。

c、分銷渠道和關係:生產商使產品最終出現在門店貨架上的銷售網絡,是競爭對手一開始就很難複製的競爭優勢,排他性是分銷系統能夠提高一家公司競爭優勢的一個特性。

5、成功的生活消費品公司的特點:

a、市場份額:那些品牌在市場份額中佔有優勢的公司,更有可能維持現有地位,因此,任何公司現在排名第一,在以後幾年仍有可能繼續保持第一(不包括特殊的事件,比如產品汙染等)。

b、自由現金流:這些進入成熟期的公司,能產生非常多的自由現金流,所以確認管理層如何明智地使用這些現金就變得相當重要了,考察一下這些現金有多少是給股東分紅派息,或者股票回購的形式回報給投資者的。

c、對品牌信心的建立:核實一下這家公司是否不斷地做廣告以支撐它的品牌,如果這家公司持續不斷地以廉價促銷產品,這可能耗盡品牌的價值——僅僅是為了短期的收益在掏空品牌的價值。

d、創新:公司的創新水平是至關重要的,注意那些持續在市場成功地引入新產品,並利用這些新產品獲得競爭優勢的公司。公司最好是在一連串成功推出改進產品、延長產品線的同時,再偶爾推出一兩個“本壘打”性的革命性新產品(創新產品的市場份額達到市場第一)。

6、總結:生活消費品行業是典型的防禦性行業,理想的長期投資品種。儘管增長緩慢,卻有著相當穩定的業績表現、較強的競爭優勢及大量的自由現金流。尋找那些具有壟斷規模、低成本及強大品牌優勢,並能不斷推出優秀產品的公司。此外,日常消費品部門擁有異乎尋常的穩定性,而非必需消費品部門卻常常面臨著激烈競爭。這兩個部門間的界限並不十分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