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品牌系列之德國家族企業!

在中國,家族企業很難被當作是一個褒義詞,常常讓人聯想起“目光短淺”、“裙帶關係”、“缺乏規範”乃至“富不過二代”等更為貶義的描述(中國的國有企業好像也好不了哪去)。但在德國,情況恰恰相反,家族企業被很多人認為是德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成功的核心要素。

在德國,家族企業一般是指由家族中的一名或多名成員所有並參與管理的企業,且家族所擁有的投票權不低於50%。此外,更廣義的定義是有的家族擁有企業,不一定參與經營。據統計,家族企業佔德國企業總數的95%。德國家族企業的平均年齡為九十八歲(有心的同學可以查一下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而擁有百年曆史的老店更是不勝枚舉。家族企業為德國企業發展帶來了哪些好處?

國家品牌系列之德國家族企業!

立足長遠

德國的Klais公司是以製造、安裝和修繕管風琴而聞名世界的,公司有長達一百三十二年的歷史。在2004年,Klais公司贏得了北京國家大劇院管風琴的建造合同,並在歷時三年後完成了這臺亞洲最大管風琴的製造與安裝。老闆菲利普希望這一作品不僅能符合客戶的需求,更能超越客戶的需求。“我們的琴要讓他們在幾十年後仍感到滿足和自豪,”他說,“這對公司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中國很多製造業老闆,期望自己的產品在保修期內不要出問題,就很安慰了)

注重長期規劃被認為是德國家族企業帶來的第一個好處。菲利普從孩提時代起,就和父親一同生活在和工廠相連的祖宅中。他在這種環境中學到了如何建造管風琴,如何同來訪的客戶交流,並一直對這份家族的事業抱有興趣和熱情。現在,菲利普的四個孩子們也在經歷著類似的童年,以便有朝一日,能像他繼承父親的事業一樣繼承他的事業。

當家族中強烈的傳承觀念融入公司的經營理念中,企業便不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事業,而成為一份需要代代相傳的家族珍寶。長期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成為企業家的一種內在需求和驅動力,相比較之下,利潤最大化或快速致富往往被退居二線。(我們各位有志青年,選擇比努力重要,眼下大部分人都選擇要快速致富,而結果呢,恰恰相反,踏踏實實做事的人,最終才會得到更多的收穫。和各位有志青年共勉,放下幻想和浮躁,踏踏實實學門手藝,打造能力,才是發家致富的不二法門。)

決策與執行的高度統一

家族企業帶來的第二個好處是,決策與執行高度統一。制定計劃是一回事,落實則又是另一回事,不少企業主可能也制定了長期規劃,但執行起來常常面臨委託風險問題。即職業經理人為了自己的“錢途”而犧牲企業的“前途”。

同樣位於德國北萊茵 – 維斯特法倫州北部城市格拉德貝克的CFT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礦井和隧道除塵設備的出口商,年營業額4000萬歐元。“我每天早晨起床一照鏡子,就等於在開股東大會。”公司的CEO賴因霍爾德 . 博特博士一本正經的說。他持有CFT公司90%的股份,絕對多數的股權讓他得以在金融危機期間沒有解僱一位員工。博特相信未來經濟總會回暖。(希望做企業的都有點企業家精神,不要困難了就攆走工人,活多了,就連哄帶騙的招工人,一點誠信和情感也沒有)

國家品牌系列之德國家族企業!

企業凝聚力

家族企業帶來的第三個好處,就是企業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來自於企業營造出的一種“家庭氛圍”。

Klais公司院子的牆壁上整齊地懸掛著六十五個人的照片,從剛加入的新員工到白髮蒼蒼的老工程師,每個人都笑容可掬。他們是公司的全體“團隊成員”—比起“員工”,菲利普更喜歡這個稱呼。

CFT公司的老闆博特下班以後喜歡同員工打成一片,與他們一起邊喝啤酒,邊侃大山。

一般來說,年輕員工在成功完成入職期之後,便從一個部門工作四五年時間,若表現良好,部門主管會推薦他進入為期兩到三年的“管理發展計劃”。這個項目中,公司會對這名員工進行管理與技能方面的培訓,通過考核之後,他可以成為一個五六人的團隊主管。如果在這個崗位表現依然出色,就能繼續進入下一個循環,最後甚至有機會進入公司的管理高層。而對管理工作不感興趣的員工,則可以參加“專家培訓項目”,朝著高級工程人員或頂級技術專家的方向發展。(在中國的企業,不管民企國企,都是畫大餅,讓你幹活,最終要麼你自學成才,要麼你鑽營拉關係拼爹。要不然,好事肯定沒你的,壞事第一個就找你,所以在中國,沒關係,沒爹拼的,就要自己努力了。年輕沒幾年。)

國家品牌系列之德國家族企業!

在這樣一個“人人都有奔頭”的環境中,員工的歸屬感大大增強。在企業裡工作十年或二十年以上的比比皆是。這種“家的感覺”不但增加了員工的忠誠度,也拉近了他們同企業主以及管理者之間的距離,使得一種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得以鋪開,這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一次,和一個規模上億企業的老闆聊,他說:“在當下的這種經濟困難的形勢下,我們公司招聘的技術人員,不會再給學習的機會了。”我問為什麼?他說:“培養一個跑一個,不如高薪招技術好的。”我問:“那新畢業的大學生怎麼辦?”他說:“簡單,來當學徒工,給技術工人打打雜,或者上流水線,不行,最近要把流水線改成自動化的,不需要工人了。反正能堅持就堅持,反正工資低。”)

更重要的是,德國家族企業的影響力如此之強,已形成一種波紋效應,以至於許多德國非家族企業的身上也能看到相同特質。(思想決定行為,環境影響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