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秋天05:蘇東坡,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閱讀秋天05:蘇東坡,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01

不知不覺,又是秋天。

秋日多思。四季之中,秋天最為高遠壯美、也最具善感愁緒;文人墨客大多悲秋,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唐代詩人劉禹錫著名的《秋詞》,就一掃慘淡悽然,而是昂揚激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蘇東坡,宋朝文壇當仁不讓的大咖,博學多才,善文工詞,才情大氣豪放,但人生坎坷波折,其洞察世事的目光自然如炬,體察人生的深度也是入木三分,所以說,文若其人、確實有理,表面看似矛盾、實則統一一體。

蘇東坡眼中的秋天,當然也會迥異於他人,別有一番情致。

閱讀秋天05:蘇東坡,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02

閱讀秋天,走進蘇東坡的秋世界,既看人生經歷,也可察其詩文;尤其是重大節日節點作者的感受感慨,才能辯識蘇氏的內心情愫。

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蘇東坡遭謫黃州第二年的中秋,寫下這首經典傳世名作《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其心境自是五味雜陳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閱讀秋天05:蘇東坡,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上闋起句,即如靜夜鐘聲、直叩心底: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這樣並不需要回答的醍醐之問,引發的是每一個人無盡的思索;那怕這樣的思考或淺薄、或深邃,但終歸是對世事人生的梳理和反芻。顯然,蘇軾的體味感悟更深刻、更警心。


下闋前兩句,無疑是當時所處境地的真實寫照:酒賤客少而愁緒滿滿。更重要的是拿明月比自身、被雲妨被敵傷,以至於發出“中秋誰與共孤光”的一聲長嘆。當然,在作者心底,還是殘存一點再被君王相招、得以報效朝廷的奢望:把盞悽然北望。

正像俗話所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一樣,蘇東坡盛年愁緒、中年悲秋,家國情懷集中在一首詞中,怎一個愁字了得!

閱讀秋天05:蘇東坡,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03

秋天,是雁南飛的季節。

秋風蕭瑟,北雁南飛,總會引發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感傷之意,也同樣會觸動文人墨客筆底共鳴和人間世事心境感悟。

比如,漢代劉徹的《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比如,唐代李頎的《送魏萬之京》“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而宋代蘇東坡的《定風波·重陽》,雖不比同樣有過遭貶經歷劉禹錫眼中的秋天明亮,但較之作者上一年中秋所作《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已是豁然達觀了許多,在眾多描繪北雁南飛的作品中獨樹一幟: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閱讀秋天05:蘇東坡,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秋雁初飛、以花入筆,人世間最難得的是開懷大笑、樂觀向上,不辜負人生大好年華,何不趁青春年少菊花插滿頭以享之?

登臨時節、以酒助興,古往今來誰不會衰老死亡、一切不過如此罷了,既然這樣,真的沒有必要像齊景公那樣,登牛山之時慼慼然而傷情!

重陽佳節,秋日正好。蘇東坡眼中的秋天,北雁南飛、秋花秋韻,不低沉、不傷懷,而有了新的詮釋和新的理解、新的希望。正像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曾經說過的那樣:

一個人一生中只要見過一次北雁南飛,他就再也做不成一個城裡人,他將至死都向往那種自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